4月23日傍晚,禁卫10师整体退出女儿河阵地,随后英法联军彻底占领女儿河阵地,为此英法联军付出了伤亡7000多人的沉重代价。
当然,禁卫10师的伤亡也超过了4000人。
4月23日深夜,禁卫10师移动到英法联军女儿河营地侧后方。
4月24日凌晨1时,禁卫10师偷袭英法联军后勤部队,交火时间不足一个小时,但却造成英法联军近万人的伤亡。当然,禁卫10师,也付出了近2000人伤亡的代价。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4月24日早上8时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蔡妙妙公布了女儿河防线禁卫军阵亡6307人,是阵亡,不算受伤和致残。新闻中并没有说明细节,只公布了冷冰冰的数字。
4月24日,《泰晤士报》朝阳分社,头版头条发布了“战争需要这么无耻吗?”的评论员文章。讽刺禁卫军无耻的偷袭行径,造成英法联军伤亡近万。文章强调,任何偷袭都是可耻的,战争,应该堂堂正正,输赢都在台面上,就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军人应该具有骑士精神,而不是用最无耻下流的偷袭。
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25日,日本的《读卖新闻》朝阳分社,立即站出来反驳,发布了“战争就是不择手段”的评论员文章。他们认为,战争本质上就是非正义的,已经是这样了,还用讲什么规则吗?各凭本事,各凭手段,最后打赢就好,过程不重要。
同一天,《朝日新闻》朝阳分社发表了“战争无可不用其极”的文章,声援《读卖新闻》,他们认为,不择手段就是战争的游戏规则,偷袭,自古以来就充满了战争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打赢,胜者是不被指责的。
英国人莫名惊诧,日本不是自己的盟国吗?为什么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呢?这是什么意思?要解除英日同盟吗?
为此,英国驻朝阳领事卡尔直接照会日本驻朝阳领事神原和也,质问《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评论员文章是什么意思?请日方说明立场,如果日方执意要站在禁卫军一方,那么英国不介意立即解除英日同盟关系。
4月26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费加罗报》、《字林西报》、《申报》、《朝阳日报》、《东北商报》等纸质媒体纷纷加入战团。
到了4月27日,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报纸的销量,几乎全大清国的大小纸质媒体都加入了战团,都在围绕着“禁卫军偷袭英法联军”长篇幅地展开了自己的理解,有褒有贬,并不是所有清国纸媒体都站在禁卫军一方。因为这些纸媒体的老板并不都是清国人,很多都是外国人,比如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关注的东西不一样。普通老百姓关注着报纸上热议的话题,他们爱看图个热闹,也成了他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一些军事专业人员的目光,则一直紧盯着“射击比赛”的动向。
作为“射击比赛”的两个主要选手,禁卫军的两支侦察队,《新闻联播》上一直称之为路南组和路北组。几天来,他们一直都在不断的刷新自己的比赛成绩。
日俄战场的军方高层,德美两国在朝阳的军方代表,当然,肯定也包括英法联军的指挥部高层,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甚至还专门开会讨论:禁卫军这样使用小侦察队,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朝阳电影院为了吸引客户,联合《朝阳日报》,直接开启了有奖竞猜,猜哪支侦察队会赢。以广播电台公布的最终射杀人数为准。猜对的人可以参加抽奖活动,以抽奖的形式抽出100名幸运观众,获奖者将获得10张朝阳电影院无期限观影票,外加一台第二代飞扬牌收音机(依然是不需要用电的,朝阳的电子管还不稳定,正在测试中)。参与者只需要购买《朝阳日报》,在有奖竞猜专栏上,选择哪一队赢就可以了,然后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身份证号,并把竞猜专栏剪下来,寄到或送到朝阳电影院,有专门的接待窗口。
朝阳电影院的做法,立即让无数的朝阳老百姓深度参与到了有奖竞猜中。十张电影票无所谓,一台第二代飞扬牌收音机可是个好东西。就是100名幸运观众实在是太少了,中奖率有点低啊,不过,一张报纸和邮费也都不贵,或者干脆自己亲自送过去,所以,可以试试。
朝阳老百姓积极参与竞猜倒也没什么,但是这毕竟不是真的比赛,这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且还是与英法两列强的战争。老百姓不去关心战争的胜败,却热衷于竞猜,这是什么精神?看这意思是禁卫军必胜,英法联军必败啊!是谁给他们的自信?
