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茉雅奇也无可奈何,只能受了苏麻喇姑的礼。
她知道苏麻喇姑是个谨慎的人,一向都不愿意在规矩上让人抓到错处。
既然她坚持要这个样子,茉雅奇自然也不好非要要苏麻喇姑不用这样客气。
再这样,就不是尊重苏麻喇姑,反而是不把苏麻喇姑平时的习惯,嘴里面的话当一回事了。
茉雅奇就等苏麻喇姑行了礼,才赶紧让她坐下,又让人上了茶,以及苏麻喇姑平时爱吃的点心,才一边关心苏麻喇姑,一边等着苏麻喇姑说明来意。
“您老怎么过来了?我原本还和太子哥哥说,什么时候您老有空,我们就去大佛堂看您老呢!只是你一直都说不让我们过去,我和太子哥哥怕打扰您老,才一直没有过去,您老怎么还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情让人过来说一声,让我来大佛堂就行了。”
苏麻喇姑看着茉雅奇叽叽喳喳的说话,脸上的表情倒是越来越柔和。
不管谁养孩子一场,就算不求这孩子有什么回报,可是孩子能记着自己,肯定也还是欣慰。
就像茉雅奇自己说的那样,她养在太皇太后膝下的时候,多数都是苏麻喇姑在照顾她。
感情都是相互的,茉雅奇对苏麻喇姑有感情,苏麻喇姑对茉雅奇,又何尝没有感情?
她平日里面不愿意多见茉雅奇,也是受太皇太后临终之前那些话的影响,她少管茉雅奇,康熙帝在茉雅奇身上才会更加费心。
顶着一个皇帝亲自教养的名头,肯定比由着奴才养大要好听,她才不愿意和茉雅奇多接触,并不是就不关心茉雅奇了。
但是真发现有事情了,她还是会过来关心茉雅奇,跟茉雅奇出主意。
于是等到茉雅奇把话说完,苏麻喇姑就笑着说道:“太子妃,奴才过来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只是想着毓庆宫既然有女主子了,我总该过来磕一下头,在和太子妃说说话。”
茉雅奇就笑道:“您老是想要和我说说话,叫我去大佛堂不是更好,没有其他人打扰,我们也能清清静静的说说话 。”
苏麻喇姑也笑,“太子妃这就是说傻话了,难道在毓庆宫,我们就不能清清静静的说话了?”
茉雅奇一愣,也反应过来了,这么明显的话,她还是不至于听不出来,就对着身边的奴才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让我们好好说说话。”
等到屋子里面的奴才都退下去,苏麻喇姑总算是没有刚才那样客气了。
而是直接说道:“太子妃,你的心乱了。”
茉雅奇也没有否认,而是问道:“您老特意挑这个时候来毓庆宫,想必也是知道我是因为什么心乱了,您老说我应该怎么做?”
苏麻喇姑叹了一口气,不由得想着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茉雅奇在太皇太后没了以后,一直由万岁爷照看着,自然是有不少好处。
如果不是万岁爷亲自照看着的孩子 ,没有万岁爷的偏爱,以觉尔察一族的情况,茉雅奇都未必能成太子妃。
但是身边没有女性长辈教导,在有些事情上面,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当然,苏麻喇姑过来本来也只是为这个事情,对着茉雅奇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就说道:“稳!现在对于太子妃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稳字,太子妃别忘了,你正式册封的册封礼,以及命妇朝见的朝见礼都还没有举行,说起来你这个太子妃还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就更不适合做太多的事情了。”
茉雅奇一怔,今天她被孙嬷嬷一顿长子长孙重要性格给吸引住了,脑子里面想的都是这些事情 ,倒是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她的这个太子妃,现在还只举行过婚礼,没有举行册封礼,要是准确的说,目前还只能是二福晋,而不是太子妃。
虽然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已经和太子成亲了,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正妻,最后在太子妃的册封上面,却选择册封其他人。
太子娶太子妃,又不是过家家,不可能弄出这种让人说嘴的事情。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要是本人在此期间惹事了,也未必不可能把即将到手的太子妃位丢掉。
不说一直要老老实实做人,至少在正式册封礼之前,她不适合有什么举动。
想明白这些以后,茉雅奇心里面一惊,后背隐隐沁出汗意,“您老说得是,今日确实是我受其他人影响,没有能够稳得住,多亏您老的提醒,要不然我就犯错了。”
苏麻喇姑微微点头,对于茉雅奇的反应还算满意。
“奴才担不起太子妃这个话,太子妃聪慧,就算没有奴才的提醒,肯定也能反应过来。只是毓庆宫地位特殊,前朝后宫眼睛都盯着,您又是才嫁进毓庆宫,一举一动更是都受人瞩目。莫说是您现在名分尚未完全落定,即便是日后正式册封过后,行事也要慎之又慎。”
茉雅奇点头,“我知道了!”
