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庄的田埂上,村正老泪纵横,布满老茧的双手颤抖着捧起一把新翻的泥土,深吸一口气,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湿润的气息,让他仿佛回到了年轻力壮的岁月。
他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望着长安的方向,“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
“陛下啊!老朽有眼无珠,错怪您了!这曲辕犁,真乃神物啊!”
他粗糙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下,两下,三下……
每一次磕头都充满了悔恨和感激。
之前他对这新奇的农具嗤之以鼻,甚至在心里暗骂过皇上劳民伤财,如今亲眼见证了它的神奇,羞愧难当。
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原本质疑的声音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感激的呼喊。
他们“噗通噗通”跪倒一片,朝着长安的方向,虔诚地磕着头,如同膜拜神明一般。
“谢陛下隆恩!”
“谢陛下赏赐神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在田野上回荡,惊起一群飞鸟。
村民们感受着脚下肥沃的土地,触摸着犁沟里翻出的湿润泥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丰收的希望。
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脸上,反射出晶莹的泪光,那是喜悦的泪水,更是对新生活的憧憬。
村正颤巍巍地站起身,望着远处几架静静矗立的曲辕犁,深吸一口气,转头对身边的村民说道:“都愣着作甚……”
“都愣着作甚?还不赶紧把剩下的几架曲辕犁也用起来!趁着这好天气,争取把地都翻了!”
村正洪亮的声音在田野上回荡,如同惊雷般唤醒了众人。
村民们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跑向剩下的几架曲辕犁。
他们小心翼翼地扶着犁柄,学着先前那几人的模样,吆喝着耕牛,缓缓地向前走去。
原本寂静的田野顿时热闹起来,耕牛的哞哞声、村民的吆喝声、曲辕犁划破土地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欢快的田园交响乐。
精壮的汉子们轮流扶犁,汗珠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仿佛在滋养着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妇女和孩子们则拿着装满种子的布袋,紧随其后,将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地里。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泥土覆盖在种子上,仿佛呵护着珍贵的宝贝。
孩子们欢快地在田间奔跑,追逐着飞鸟,银铃般的笑声在田野上回荡。
郭家庄的土地上,一片火热的景象。
曲辕犁的效率之高,让村民们欣喜若狂。
他们仿佛看到了金秋时节,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曲辕犁的成功不仅在郭家庄引起了轰动,也迅速在长安周围的村子传播开来。
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使用曲辕犁,原本贫瘠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李世民和工部的声望也随之达到了顶峰,百姓们对这位仁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陛下,曲辕犁的功绩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百姓们都称颂您是千古明君啊!”工部尚书激动地向李世民汇报。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时机成熟了……”他低声说道,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李世民龙颜大悦,踱步于太极殿内,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的龙袍上,更显威严。
“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声如洪钟,震得殿内嗡嗡作响。
“曲辕犁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朕要大赏工部,所有参与曲辕犁研制的工匠,皆升三级!”
群臣山呼万岁,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震耳欲聋。
待喧嚣稍歇,李世民目光扫视群臣,语气陡然一沉,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位爱卿,朕深思熟虑,如今我大唐国力日盛,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开疆拓土,扬我大唐国威之时!”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话语。
“朕决定,御驾亲征,远征炎国!”李世民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以魏征为首的保守派官员们立刻站了出来,纷纷劝谏。
“炎国地处苦寒,路途遥远,劳民伤财不说,胜负难料啊!”魏征胡须颤抖,慷慨陈词。
“是啊陛下,如今我大唐百废待兴,实在不宜动用刀兵。”另一位老臣也连忙附和。
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视着那些反对的大臣,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
长孙无忌适时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我大唐士气高昂,又有曲辕犁这样的利器,若能一举荡平炎国,必能震慑四方蛮夷,扬我大唐国威!”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声音。
他目光再次扫视群臣,语气威严地说道:
“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传朕旨意,即日起,征调兵马,准备粮草,三日后,朕将率领大军,亲征炎国!”
朝堂之上,一片肃穆。
尽管仍有少数大臣心存疑虑,但在李世民的强势压迫下,最终无人再敢反对。
三日后,长安城外,旌旗蔽日,战鼓雷鸣。
程咬金身披金甲,手持宣花斧,率领着精锐的神行营,立于队伍的最前方,杀气腾腾。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渴望,手中的战斧,仿佛已经饥渴难耐。
柴绍同样一身戎装,骑着一匹神骏的黑色战马,紧随其后。
他统领着大唐最精锐的玄甲骑兵,以及骁勇善战的神行营铁骑,宛如一道黑色的钢铁洪流,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除了这两支王牌部队,还有无数的辅兵,以及运送粮草辎重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李世民身披龙鳞战甲,骑着一匹高大的白色战马,站在点将台上,威风凛凛。
他目光如电,扫视着眼前雄壮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众将士听令!”李世民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响起,传遍整个校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震得颤抖。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举起手中的宝剑,指向北方。
“朕要让炎国,成为我大唐的领土!出发!”
“出发!”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出闸的猛虎,向着北方滚滚而去。
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一片昏黄。
大军行至幽州,李世民下令,由李孝恭接替程咬金,统领神行营,程咬金则先行一步,前往漠北勘察地形,打探敌情。
又行至边境,李世民又命李大能替代柴绍成为先锋大将。
与此同时,远在炎国都城的一座高耸的了望塔上,一名士兵正紧张地注视着远方。
他眯着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地平线上出现的黑点,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快!快去禀报陛下!大唐的军队……来了!”
郑家大院,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彰显着百年世家的底蕴。
家主郑继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远处长安城升起的滚滚烟尘,眉头紧锁。
“大唐出兵了……”
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父亲,孩儿已将消息传出,不出三日,楚王殿下和江东那边必能收到。”
郑元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郑继伯的思绪。
他转身看向自己的儿子,
“好,此事你办得不错。”
郑继伯满意地点点头,“我郑家既然已投靠楚王殿下,如今大唐欲吞并炎国,我等自当助炎国一臂之力,也算是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顿了顿,又道,“此事干系重大,切不可走漏风声,否则我郑家满门,恐遭灭顶之灾!”
郑元洲神色一凛,郑重地点了点头:“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他手中的信笺,写满了大唐出兵的详细情报,包括兵力部署、粮草辎重、行军路线等等,事无巨细。
这些情报,将成为炎国抵御大唐的关键。
与此同时,炎国都城,雁云宫内,气氛凝重。
辛弃疾风尘仆仆地赶到,将一封密信呈给炎帝李川。
“陛下,大唐出兵了!”
辛弃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急。
李川接过信笺,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骤变。
一旁的杜颜也探过头来,看着信上的内容,纤纤玉指紧紧地攥住了衣角,指尖泛白。
信上详细记载了大唐的军事部署,以及即将到来的战争威胁,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她的心上。
李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他将信笺递给杜颜,沉声道:“皇后,你也看看吧。”
杜颜接过信,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大唐竟然……竟然真的出兵了……”
她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李川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
“传令下去,召集众将,朕要御驾亲征!”
他语气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杜颜看着李川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到来,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决定炎国的命运……
以及他们所有人的命运。
她走到李川身边,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没有说话,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担忧和坚定。
“陛下,臣妾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