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吕氏对此浑然不觉,丝毫不知自己曾经所做过的那些龌龊之事早已传入朱元璋的耳中。
尽管如此,朱元璋却并未立刻采取行动去惩治她。其原因并非其他,仅仅只是由于朱英尚未回宫罢了。
实际上,朱元璋内心早已拿定主意:待到朱英回宫之日,便是吕氏命丧黄泉之时!他要让朱英亲自手刃仇敌,以报心头之恨。
就在此时,朱标也匆匆赶来。刚进门,朱标便瞧见了吕氏及其子朱允炆。
近些时日以来,朱标一直忙于政务,分身乏术,以至于根本无暇返回东宫。
算起来,的确已有一段时日未曾与这对母子相见了。
朱允炆见状,赶忙走上前去,躬身施礼道:“儿臣参见父王!”
朱标微微颔首,表示回应:“好!”
紧接着,朱标又转向朱元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开口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面色平静如水,淡淡地应了一声:“嗯,这段时间辛苦了!”自从知晓朱允熥在东宫中的遭遇之后,朱元璋对待朱标的态度相较以往,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面对朱元璋那满含关怀之意的询问,朱标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抱拳施礼道:“多谢父皇关心!儿臣一切安好,请父皇放心。”
只见朱元璋微微颔首,而后目光转向朱标,缓声问道:“老四媳妇要进京了,可曾派人去接了?”
朱标听闻此言,立刻应声道:“回父皇,儿臣在得知此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便已差遣徐辉祖前往接应了。”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嗯,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此时的城门外,徐辉祖与徐增寿两兄弟在获知了这一消息之后,也是丝毫不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赶至城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那位已经多年未曾谋面的大姐归来。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兄弟二人站在原地翘首以盼。终于,他们的视线之中出现了一匹疾驰而来的骏马,而骑在马上之人,正是先行一步抵达此处的朱高煦。
只见朱高煦身跨骏马如疾风般奔至近前,随后他利落地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徐辉祖和徐增寿跟前,毕恭毕敬地向着二人行了个大礼,口中高声喊道:“外甥朱高煦见过大舅,见过小舅!”
徐增寿见状,脸上瞬间绽放出欣喜的笑容,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伸手将朱高煦轻轻扶起,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叹道:“哎呀呀,高煦啊,没想到一转眼你都已经长得这般高大威猛了,小舅我差点都不敢相认啦!哈哈哈哈……”
徐辉祖站在一旁,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要说起这徐家的哥俩呀,那可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呢!
作为徐家的长子,徐辉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能力,无论是学业还是武艺,都堪称佼佼者。
不仅如此,他为人处世更是沉稳老练,深得家人和长辈们的喜爱与赞赏。
相比之下,弟弟徐增寿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由于并非长子,没有承袭家中爵位的机会,父亲徐达对他的管束也就相对宽松一些。
于是乎,这小子自小就养成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活泼好动甚至有些跳脱的性子。
在众人眼中,徐增寿简直就是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不过嘛,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虽然徐达不太管得了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儿子,但家里还有一个能治得住他的人——那便是大姐徐妙云。
要说这徐增寿,从小到大什么都不怕,唯独怕这位大姐。
原因无他,只因这大姐下起手来可是毫不留情呐!
记得有一回,徐增寿不知怎的在街上欺负起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仗着自己是徐达之子的身份,平日里横行霸道惯了的他压根儿没把别人放在眼里。
谁曾想,这回可踢到铁板上啦!
那孩子也不知究竟哪里得罪了这位小少爷,竟被徐增寿当街好一顿胖揍。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徐妙云耳朵里,她一听顿时火冒三丈。
二话不说,抄起一根擀面杖就朝徐增寿冲了过去。
可怜的徐增寿见势不妙,撒腿就跑,但终究没能逃脱大姐的“魔掌”。
只听得屋内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以及徐增寿杀猪般的嚎叫声……待打得差不多了,徐妙云又揪着鼻青脸肿的徐增寿来到了被打的孩子家中,逼着他当面赔礼道歉。
直到对方家长表示不再追究此事,这场风波才总算平息下来。
徐增寿一脸急切地对着朱高煦开口问道:“你娘他们现在在哪里呀?怎么还没看到人影呢?”
朱高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应道:“娘和大哥就在后面呢,我担心两位舅舅等得焦急,所以就先行一步赶来了!”
说罢,他还用手挠了挠头,显得有些俏皮可爱。
确实如此,经过漫长的路途奔波,徐妙云和她的家人们终于抵达了应天府。
然而,一直负责在暗处默默守护他们安全的张玉此刻却并未跟随而来。
原来,早在徐妙云等人进入直隶地界之后,张玉便停止了继续前行。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燕王妃以及燕王世子在这直隶地区遭遇什么不测,那无疑将会成为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话!
更何况这里可是直隶啊,若他们这支军队不小心暴露行迹,出现在此地域范围内,那无疑会给燕王带来巨大的麻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过多久,只见后方远处的道路上扬起阵阵尘土,一支长长的车队正缓缓朝着这边驶来。
车轮滚动发出的声响,夹杂着马蹄踏地的节奏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众人纷纷翘首以盼,期待着能够早日见到分别已久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