却又有些疑惑,“大阿哥、三阿哥都在争皇长孙这个位置,皇长孙这个位置落入他们府上了,对我们毓庆宫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吗?”
苏麻喇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太子妃,长子长孙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大阿哥固然比起其他阿哥要受宠,可是和太子殿下比就不算什么了。有时候爱屋及乌,反而比长子长孙的分量更重,万岁爷最看重的终究是太子殿下,只要太子殿下稳稳当当,不出差错,不管皇长孙出自哪个府,也不会影响太子殿下的地位。日后格格和太子殿下的孩子出生了,不管万岁爷有多少孙子了,最宠爱的也会是这个孩子。”
茉雅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还是有些不放心,“我知道您老的意思了,只是就算我不急,万一太子哥哥着急了呢?”
苏麻喇姑放下茶杯,“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管毓庆宫有多少孩子 ,能比得上太子妃您的孩子尊贵?太子妃根本就不用着急。”
茉雅奇深吸一口气,“您老说的是,我明白了。”
苏麻喇姑点点头,“事缓则圆,太子妃您年纪小,可能有时候考虑事情不够周全,不过你记着凡事不用着急,慢慢来说不定就周全了。”
苏麻喇姑本来就是看到宫里面因为恭亲王得长孙的事情,一个个都把目光瞟向皇长孙的动静,担心茉雅奇年纪小,会受身边人太多的影响,也着急起这些事情,才特意过来一趟。
她对茉雅奇的事情,还是很关心,毕竟还有太皇太后临终之前的谋划在里面,自然不愿意茉雅奇出什么岔子。
现在把想要说的话说完了,苏麻喇姑也没有久留,又和茉雅奇说了几句闲话,就告退离开了。
因为苏麻喇姑这一趟,茉雅奇就把视线从现在宫里宫外都关心的皇长孙问题上移开了,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册封礼。
好在册封礼和大婚之所以不在一天,并不是人嫁进来以后,还要考察一段时间好不好,然后确定能不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才决定册不册封。
而是因为皇帝的大婚礼,和皇后的册封礼是在同一天举行,太子在各种礼仪规格上,不能完全比肩于皇帝,有时候要退一步,才定下太子妃册封礼在大婚礼之后。
茉雅奇的太子妃册封礼,在大婚之前就已经定下时间了,并不需要提心吊胆的等着,直接等着那一天到来就行了。
大婚礼和册封礼的时间,相隔并不算远,很快茉雅奇就等到这一天了。
茉雅奇重新穿上大婚那天穿的朝服、朝冠那些,就在毓庆宫正式接受册封了。
康熙帝以大学士阿兰泰为正使,礼部左侍郎席尔达为副侍,捧着金册、金印 ,就来毓庆宫正式宣旨。
听完一大堆夸奖她的话以后 ,接过这一道册封圣旨,再接过太子妃的金册、金印,她才算是真正的太子妃了。
然后就又要去拜见皇太后、拜见康熙帝, 去奉先殿给赫舍里皇后行礼。
跟上一次大婚第二天去行礼不同,上一次是婚礼第二天见长辈,是由太子陪着茉雅奇去各处,各处也会说几句闲话,给些赏赐,显得更家常一些。
这一次茉雅奇去各处拜见,是太子妃拜见皇太后、皇帝、皇后等人。
