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与安南签订《顺化条约》的消息传回京城,瞬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掀起热议。
百姓们对战争的胜利倍感欣喜,集市上,商人们更是难掩兴奋,瓷器店老板兴奋地说:“这下好了,以后去安南做生意更方便,这生意肯定越来越红火!”周围的人纷纷点头,对未来的外贸活动充满期待。
然而,朝堂之上却有反对的声音。几位大臣神色凝重地站出来,为首的一位资深老臣躬身行礼后,语气恳切地说道。
“陛下,此次与安南签订条约,要求其开放口岸、割地赔款,此等行为实在不符我天朝以德服人的传统。
自古以来,我朝对待藩属国向来以礼相待,怀柔远人。如今却以武力相逼,强迫对方就范,这在其他藩属国看来,恐怕显得过于野蛮,有失我朝的大国风范。
如此行事,恐会让天下人觉得我朝背离了祖宗传下来的仁义道德,不符我朝传统啊。”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陛下,我朝向来注重以德化育四方,靠的是自身的仁德与威望让藩属国心悦诚服。
此次之举,虽说为我朝赢得了一些利益,但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往后藩属国或许会对我朝心生畏惧,而非真心归服,这对我朝长远的统治和天下太平极为不利啊。”
弘历神色镇定,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朝堂,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秉持着对祖宗传统和我朝天朝风范的坚守。但时代已然不同,如今的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频繁。
安南阮氏多次挑衅我朝,破坏贸易秩序,致使我朝商民深受其害。若不加以有力回击,我朝威严何存?百姓利益又如何保障?”
弘历微微一顿,接着说道:“况且,朕已允许各藩属国商民前往安南开放的口岸进行商贸,共享贸易便利,这正是我朝仁德的体现。
至于要求各藩属国开放贸易,并非是强迫之举,而是为了促进彼此的交流与发展。若有藩属国拒绝,那便是他们放弃了发展的机遇,我朝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
这并非是不符天朝之德,相反,这是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让各藩属国明白,唯有遵守规则、友好通商,才能共同繁荣。”
鄂尔泰站出来支持弘历:“陛下圣明!如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我们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
此次与安南的举措,看似强硬,实则是为了给我朝和各藩属国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允许藩属国参与贸易,展现了我朝的大度与包容,这恰恰是大国之德的彰显。”
张廷玉也点头赞同:“臣附议。各藩属国与我朝贸易往来已久,他们深知我朝的诚意。
此次开放贸易,对大家都有益处。那些认为此举不符传统的看法,过于迂腐。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我朝与藩属国的共同发展。”
在弘历的坚持以及鄂尔泰、张廷玉等军机大臣的支持下,朝堂逐渐达成了共识。随后,便是紧锣密鼓地落实《顺化条约》的各项条款。
同时,弘历下令户部成立外贸司,专门负责管理与海外诸国开展的贸易活动,着重管理与安南及各藩属国在开放口岸的贸易往来。
外贸司的职责包括制定详细的贸易政策、规范贸易流程、协调各方贸易关系等,致力于为大清商民和各藩属国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贸易环境。
随后,朝廷迅速安排使团,在大清水师的护送下前往各藩属国,传达弘历的旨意。
“朕念及天下藩属与我朝情谊深厚,特降此旨。今我朝与安南签订《顺化条约》,开放多处口岸,不仅我大清商民可前往贸易,亦允许各藩属国商民前往安南开放口岸,共享贸易便利。
此乃促进各方繁荣之举,望各藩属国积极响应,与我朝携手共进。同时,朕期望各藩属国能开放与我朝的贸易,互通有无,共襄太平盛世。”
一路使团抵达琉球,以往大清海外贸易限制严格,与琉球交流甚少,此时琉球国对实际受日本萨摩藩控制,大清和日本萨摩藩同时称臣,
得知大清主动要求贸易,琉球国王兴奋不已,认为这是摆脱萨摩藩控制、发展本国经济的绝佳机会。
他即刻召集大臣商议,随后欣然回应使者,开放琉球本岛北部运天港、中部中城港以及那霸港与大清展开自由贸易。
另外一路使者们来到朝鲜,此时在位的朝鲜国王是英祖大王李昑,王宫内气氛凝重。
使者宣读旨意后,李昑与大臣们陷入了沉思,朝鲜长期奉行严格的锁国政策,明朝灭亡后,朝鲜且自诩“小中华”,对外来事物多有排斥,贸易规模一直受限。
仅开放义州、会宁、用于对清朝的朝贡贸易,交换人参、丝绸、马匹、毛皮,釜山则是对日贸易的口岸,出口大米、进口白银。
面对大清使臣开放贸易的提议,朝鲜朝堂上大臣们意见分歧严重。
保守派大臣强烈反对,他们向李昑进谏:“陛下,我朝恪守祖训,以华夏正统自居,向来秉持锁国之策,才得以保国家安稳。
如今若开放新口岸与大清贸易,恐会引入外来的不良风气和思想,破坏我朝固有秩序,动摇根基。”
