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匆忙赶到宫里时,发现在大殿之上已经有了很多文臣武将,他还来不及细看,先是给皇帝请安见礼,一套礼仪做完,才在太监的暗示下,走到武将勋贵之列。
这时他才仔细打量起身边的人,让他惊讶的是不光四王和史家和各武勋家的有军职在身的掌家人来了。
甚至许久未见,听说一直在外巡边的王子腾也到了,正站在武勋前列。
看站位,只在四王之下,已经是众武勋之首,甚至若按实际的职务,已经是武将之首。
而贾蓉自己和他代表着的贾家,现在还只能排在镇国公牛家之后。
这让贾蓉心中叹了口气,看来皇帝还是给贾家留了一面面子,没让他排在侯爵之后。
此时大殿之上落针可闻,贾蓉也不好跟站在身前的镇国公牛继宗见礼,只能默默的想着心事。
过了没一会,坐在龙案上的皇帝沉声开口,道:“如今后金大军一路攻破锦州,前锋已经在攻打山海关,要对还滞留在山海关外的大军形成合转围之势,众卿可想好了应对之策?”
贾蓉站在大殿之上,只觉得随着皇帝这话一出,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每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站在最前列的北静王水溶突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增援山海关。
锦州已失,若山海关再有闪失,京师危矣!\"
皇帝目光如电,扫过众臣:\"增援?从哪调兵?京营精锐不过十五万,还要拱卫京师。\"
这时,站在武勋前列的王子腾突然出列,声音洪亮:\"陛下,臣愿亲率十万京营精锐驰援山海关!\"
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贾蓉偷眼看去,只见王子腾一身戎装,脸色铁青,整个人看起来比第一次贾蓉见他上门看望贾珍时苍老了一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巡边辛苦的缘固。
“王兵部此计不妥!”
这时文员中的次辅站出来反对,先是拱手向皇帝行了一礼,请示皇帝得到准许他发言后才沉稳道:“京营本有三十万大军。
去年杨大将军北上时带走了五万,年初蒙古铁骑犯边,又调了五万北上大同和张北一线协防草原之敌。
如今有五万要应对山东河南道的白莲之变,若王兵部再带十万北上,京畿重地,将面临无兵可用的局面。”
这位白发苍苍的次辅的话刚说完,王子腾就冷哼一声,向皇帝拱手,也不等皇帝准许就反驳道:“次辅此言差矣!
如今山东河南道虽有白莲乱民在搅动风雨,但本兵部已经有了妥善安排。
早在年初就严令各州府守备军和地方厢军进驻各关卡隘口,若他们敢蛊惑民心,只要守备军死守城池,厢军死守隘口,那些乱民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再说了,如今杨大将军数十万大军在关外,若是不及时救援并击溃进攻山海关的后金前锋,一旦山海关有失,杨大将军数十万精锐将全军有倾覆之危,本兵部想诸位大人,应该要想清楚,熟轻熟重!”
贾蓉站在殿中,敏锐地察觉到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王子腾这番话掷地有声,却也让文官集团面露不满。
皇帝高坐龙椅,手指轻轻敲击扶手,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王爱卿所言极是。杨大将军的大军若失,我朝将元气大伤。\"
户部尚书突然出列:\"陛下,十万大军北上,粮饷从何而来?今年河南道大旱,山东又闹白莲教,漕运已受影响...\"
\"够了!\"皇帝突然拍案,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国难当头,还在这里锱铢必较?\"
户部尚书却是不怂皇帝,等他发完火,又继续说道:“陛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国库银钱所剩不足以支持大军两线做战。
况且从去年底江南最后一次粮饷交付京都后,过去的四个月,因为白莲教的原因,海运和漕运几乎中断。
若不事先做好准备,臣觉得就算能将后金打回去,也要考虑朝廷如何面对数十万大军撕杀后的残局。
所以臣的建议是分两步走,五万精锐的京营军队必须马上北上。
但只调京营可不行,还要将边军抽调一部份马上北上。
另外江南一地,也要安排精干之人前去将江南之兵调往中原,震慑中原白莲教使之不敢做乱。
另外京畿重地必须保证有十万京营的军队不能动。
最后,臣不赞成王兵部北上,他还需坐镇中枢,不能带兵前往。
微臣言尽,请陛下裁决!”
户部尚书的话刚说完,就有几个文臣站出来咐议后退下。
皇帝眯了眯眼,扫视了一圈众臣后,看向武勋这边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人敢领兵北上?”
站在前排的四王就算是想领兵也不可能,除了四王只有八公有资格领五万大军,可是八公中也只有镇国公牛继宗
和他的孙子牛清站在这儿。
牛继宗已经年近七十,肯定是不能领兵出征,而牛继宗没有大将军衔,领五万京营想都别想。
除此之外,只有侯府的几位,但都许久没上过战场。
而上过战场的,如今都在边关或是地方,整个朝堂,除了王子腾外,只有镇国公祖孙。
本来杨大将军是皇帝的兄弟,是留在朝堂压制王子腾的。
没想到去年两人分别被派出去巡查对方负责的边境,最后变成一个回来了,一个被困在了关外。
所以站在武将中的镇国公牛继宗,听到皇帝的发问,心中也知道只能由自己出马。
年近七十的镇国公一脸严肃,穿着国公武将服直接站出来行礼,对着皇帝道:“陛下,臣愿领军北上!”
皇帝脸上露出笑容,声音柔和了此许道:“还是老国公老当益壮!那就老国公领军北上,将来犯的后金打回北地。”
说完扫视了一眼全场严肃道:“只是老国公年事已高,当坐镇中军调兵遣将,朕再给老国公配上前锋大将,哪位爱卿敢为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