不但是茉雅奇一个人去各处,在各处的气氛也要显得肃穆不少,并且在拜见皇后的时候,不但拜了赫舍里皇后的牌位,也拜了两位继后的牌位。
不过虽然要拜见的人多了,但是过来拜见她的人同样也多了。
上一次茉雅奇只是见宫里面这些妃嫔、格格这些,这一次就要见外面那些外命妇了。
册封礼过后,就是太子妃的朝见礼了。
茉雅奇端坐在毓庆宫的正殿,上到各个宗室王爷的福晋,下到有诰命的臣子之妻,都端端正正的跪在茉雅奇面前,给茉雅奇请安。
这种仪式,什么时候跪,什么时候磕头,什么时候说话,都是规定好了的,只要不是故意搞破坏,就出不了差错。
至于故意搞破坏,要是没有天大的仇,并且是自己不想活了,也没有人会做这种事情。
破坏了朝见礼,固然茉雅奇这个太子妃的面上肯定不好看。
但是故意搞破坏的人,难道就能讨到好了?
虽然说不可能人人都喜欢茉雅奇,但是茉雅奇也没有和谁结下这么大的仇怨。
朝见礼也是顺顺当当就过了,直到朝见礼结束,留一些和皇家关系比较亲近的人说话,以示亲厚的时候,才出现了一点儿变故。
一开始倒是很好,裕亲王福晋因为裕亲王受康熙帝看重,在宗室福晋里面一向都有地位,最先开口说话。
只是她刚说了几句恭喜、夸奖茉雅奇的话以后,就听到屋子里面传来一声呕吐声。
听到这个声音 ,不管是裕亲王福晋还是茉雅奇,脸色都不好了。
这个时候呕吐, 是个什么意思?
觉得裕亲王福晋这些话听了,就让人想吐?
这是瞧不起裕亲王福晋这个开口的人,还是瞧不上茉雅奇这个被夸奖的人?
只是没有弄清楚情况,两人都不好开口说什么,都朝着声音传来处望了过去。
是大福晋!
发现是大福晋以后,茉雅奇就更加觉得大福晋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了。
她正想要开口说点儿什么,又想到苏麻喇姑说的那些话,想了一下,还是没有先开口。
裕亲王和大阿哥也有不小的矛盾,裕亲王福晋同样觉得大福晋是故意的,她就没有茉雅奇这些顾忌,直接就开口了。
“大福晋 ,你这是什么意思?今天是太子妃大喜的日子,你做出这样一副样子来,是想要干什么?”
康熙帝一向表现的都是很看重裕亲王这个兄长,所以裕亲王的地位就很高,连带着裕亲王福晋的地位也高。
她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没有什么顾忌。
只是听到裕亲王福晋这些话以后,大福晋也挺委屈,她并没有要故意跟谁过不去的想法啊!
也不是说她对茉雅奇这个太子妃,还有裕亲王福晋就没有意见了。
夫妻之间,一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福晋站在大阿哥的立场上面,对着一直和大阿哥不对付的太子,以及才和大阿哥结仇不久的裕亲王,其实同样有意见,连带着对茉雅奇和裕亲王福晋也不喜欢。
只是有意见归有意见,她也不至于做这种小动作来恶心人。
毕竟做出这种动作,除了恶心人以外,也没有其他用处,反而还影响自己的名声,让人觉得不懂事。
大福晋确实是觉得不舒服,忍不住想干呕,一时间没有忍住,才做出这个样子来。
现在听到裕亲王福晋的话,大福晋就委屈道:“伯娘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身体不舒服,没有忍住干呕了两声,怎么在伯娘眼里面,倒是成我故意和太子妃过不去?伯娘作为长辈,也没有这样冤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