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在送走王长山他们后,在姚明庄村休整了两个小时,随后李宏带着部队继续向北转移,搜索积儿岭到盘山之间的日军小股部队。
下午三点,李宏带着部队向北来到了细巴沟村附近。细巴沟村以北有一条公路,非常适合大部队行军。细巴沟村往东,就是积儿岭,此时李宏他们距离日军大部队非常近,日军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就赶到。李宏带着部队在一处树林里休整,同时他也派出了侦察兵前往周围侦察敌情。
就在天镇战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此时,阎锡山的指挥部里,阎锡山和晋绥军第六集团军司令长官杨爱源正在商讨着天镇战事以及大同会战的战前预演。
杨爱源对着阎锡山说道:“阎长官,今日已经是过了三天的期限,对于天镇的第 61 军阎长官您看要不要给他们下达撤退命令。”
阎锡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星如啊,如今奉命参加大同会战的我晋绥军各部都到位了吗?”
杨爱源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我军各部协调力不足,加上运输、后勤补给等等问题,目前大部分都没有运动到位,大同会战的部署远没有完成。”
阎锡山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就急了,愤怒地说道:“不是严令他们三天之内必须全部抵达吗?他们到底有没有拿我的军令当回事?日寇已经在天镇打了三天,61 军的将士们面对日寇的两大旅团,打得十分艰难,他们却还在磨磨蹭蹭,真觉得我阎某人心慈手软不成?星如,你一会回去后再给各部发电,严令他们加速行军,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位,谁要是耽搁了,别怪我阎某人不念旧情,摘了他的项上人头。”
杨爱源很理解阎锡山此刻的心情,能不能把日军拦截在山西之外,阎锡山将希望全寄托在了大同会战上,如今日军已经打到了天镇,而晋绥军各部却还在路上,迟迟不能到位,由不得阎锡山不上火。于是杨爱源劝说阎锡山:“阎长官,消消火,我晋绥军一部分刚参加完南口张家口战役,需要补充军资后才能上阵打仗,还有的部队也都是之前在山西各地驻扎,集结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别说他们距离大同地区远,想要在三天之内全部到位,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我相信各部正在全速前进,我一会下去再去催催他们,让他们以最短的时间运动到位。”
阎锡山听到杨爱源这么说,脸色稍微好一点,语气依旧着急地说:“星如,这由不得我不着急啊,日寇在天镇打了三天,形势危如累卵,若是不能在日寇突破天镇前部署到位,大同会战将会一败涂地啊!届时日寇进入山西,将会是一场浩劫啊!”
杨爱源也很清楚天镇的局势,仅仅依靠第 61 军,是根本不可能打退日军两个旅团,天镇的失守已成必然。李服膺在天镇的任务就是阻击日军前进,为大同会战完成部署争取时间,然而现在的情况来看,晋绥军各部没有运动到位,大同的防御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所以眼下只能让李服膺继续坚守天镇。但是杨爱源也知道,李服膺的部队在天镇打得很苦,东条英机察哈尔派遣军的两大旅团都是从关东军各部抽调的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李服膺的部队几乎是在用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打到现在,61 军前沿部队伤亡惨重,战斗力已经严重削弱,怕是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杨爱源对阎锡山说:“阎长官,天镇的第 61 军已经阻击了日寇三天,伤亡惨重,再打下去,恐怕难以挡住日寇,您看是不是增兵李服膺,缓解一下第 61 军的压力?”
阎锡山问道:“星如,那依你之见,可调哪支部队去增援李服膺?眼下我军主力要准备大同会战,不可轻动啊。”
杨爱源想了想,说:“阎长官,不如让第 61 军的防守大同那个团归建,去增援天镇。”
阎锡山当即拒绝,说道:“不可,星如,大同附近的部队绝不可动一兵一卒,相比于天镇,大同的得失更加重要,大同是此次会战的中心,大同守军绝不能动,绝不能动。”
杨爱源想了想,又说道:“既然大同守军不能动,那阎长官不妨调兴和的新编第六旅南下增援李服膺,从侧翼袭扰日寇,使其不能全力进攻天镇,缓解李服膺的压力,您看如何?”