英法联军的指挥部高层,从收音机上听说了朝阳老百姓积极参与竞猜的报道。也是十分的不理解,居然如此相信禁卫军会最终取得胜,难道磐石阵地的遭遇他们都忘记了吗?女儿河防线虽然伤亡巨大,但是最终也是被他们占领了,联军还是在稳步向前推进的,距离朝阳越来越近了。
4月27日,总参谋部在《禁卫军报》上发表文章“在探索中前行的磁性战术”。在文章中强调说,禁卫军小侦察队的战术,不是偷袭战,不是偷袭战,不是偷袭战,他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着英法联军,拉不开,甩不脱,不停的袭扰,减缓联军的行军速度,不断给联军放血。可以把这种战术理解成“麻雀战”,像麻雀一样忽聚忽散,赶不走,打不着。但是在禁卫军内部,对这种战术称之为“磁性战术”。禁卫军也是在用这两支小部队,验证大部队,成规模的“磁性战术”是否适用,而射击比赛,反而只是对外的说法罢了。
而在这几天中,两支参赛队,不断的取得新的比赛成绩,《新闻联播》也准时的发表当天的比赛成绩。在五天中,路南组,总共射杀879人;路北组,总共射杀903人,暂时领先。
普通民众,由于没有发声的机会,所以没有人听到他们的声音。而有发声机会的清廷高层,却对这个比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不关注、不发表、不评论。当然,私下里讨论一下是避免不了的。
袁世凯此时正在和几名心腹(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谈这个事情。
“芝泉(段祺瑞字),你马上就是咱们北洋军第四镇的统制官了,今年10月,还计划在河间府举行一次秋操(演习),你身居要职,所以你先说,你的看法?这个‘磁性战术’打法,咱们北洋常备军能不能打?”袁世凯接着又问。
段祺瑞摇了摇头:“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要看打到什么程度,这个战术古已有之,古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常用擅用这种战术,说不好听的,就是‘死缠烂打’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返回头来再打。蒙古人就是用的这种死缠烂打的‘无赖’战术。还有,辽、金、夏,他们在与宋军作战时,多半也是采用的这个战术。他们无法在正面,堂堂正正打败宋军,只能用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一点一点消磨宋军,很无赖的战术。但是……他们在这方面都是非常擅长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都能做到进退自如,这是一个具有很高难度的技术活。”段祺瑞坦然承认:“但是像禁卫军这样的射杀效率,又零伤亡,可不是随便哪支军队都能做到的。说明禁卫军这两支小侦察队,非常厉害,受过严格的训练,而且,还是针对性的训练。”
“华甫,你的看法呢,你督办北洋各武备学党,细说起来,戈辉他们十四人,可都算是你的门生啊!下次去东北,就派你去。”袁世凯半开玩笑的说道。
冯国障直接开口:“芝泉已经说了,这就是死缠烂打战术,只不过对部队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然就不是死缠烂打,而是去送死。”停了停,又继续:“禁卫军那两支小侦察队,在敌人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每天依然能够不断的取得射杀成绩,说明这两支小侦察队不简单,戈辉在这两支侦察队上肯定花了很多心思。”
“卜五,你刚刚进入军机处,年末,很有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你对此有何看法。”袁世凯似乎是在考究几个心腹。
徐世昌轻轻一笑:“对我们来说,看法不重要。禁卫军是一支新军,有很好的装备,我们北洋军不也在购买他们的装备嘛,但他们缺少经验,打仗的经验,那么,他们在战争中,做各种尝试,不是很正常的吗?再有……”他略略思考,又道:“这两支小侦察队确实非常出色,肯定是训练了很长时间,而且似乎就是为了侧重这方面的任务而训练的,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又几乎没有伤亡,也并不奇怪。”
王士珍竖起一根手指,在空气中虚点着,说道:“卜五,你说到点上了。穷则思变,禁卫军缺乏战争经验,所以他们特意训练出一支能打善战的小部队,在需要的时候,负责袭扰敌军,拖延敌军的行军速度,就像现在,他们其实就是为了拖延英法联军的行军速度,为自己赢得更长的准备时间。”他环视了一下大家,然后又道:“我们北洋,也可以专门训练一支这样的小部队,承担一些大部队不方便做的,特殊的作战任务。”
王士珍不知道,他的一个简单的设想,居然就是禁卫军特种部队的建军目的。
