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元璋的质问,朱英却是一脸坦然,毫无怯意地回答道:“爷爷,您有所不知。虽说这品级看似较低,但实则另有深意。首先,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内阁因权势过重而滋生腐败现象。
毕竟,一旦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便容易引发各种弊病。其次,五品之职已足够吸引众多贤良之才前来效力,他们看重的并非仅仅是官阶的高低,而是能够施展才华、为国为民谋福祉的机会。
再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内阁成员更多地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才干得以晋升,而非单纯依赖品级来压制他人。
这样一来,既能激发众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又能确保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之人进入内阁。”
听完朱英这番解释,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仔细琢磨其中的利弊得失,时而微微颔首,时而又轻轻摇头。
过了许久,朱元璋方才缓缓地点头说道:“嗯……大孙所言,的确有那么几分道理。”
说罢,他若有所思地看向远方,仿佛仍在权衡着其中的轻重缓急。
朱英接着说:“爷爷,内阁成员虽品级不高,但若贡献巨大,皇上可赏赐财物珍宝,或赐予特殊荣誉,以表嘉奖。”
朱元璋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般耀眼夺目。他微微颔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赞叹道:“嗯,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内阁大臣们竭尽全力地履行职责,而且还不至于打破朝堂之上那微妙的权力制衡之局。”
站在一旁静静聆听的朱允熥,此刻脸上满是钦佩之色。他望着朱元璋和朱英二人,不禁由衷地感叹道:“大哥果真聪慧绝伦,智谋过人啊!小弟我自愧不如。”
听到朱允熥这番夸赞,朱元璋更是喜笑颜开,眼中满是对长子朱英的赞赏与喜爱之情。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朱英的肩膀,朗声道:“英儿啊,你可当真是咱朱家的麒麟儿啊!就凭这些精妙的主意,朝中那帮整日埋头于故纸堆中的老学究们怕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辈子,也未必能想得出来呢!”
然而,此时此刻正承受着朱元璋褒奖的朱英,内心深处却隐隐有些发虚。
原来,这个所谓的妙计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而是他暗中剽窃了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的创意。一想到这里,朱英便感到一阵心虚和愧疚涌上心头。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平城中,燕王朱棣毫无征兆地又是一个喷嚏打了出来。他揉了揉鼻子,喃喃自语道:“哎呀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都已经这么多天过去了,我的感冒怎的还是不见好转呢?”
说着,只见朱棣猛地站起身来,他那高大而威严的身影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紧接着,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门口,然后冲着门外扯着嗓子高声喊道:“来人啊!”
话音未落,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一个身材精瘦、面容恭顺的下人便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进门,他便单膝跪地,低头说道:“王爷,小的来了,不知您有何吩咐?”
朱棣微微皱起眉头,目光急切地问道:“王妃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下人连忙回答道:“回王爷,王妃那边暂时还未有任何消息传来!”
听到这个答案,朱棣不禁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缓缓说道:“哎……罢了,你且先出去吧!”
下人应了一声:“是,小人告退!”说完,他刚要转身离去。
就在这时,朱棣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开口叫道:“等等!”
那下人闻声立刻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再次躬身问道:“王爷,您还有什么吩咐?”
朱棣一边用手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一边略显无奈地说道:“去给孤再准备几件厚衣服过来,这几日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着凉了!”
下人听后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小人明白了!”说罢,便匆匆退了出去。
待下人离开之后,他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天空中那一轮高悬的太阳,心中暗自嘀咕道:“王爷这到底是怎么了?这几日天气明明不算太冷啊,可王爷却已经接连加了两次衣服了!难道是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不成?不行,我得赶紧把衣服准备好送过去才行。”想着想着,他脚下的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了许多。
庄子这里,气氛显得格外热烈。自朱英将内阁的整套制度详尽地向朱元璋讲述完毕之后,朱元璋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便如同春日暖阳一般始终未曾消散。只见他兴奋异常,双手不停地轻拍着朱英的肩膀,口中更是对朱英赞不绝口:“好啊,咱的乖孙儿真是聪慧过人呐!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法子来,真乃我大明之幸事啊!”
然而,随着朱元璋不断地夸赞和拍打,越来越痛的胳膊让,朱英渐渐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起初,他还强忍着疼痛,但到后来实在是无法忍受,终于忍不住抽回了被朱元璋紧紧按住的胳膊,并苦着脸对朱元璋说道:“爷爷呀,您可别再夸啦!再这样下去,我的胳膊都要被您拍成馒头啦!还有哇,您至于这么激动嘛?这内阁制度虽说不错,可与咱们家似乎也并无太大关联呀!”
听到朱英此言,朱元璋方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过于失态了。
他连忙收敛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深吸一口气后,重新看向朱英,缓声道:“大孙啊,莫怪爷爷这般激动,实在是你这想法太过新奇且实用了。咱家的这份家业,日后若交予你来打理,定然是万无一失的。爷爷相信以你的才智,定能将咱家的生意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
而一直在旁边静静聆听的朱允熥此时也已经站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