阎锡山又摇了摇头,说道:“兴和县是绥远境内的重要位置,它关乎着大同的侧翼安全,并且还连接着山西和绥远,绝不可失,新编第六旅不能动。”
杨爱源这下真的想不出其他部队可以增援李服膺,集宁地区的骑兵第一军等部肩负着反攻张家口,断敌后路的战役任务,阎锡山是绝不可能抽调的,杨爱源的心中此时也深感为难。于是杨爱源面露苦色,说道:“阎长官,若是这样,那我实在不知道还有哪支部队可以增援李服膺了。”
阎锡山听后,脸上也是纠结起来,李服膺是他的心腹大将,更是他帐下十三太保之首,于情于理,他都不愿李服膺和麾下的第 61 军出事。可是如今晋绥军各部尚未部署完毕,附近的部队又有重要的任务,一旦调动,恐会影响大同会战的大局。思虑片刻之后,阎锡山不得不忍痛,狠下心来,说道:“星如,为今之计,只能牺牲第 61 军了啊。第 61 军绝不能撤退,让他们继续坚守天镇,为大同会战的部署争取时间。”
杨爱源知道这是眼下的无奈之举,于是说道:“阎长官,不管怎么说,第 61 军是我晋绥军的人马,若是损失过大,削弱的是我晋绥军,我建议阎长官不妨给李服膺一个期限,让第 61 军不至于全军覆没。”
阎锡山心里也舍不得第 61 军,于是同意了杨爱源的建议,说道:“星如,你下去给李服膺发电,让他再续守三天,同时电令其他各部,督促他们加速行军,三天之内全部到位,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就这样,一封电报就直接发到了天镇的李服膺指挥部里。
李服膺此时正在为天镇外围的战斗焦头烂额,这时候副官拿着阎锡山的电报走了进来。
李服膺以为是阎锡山的撤退电报,当即兴奋地接过电报。打开一看,李服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一下子阴沉的可怕。
副官看到了李服膺的脸色变化,说道:“军长,可是这电报里出了什么事?”
李服膺脸色难看地说:“大同会战的部署远远没有完成,阎长官电报上让我们再续守天镇三天。”
副官听后,不可置信地说:“什么?阎长官让我们再续守三天。”
李服膺阴沉着脸,说:“如此一来,我们第 61 军这一仗怕是要打光了。”
副官脸色也是难看至极,站在一旁沉默不语。毫无疑问,以天镇地区 5 个团的兵力对战日军两大旅团,实力悬殊,打到现在外围的 4 个团除了盘山的第 400 团以外,全部都伤亡惨重。面对日军的步炮协同、陆空一体的进攻,晋绥军能够做的仅仅是单兵对抗。
李服膺看着手中的电报,良久之后,无奈地叹气道:“罢了,罢了,既然阎长官让我再续守三天,那就继续坚守吧。传我的命令,前沿的各团死守阵地,没有得到命令前不得后退半步,谁要是丢了阵地,我枪毙了他。”
9 月 4 日整整一天,日军对李家寨、罗家山一线持续猛攻,飞机、大炮轮番上阵,甚至动用了毒气弹。守军阵地上炮火连天,毒烟弥漫,但是我守军死战不退,与日军浴血搏杀,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下午五时,伪蒙军骑兵一个排闯入了细巴沟村,抢劫村民们家里的粮食和牲畜。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劫掠,村民们被洗劫一空,伪蒙军带着抢来的牲畜和粮食向着积儿岭而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宏的耳朵里,李宏愤怒至极,当即决定要吃掉这支伪蒙军,夺回村民们的粮食牲畜。
于是李宏立即召集罗大山、吴青、刘小伟、罗广文和徐志清,商讨作战计划。
李宏对于投靠日军的二鬼子汉奸那是深恶痛绝,如今听到伪蒙军劫掠村子,他更是怒火中烧,说什么也不会放过这支伪蒙军。于是李宏义愤填膺地说:“情报我已经和你们说清楚了,对于这伙伪蒙军,我一定要消灭他们。但是这里距离积儿岭太近,枪炮声一定会惊动积儿岭的鬼子大部队,所以你们现在都想想,怎么样能在最短时间内消灭他们?”
