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民叔,路上慢点。”
“小浪,你要的东西包叔身上!”
“过几天叔给你送来!”
几大碗鲜香的鸡汤下肚,又喝了一斤高粱酒,张卫民喝着满面红光。
这一趟探亲,他真没白来,不光收了三斤的新鲜黄蘑,还搞定了一个固定的采购点。
以后工厂要是缺肉了,直接来双水村,找李浪采购。
对于李浪套兔子捉飞龙打猎的能力,张卫民那是一百个放心!
实力,证明一切!
今天的“飞龙炖黄蘑”,就是最好的证明!
“卫民叔,袋子你忘记带上了。”
张卫民走出李浪家院子,没走几步,就看到李浪拎着一个麻布袋子跑了过来。
“哎呦,你看我这脑子,差点把这个忘了。”
张卫民笑呵呵从李浪手里接过布袋子。
“回去吧,记着帮我跟你爹说声谢,今天这顿饭,吃着很香!”
“大海哥的厨艺,在咱们双水村说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李浪被张卫民这几句逗笑了,就当是胡话,没往心里去。
不过他能看出来,卫民叔今天和老爹喝着很开心,飞龙肉吃着也爽。
“一头飞龙半斤冻蘑,换个在县里的人脉,还多了个卖猎物换钱换物资的渠道,这笔买卖,不亏……”
“错了,应该是血赚!”
饿着只能吃野菜啃树皮,一家八口人连二斤棒子面都拿不出来的饥荒时期,一头飞龙,再加半斤黄蘑,就能让一个国营工厂的采购员,放下面子,在酒桌上给一个赶了半辈子山连县里都没去过一次的老猎户敬酒,甚至喝酒时还主动把杯子压低,还一口一句“大海哥”,那叫一个热情!
那叫一个主动降低身份!
“就是不知道,这一头飞龙……能不能换个婆娘?”
虽说李浪目前没娶婆娘的想法,但是,男人嘛,吃了热气腾腾的鸡汤,又经常跑山,再加上李浪才19岁,正是肉体最强盛,身上荷尔蒙最旺盛的时期!
饱暖思淫欲,总不能让二弟跟着他受委屈,是不?
一想到,李浪就莫名其妙地想到了已经成了寡妇从城里回村的白洁姐。
年少时惊鸿一瞥,春光乍泄,往后再看青翠苍山,总会下意识浮想联翩,总觉得那山不是青色,而是通体雪白,蒙上了一层绿纱。
脱掉绿纱,又白又大。
……
“过几天把李浪的猎物收购了,我这个月的指标就完成了。”
走在双水村泥泞的村里小道上,狗皮靴子踩着厚厚的积雪,“嘎吱”“嘎吱”一声又一声,张卫民扛着半个麻袋,满面红光,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春风得意。
厂里的采购指标完成,他就不用扣工资,还有机会升职,当副主任!
“这李浪可真是我的福星啊,回头得多和他来往来往,给他捎点好处。”尽管喝了一斤高粱酒,张卫民脑子还是很清醒。
自酿的高粱酒,度数不大,张卫民是国营工厂采购员,应酬多,酒局也多。
这一斤的老白干,对他来说,小意思,也就过个酒瘾,喝个微醺。
李浪有能力狩猎到更多的货物,和他搞好关系,以后张卫民下乡采购,清单上缺的猎物和山珍,就不是问题了。
厂里领导偶尔也会换换口味,吃点野味,喝点鲜香的蘑菇汤。
这些就是张卫民的“投名状”,和领导搞好关系,把领导哄舒服了,他以后升职当采购部主任,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
张卫民和李浪告辞,扛着装着三斤黄蘑的麻袋,沿着小道往村东头走。
一路上,他碰到不少双水村的村民。
张卫民是县里国营工厂的员工,干着是铁饭碗,每个月都能领工资,这放双水村,那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
更何况,张卫民还是收购山货和猎物的采购员,这些靠山吃山的跑山人老猎户,自然上赶着巴结他。
一看到张卫民路过,村民们都满脸笑意热情地喊一句:
“张主任好。”
“张主任,刚从县里回来?”
喊他“主任”,自然是村民们的客套话,有巴结讨好意思。
张卫民也爱听这两个字,被人捧着有面子,虚荣心也很满足,反正他迟早要成采购员主任的,早点喊他张主任,又怎么了?
张卫民在八一轧钢厂,他就是小小的采购员。
但在这双水村,他是张主任!
在八一轧钢厂你喊我小张我不找你麻烦,但是来了双水村你喊我什么?
张主任!
“张主任好。”
村民们陪着笑脸,热情打招呼,带着阿谀奉承的意味。
张卫民看到这些村民,却只是板着脸,挺直着腰杆子,一脸淡漠的样子,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
这个样子,跟他刚才在李浪家,一口一个“大海哥”那个热情,完全是两幅面孔。
一个天,一个地。
“张主任,您这是刚从县里回来?”
张卫民路过李香花家,却是被李龙喊住了。
张卫民听到有人喊他,一回头,见是李龙。
李香花的弟弟?
想到他大海哥刚才在酒桌上,和他说过李浪和李香花退婚的事,张卫民顿时冷哼一声,不想搭理李香花这个弟弟。
好你个李香花,村里人饿着都啃树皮了,你哪来的狗胆伸手要一百块彩礼?还要加上一件缝纫机?
张卫民冷笑,就李香花这种虚荣拜金的女人,要是去他们工厂当女工,门儿都不让她进!
一看张主任脸色变了,李龙心里顿时嘀咕一句:
“张主任这是咋的了?
“我也没招惹他啊……”
李龙的脑瓜子比李虎要灵活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点,但看人眼色还是有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双水村狩猎队混了一年。
“有什么事?”张卫民冷淡道。
“张主任,我娘和我姐最近采了一批山货,您赏个脸,进屋里瞧瞧?”李龙主动靠近,压低声音,陪着笑脸,热情说道。
采购员的身份,在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双水村,那就是活招牌,太好使了。
双水村地处长白山下,距离最近的白水镇要三十公里,村民们采到了山货,一般都统一上交公社,由公社联系采购员,然后售卖。
但也有一些村民,采到了山货,搁自家留着,等县里的采购员来,转手卖出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么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