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御酿”爆火之后,总经理卢继光趁热打铁精心策划了多场“皇家御酿”品鉴会。
这些品鉴会选址极为讲究,专挑京城最奢华的场所,像王府花园、顶级茶楼等,邀请对象更是涵盖京城乃至全国各地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以及社会名流。
首场品鉴会在怡亲王府后花园盛大启幕。
当晚,王府之内亭台楼阁错落,花草繁茂,湖水潺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雕梁画栋间挂满大红灯笼,奢华又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
前来赴会的皆是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就连怡亲王允祥也亲临现场,众人身着华服,乘坐气派马车,鱼贯而入。
宾客们刚踏入王府,便被精心布置的展示区深深吸引,数张雕花红木桌上,整齐摆放着不同档次的“皇家御酿”。
瓶身雕花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散发着迷人光泽,身着统一服饰的侍女们,手托酒盘,身姿轻盈地穿梭在宾客间,为大家送上美酒。
卢继光亲自登台,向众人介绍“皇家御酿”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酿造工艺。
“各位贵客,这‘皇家御酿’传承自宫廷,由技艺精湛的酿酒大师,选用上等原料,历经多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其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实乃酒中珍品。”
随后,品鉴环节正式开始。宾客们轻轻端起酒杯,对着烛光观察酒液色泽,轻嗅其香气,最后浅尝一口。
瞬间,赞叹声在花园里此起彼伏,一位来自江南的富商放下酒杯,竖起大拇指说道:“这酒入口绵柔,果香、粮香、陈香相互交融,层次丰富,不愧是皇家御酿!”
席间,卢继光还安排了精彩的歌舞表演。舞者们身着华丽服饰,在悠扬丝竹声中翩翩起舞,为品鉴会增添了浓厚文化氛围。文人们更是诗兴大发,纷纷即兴赋诗,称赞“皇家御酿”的美妙。
与此同时,中华日报对“皇家御酿”进行大篇幅宣传,中华社派出多名资深记者,深入皇家一号公司,采访酿酒工匠、管理人员,详细了解“皇家御酿”的酿造工艺、历史传承以及市场反响。
在接下来的几期报纸中,中华日报以整版报道等形式,对“皇家御酿”进行全方位宣传。
不仅刊登了品鉴会现场嘉宾的赞誉之词,还发表了一系列深度报道,讲述“皇家御酿”背后的故事。
一篇题为《宫廷秘酿现世,“皇家御酿”引领京城风尚》的文章中写道:“‘皇家御酿’,承载着数百年的宫廷酿酒技艺,每一滴酒液都凝聚着酿酒大师的心血。
从原料的精挑细选,到酿造过程的严格把控,再到陈酿的精心呵护,无不体现着皇家品质。
如今,这款昔日仅供皇室享用的美酒,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成为京城乃至全国酒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报道一经刊发,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原本就对“皇家御酿”充满好奇的百姓,通过中华日报的宣传,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渴望品尝的愿望愈发强烈。
而那些尚未参与品鉴会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也被报道中的内容所吸引,纷纷与皇家一号公司联系,表达购买意向。
随着一场场品鉴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华日报的大力宣传,“皇家御酿”凭借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荣获“大清第一酒”的美誉。
这一称号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皇家御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皇家一号公司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源源不断的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皇家一号的生意愈发红火。
1738年十二月底。
养心殿内烛火跳动,弘历正审阅着各地呈来的奏章。
海望匆匆赶来,将皇家一号公司“皇家御酿两个多月销售额达290万两,扣除成本和税务80万两,盈利210万两!”的账本呈到御案上。
弘历放下手中朱笔,目光落在账本上,龙颜大悦,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海望,此次皇家一号能取得这般佳绩,你与卢继光功不可没。”弘历靠向椅背,声音中透着几分欣慰。
“这‘皇家御酿’不仅打响了名号,充盈了国库,还让天下人见识到我皇家推动商业革新的决心。”
海望赶忙跪地,恭敬说道:“全赖陛下圣明,运筹帷幄。
从公司成立之初定下的纳税之策,到对御酿炒作的巧妙布局,才有了今日的成绩。微臣与卢继光不过是奉命行事。”
弘历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吩咐道:“传朕旨意,赏卢继光黄金百两,绸缎百匹,以示嘉奖。
至于参与此事的工匠、伙计,也按功劳大小,给予相应奖赏。”
“遵旨!”海望领命后,又试探着问,“陛下,如今‘皇家御酿’大获成功,后续生产与销售,不知有何指示?”
弘历目光深邃,望向窗外,缓缓说道:“这御酿虽已名声在外,但切不可固步自封。
让卢继光继续改良酿造工艺,提升酒的品质。同时,拓展销售渠道,不仅要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设分店,还要与往来的西洋商船合作,将‘皇家御酿’远销海外,让这大清美酒香飘万里。”
海望听闻,心中暗自赞叹,回应道:“陛下高瞻远瞩,如此一来,既能让皇家一号创造更多收益,又能宣扬我大清国威。”
弘历接着叮嘱:“另外,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防止有人恶意打压或仿冒御酿。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臣定当全力督办!”海望叩头道。
就在“皇家御酿”在市场上持续热销,销售额一路飙升之际,鄂尔奇带着精心研制的多个香烟样品,匆匆赶往养心殿。
踏入养心殿,鄂尔奇恭敬地跪地行礼,随后小心翼翼地呈上香烟样品:“陛下,微臣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研制出这几款香烟,特来请陛下御览。”
弘历放下手中把玩的玉如意,目光落在桌上的样品上。
弘历拿起其中一款,仔细端详烟支的外观,又放到鼻尖轻嗅,随后点燃一支,缓缓吸了一口。
烟雾在殿内弥漫开来,弘历微微皱眉,吐出烟雾后说道:“这烟丝虽有香气,但燃烧时杂味过重,吸后口中残留苦涩,且过滤效果欠佳。”
说着,弘历又拿起另一款样品,尝试过后,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款烟支外观不够精致,与皇家的身份不符。”
鄂尔奇听后,额头瞬间冒出冷汗,连忙跪地请罪:“陛下恕罪,微臣办事不力,未能达到陛下的要求。”
弘历并未动怒,而是耐心地说道:“鄂爱卿,此事急不得。
香烟若能成功推出,不仅能充盈国库,还能引领新的风尚,你需精益求精,切不可敷衍了事。”
鄂尔奇叩首道:“陛下教诲,微臣铭记于心。回去后,微臣定当广招能工巧匠,深入研究烟丝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改善过滤装置,精心设计烟支外观,力求让香烟达到尽善尽美。”
弘历微微颔首,叮嘱道:“记住,烟丝要精选各地最优质的烟草,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处理,确保口感纯正。
过滤装置要进一步优化,最大程度减少对吸食者身体的损害。烟支外观设计,要融入皇家元素,彰显尊贵。”
“臣遵旨!”鄂尔奇领命后,匆匆退出养心殿。回到工坊,他立刻召集工匠们,传达弘历的旨意。
工匠们不敢懈怠,日夜钻研,不断改进配方和工艺。他们尝试用不同产地的烟草进行搭配,调整发酵时间和温度,还对过滤材料进行反复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