然而,也有一些较为开明的大臣有着不同看法,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我们不能忽视当下的局势。安南国阮氏之前对大清进行贸易限制,结果大清水师即刻兴兵,差点将其灭掉。
如今大清要求开放贸易,若我们拒绝,以大清的实力和态度,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虽担忧外来影响,但与大清交好并开展贸易,也能为我朝带来诸多好处,比如获得更多的物资,促进经济发展。
这或许是一个不得不抓住的机会,否则我朝恐将面临大祸。”
还有大臣补充道:“陛下,大清的实力远在我朝之上,我们若一味抗拒,惹怒大清,恐怕会让我朝陷入危险境地。
况且开放贸易并非完全舍弃我们的传统,我们可以在贸易过程中加以管控,只引进对我朝有益的部分,尽量减少不良影响。”
李昑心中十分纠结,一方面担心违背祖宗规制,另一方面又忌惮大清水师的威慑力。
经过慎重权衡,无奈之下,他最终决定开放位于朝鲜西海岸的南浦港,李昑长叹一声说道:“但愿此举不会违背祖宗教诲,能保我朝太平,也不辜负大清皇帝的一番心意。”
还有一路使团抵达苏禄苏丹国(位于吕宋岛南部)时,这里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苏禄苏丹国长期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威胁,在经济和政治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国王阿兹姆·乌德在听到大清使者传达的旨意后,表现得比琉球王国还要激动。
阿兹姆·乌德明白,与大清的贸易往来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繁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大清的影响力抵御西班牙殖民者的侵扰。
于是,苏禄苏丹国主动开放了国内多个重要港口,积极筹备与大清的贸易,他们组织国内的商人收集当地的特产,如珍珠、香料、优质木材等,准备与大清进行交易。
同时,阿兹姆·乌德还派遣使者跟随大清使臣回访,表达了与大清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强烈愿望。
随着各藩属国的积极响应,大清与各藩属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繁荣。
在安南的开放口岸,大清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摆满了摊位,吸引着各国商人竞相购买。
而藩属国的特色商品,如香料、珠宝、特色手工艺品等也出现在大清的市场上,受到了百姓的喜爱。
在大清国内,各地的集市更加热闹。在京城的集市上,来自琉球的精美珊瑚制品和朝鲜的高丽纸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一位书生拿起高丽纸,赞叹道:“这高丽纸质地细腻,书写起来想必十分顺滑,真是难得的好物。”
而在南方的港口城市,从安南运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商人们忙着将这些香粮食运往各地。
琉球开放的三个港口也逐渐热闹起来。港口纷纷迎来了大清的商船,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不仅有百姓生活所需的日用品,还有先进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
琉球百姓纷纷前来购买,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商品价格合理且质量上乘,当地的渔民还将新鲜的海产卖给大清商人,换取了丰厚的报酬。
朝鲜新开放的南浦港,也逐渐焕发生机。大清的商船带来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生活用品,朝鲜百姓对这些新奇的商品充满好奇。
朝鲜的人参、毛皮等特产也通过南浦港大量运往大清,为朝鲜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李昑依旧对贸易活动保持着高度警惕,派遣官员严格管控贸易规模和人员往来,防止外来文化过度冲击本国传统。
苏禄苏丹国开放的港口同样热闹非凡。大清的商船带来了各种先进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苏禄的珍珠、香料等特产在大清市场上也备受追捧,为苏丹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苏丹国借助与大清的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坚定。
这场因《顺化条约》引发的藩属国贸易变革,不仅促进了大清经济的繁荣,也加强了大清与各藩属国之间的联系。
在弘历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大清宗主国地位更加稳固,大清的文化习俗也在藩属国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