袁世凯点头:“聘卿,你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可以成立一支这样的小部队,给他们配最快的枪,承担一些侦察、情报收集、刺杀等任务。你又是军政司正使,这个事情就你来负责了。”
王士珍点头:“可以,关键是用人,得是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在这方面有悟性的人,合适的人,可靠的人,还得是我们的老北洋的人,这样的人当领导才行。”
段祺瑞突然想起来:“对了,吴子玉(吴佩孚)现在正在朝阳的陆军医院里养伤呢,他在电报里多次提到禁卫军的精锐小队,他的想法也很有见地,把他叫回来组建这支小部队正合适。”
其他人都点头,觉得这个吴子玉合适,符合王士珍提出来的几点要求。
王士珍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也认为吴子玉可以,但我还是要补充一点,这个吴子玉带个几百人他能带的很好,太多了,他不行,一句话,他不是当大将的料。”
最后,袁世凯拍板:“就这么定了,给吴子玉拍电报,让他速回北京。当大将还轮不着他,让他把我的小侦察队带好就可以了。”
此时的吴佩孚正在医院里散步呢,他在思考禁卫军与英法联军的战争,这些天一直在听医院里的广播,对禁卫军的两支小侦察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日俄战场上,双方的最高指挥官,也对禁卫军的两支小侦察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战争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两支小侦察队,正在做的,已经完全超出了侦察队的任务范围,但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战果。这就有待研究了,值得思考,日军,或者俄军,有没有必要也组建这样的,精悍的小侦察队。最后,不论是日方的大山岩和黑木为桢,或者俄方的马卡洛夫和库罗帕特金,都认为还需要继续观察,就是组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组建的。
目前双方都在把更多的部队填进辽阳奉天这里,必须更快的取得胜利,这样才能有机会参与划分朝阳的利益。一旦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朝阳站住了脚跟,那日本或者俄国能拿到的利益就非常有限了。所以,随着英法联军不断的向朝阳推进,日本和俄国也加快了整个战争的进程,在几块主要的战场,同时发起了总攻,力图毕其功于一役。
不过,在奉天的“肃先生”认为,日俄两国之间的战争短期内不可能结束,他们根本无法参与到英法两国掠夺朝阳的战争,更别说日后的利益划分,能保住现有的就不错了。
事实上,对英法联军的指挥部高层来说,划分利益还为时过早,搞定禁卫军的射击比赛,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禁卫军的两支侦察队,在英法联军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就像两只苍蝇,围着自己到处下口,打不着,轰不走,不胜其烦。
英法两军,各自成立了四支千人队,游走于主力部队的两翼,用来防备两支小侦察队的袭击。但是,这八支千人队,真的能防住吗?他们自己都觉得怀疑。
在一处河道的乱石边上,身披伪装网的曲烈阳,和另一个海狼突击队员,组成双人狙击小组,FA-3狙击步枪(雷神狙击步枪)硕大的扁平状枪口制退器指向两公里外的一支千人队。
观察手把观察到的情况,和用密位测距法计算出的距离数据,以及大致的风速和湿度数据告诉曲烈阳,没有测量风速和湿度的仪器,只能凭经验给出大致的数据。
曲烈阳,深吸一口气,根据观察手给出的射击数据,再结合自己一直以来的射击经验,做了细微的调整,他瞄准目标的头顶上方,子弹会飞出一段浅浅的弧线,最后命中目标胸口或者腹部。将近三公里,这几乎达到了这支狙击步枪的射程极限,打不中是正常,打中了才是意外。不过,他很有信心,因为最近运气特别好。
他很少用这个FA-3(雷神狙击步枪),他更喜欢FA-4(死神狙击步枪),但是,现在千人队防的很严,不好太靠近,靠的太近,不容易逃跑,他只好选择这个将近两米长的大家伙,因为它能射得更远,可以让他在足够远的地方,从容射击。最重要的是威力巨大,哪怕是没打中要害,也能把人打残。
法国队长A正用望远镜对准三公里远的一处河道,好像有点不对劲,就是感觉好像有人趴在那里,但却看不出来人在哪里。
突然,最可疑的那里闪现出一条近三尺长的火光。队长A愣了一下,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撞进自己的身体,直接将自己身体拦腰斩断,然后,自己才听到了一声巨大的枪响,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走”曲烈阳和观察手突然站起来,两人抬起沉重的FA-3,撒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