吴青想了想,说:“连长,这里距离积儿岭太近了,枪炮声一响,积儿岭的鬼子二十分钟就能赶到,我认为我们还是以伏击的方式最好,等他们进入伏击圈,重火力覆盖一轮,然后发起白刃冲锋,应该能在鬼子援兵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李宏说道:“目前来看,伏击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附近的地形适合伏击的地形只有一处公路,距离这里有两公里,根据伪蒙军的速度,他们还有半个小时抵达那里,我们必须在十分钟之内过去,不然的话很难全歼这伙骑兵。”
罗大山皱着眉头,说:“连长,对方是骑兵,我们这一仗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结束战斗,这么点时间,我们若是不能全歼他们,鬼子援兵就会到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建议调两个班沿着公路阻击鬼子援兵,拖延鬼子的速度。”
李宏点点头,同意了罗大山的建议,当即拍板决定:“好,就这么定了,事不宜迟,全连立刻出发,急行军赶到目的地。老罗,拖延鬼子援兵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只需要拖延鬼子二十分钟,之后你们就去细巴沟村,我们在那里会合。”
于是,李宏带着连部、一排、二排以及三排九班前往了伏击位置,罗大山带着三排的七班和八班前去拖延日军速度。
下午六时十分,劫掠完村子的伪蒙军骑兵出现在了李宏的视线里。对方一共 30 人,除了领头的排长装备一支驳壳枪外,其余人全部都是装备的辽十三式步枪,马鞍的左侧都挂着一柄马刀。队伍的后端是三辆牛车,上面全是粮食,在后面是五六个士兵牵着马,马上面绑着抢来的鸡鸭。他们一路上欢声笑语,防备松懈,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到来。
他们沿着公路一路向东而来,一头扎进了李宏的伏击圈里。李宏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开火。李宏瞄准了伪蒙军骑兵排长,第一个开枪,首发命中,一枪击中了伪蒙军排长的前胸。伪蒙军骑兵排长没有任何防备,一声没吭,直接翻身摔下马来,一命呜呼。
霎那间,公路两边的山坡上枪炮齐鸣,无数颗子弹如同暴雨般泼向公路上的伪蒙军。一枚枚手榴弹腾空飞起,如同冰雹一样砸进了伪蒙军骑兵队伍里,爆炸开来。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密集的子弹瞬间笼罩公路上的伪蒙军。
猝不及防的伪蒙军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火力打得人仰马翻,惨叫连连。整个队伍顿时乱作一团,战马惊厥,不少骑兵来不及控制战马,被战马摔下来。伪蒙军不像日军那样有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是属于那种顺风仗猛如虎,逆风仗如同一盘散沙,尤其在指挥官被击毙后,基本上就乱作一团,各自只顾自己,一门心思只想逃命。仅仅是这一轮火力打击,公路上的伪蒙军骑兵就伤亡过半,士气溃散。
李宏在一轮火力打击结束后,立即命令全连上刺刀发起冲锋。霎那间两侧山坡上一百多晋绥军嗷嗷叫地冲了下来,举起刺刀就杀向了溃散的伪蒙军骑兵。
伪蒙军骑兵被如同猛虎般冲过来的晋绥军吓得根本不敢抵抗。队伍的前后两端都被李宏事先安排的机枪火力封锁,伪蒙军根本不敢冒着机枪火力冲锋。因此,当李宏带着全连发起刺刀冲锋时,一下子就将所有伪蒙军骑兵包围了起来。
双方很快就搅到了一起,士气溃散的伪蒙军骑兵根本就不是晋绥军的对手,除了开始几个被刺死的,剩下的当场扔下武器,举着双手跪下来投降。整场战斗就持续了不到十分钟,活着的伪蒙军骑兵全部投降,被晋绥军围了起来。
李宏看着这些伪蒙军骑兵心里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将投降的伪蒙军骑兵全部处决,收缴他们的战马以及装备。随着几声枪响,公路上的伪蒙军骑兵全部一命呜呼。李宏派出了一个人去通知罗大山撤退,随后下令全连带着这些粮食和牲畜进了山坡,向细巴沟村转移。
罗大山他们很幸运,日军虽然听到了枪声和爆炸声,但是没等他们的部队集结完毕,战斗就已经结束。罗大山收到李宏的消息后,立即带着部队向着细巴沟村前进,在傍晚七时二十分左右就和李宏他们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