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三批益州军相距1里,依次前进。
张任骑马带领第一批士兵走在最前面。
山谷非常的安静,刘焉军在快速地通过。
突然,山上亮起了数不清的火把,火光通明,密集的擂木滚石从山上滚了下来,将第二批次通过的益州军嘭嘭砸中。
一时间安静的山谷都是惨叫声和哀嚎声。
站在山上的甘宁一手持大刀,一手持简易大喇叭说道。
“刘焉,我是你的老子。”
“益州军的兄弟投降者不杀,抵抗者杀。”
“你们没有必要陪刘焉这个老乌龟送死。”
“杀刘焉,大王奖赏5000金。”
“留在秦国,你们都会有好日子过。”
…
一开始,白起就在这个山谷布置了5000步兵。
并在刘焉打算偷袭东门的时候,暗中派甘宁前来接管这5000伏兵。
甘宁这个叛徒再一次背刺,让藏在第一批次益州军的刘焉感觉喉头发甜,向前吐出了一口鲜血。
刘焉的亲卫连忙扶住刘焉,让刘焉没有自由落体。
最后刘焉亲卫做了一个简易担架,抬走昏迷不醒的刘焉。
张任已经知道刘焉昏迷不醒。
张任顾不得后面的益州军,命令第一批次益州军快速通过。
甘宁一开始见张任分成三个批次通过,果断在第二批次益州军进入埋伏圈的时候,命令麾下1000士兵砍断缆绳,释放擂木滚石。
同时剩下的4000大秦步兵在听到动静后,从谷底纷纷现身,包围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的益州军。
4000大秦步兵迈着统一的步伐,手持武器向这些被包围的益州军压上来。
“大王命令,抵抗者死,投降者不杀。”
尽管这些益州军人数是秦军的两倍,但是他们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又怎么可能是秦军的对手。
一边是活路,一边是死路。
所以全部被包围的益州军毫不犹豫选择了放起武器。
“我愿意投降。”
“我也是!”
“不要杀我!”
…
甘宁不打算去追击张任等人,他命令5000大秦步兵打扫战场,押这些俘虏回南郑城。
甘宁骑在马上,嘴上叼着一株狗尾巴草,神情非常的愉悦。
自从甘宁加入了秦军,过得非常的爽快。
秦王不仅委以重任,最重要的是秦军不仅武器先进,单兵素质非常的高。
甘宁现在手中的刀是嬴昊特意赐予的将军横刀。
这把将军横刀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自然不同于普通的骑兵横刀。
按照嬴昊的说法,宝刀赠英雄。
所有团长以上级别的军官都有一把将军横刀,这是一种特有的荣耀。
每把将军横刀都有一行小字—秦王嬴昊赠。
这是嬴昊前世学来笼络人心的手段,最着名的剑就是中正剑。
甘宁带领麾下的秦军不仅守住了西门,还在今晚埋伏了刘焉,让刘焉这个老乌龟损失惨重,让甘宁非常的高兴。
甘宁心想着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见上嬴昊一面,嬴昊这个大王实在太对甘宁的脾气。
接下来的两天,张任带着1万多益州军没日没夜狂奔逃命。
所有人都以极限的速度逃命。
不少益州军在逃命的时候活活累死。
破破烂烂的他们没有一点军队的样子,就像一群要饭的乞丐。
出乎意料的是,秦军骑兵并没有追上来,对他们赶尽杀绝。
不过等他们逃到剑门关的时候,原本14万的益州军只剩下8000人。
短短几天就苍老了十几岁的刘焉站在剑门关上看着关下这些残兵败将,心中悲凉万分。
当时候出剑门关的时候,刘焉豪气冲天,做着想成为大汉皇帝的美梦。
现在14万益州军只剩下8000人,严颜、杨怀和刘焉两个儿子已经被秦军杀死。
刘焉一把就输掉了自己向外扩张的资本,现在只能依据天险防守。
现在的刘焉这个益州牧就是天下人眼中的笑话。
曾经有一刻,刘焉想从险峻的剑门关跳下去,一了百了。
但是刘焉最后还是放弃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就在刘焉暗自神伤的时候,披头散发的刘璋出现在刘焉的面前,抱住刘焉的大腿痛哭。
“父亲,孩儿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捡回一条命。”
“在逃命的一路上,孩儿一直担心父亲。”
“父亲是益州的擎天柱,绝对不能有事。”
“孩儿曾经对上天发誓,希望用孩儿的性命换父亲的平安。”
“现在看到父亲安然无恙,孩儿感谢上天。”
…
刘焉对刘璋这个孝顺的儿子有些感动。
三个儿子还能逃出一个,刘焉苦闷的心情得到一定的缓解。
原来在吕布带兵偷袭益州军大营的时候,懦弱惜命的刘璋第一反应就是脱掉这些华丽的衣服。
打扮成普通益州军的刘璋在亲卫的保护下,向剑门关逃命。
刘璋强大的保命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让刘璋最终活了下来,成为一个弱化版的刘跑跑。
要是刘备知道刘璋的事迹,绝对会认刘璋这个小弟。
刘焉命令这些残兵败将由高沛统领,带回成都。
这些残兵败将已经被吓破胆,不可能任由他们驻守剑门关,影响原来的将士,留下隐患。
要不然秦军过来进攻剑门关,这些残兵败将第一反应就是逃命,到时候会导致剑门关失守。
现在剑门关是抵挡秦军最重要的关隘,剑门关绝对不容有失。
如果秦军攻下剑门关,就相当于打开了入川的大门,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刘焉命令张任驻守剑门关,抵抗秦国。
张任在关键时刻,能够保住刘焉,功不可没,有勇有谋。
由张任统兵驻守剑门关,刘焉才稍稍放心。
只要张任不带兵出剑门关和秦军野战,刘焉相信秦军不可能攻下剑门关。
张任这个西川枪王的防守能力还是非常的强。
张任对刘焉信誓旦旦说道。
“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会守好剑门关。”
“无论秦军如何激怒属下,属下绝对不会带兵和秦军野战。”
“属下保证,人在关在,关亡人亡,属下与剑门关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