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房玄龄出了东宫,说是教导,倒不如是探讨,太子的一些观点,总是如同奇思妙想一般,能给他新的想法。
房玄龄而后又是去太极殿回禀李世民,不过路过中书省时,也是进去看了一下。
而正好,中书令杨师道,和其余人,也是正在探讨刺史世袭一事。
“此次世袭刺史,陛下如此犹豫不决,还是陛下怜其老臣。”
“主要魏王在支持,甚至还上书了一封奏折,那奏折我看了,文采飞扬,不是魏王所写,应该是魏王府苏司马代笔。”
马周不由有些好奇:“哦?杨大人,陛下是什么反应?”
“陛下虽然没有对这一篇文章做出点评,但却是非常高兴的。”
马周是个大嘴巴,他听完之后,当即道:“魏王殿下,如此争宠,恐怕还是有着小心思,也不知太子殿下在做什么,这种关头,他连早朝都不参加了,道家说大道争锋,这不争,甚至不来早朝,只让魏王与陛下走得近,若是陛下太过恩宠魏王,恐怕会出事。”
其余官员,自然也知道马周所说的出事是个什么意思,朝中老臣还好,魏王与太子斗争,基本不会站队,也影响不到他们,可一些年轻的臣子,对此还是颇为关注的,若是下注能赢,那就是从龙之功,一步登天啊。
岑文本倒是道:“太子性情大变,陛下令孔颖达他们劝谏教导,可太子依然我行我素,并不听劝,不理政务,这差不多也有小半年时间了,我看……”
他摇了摇头。
马周看向不远处默默整理那些卷宗的许敬宗,不由道:“许敬宗,你说句话。”
许敬宗道:“太子与魏王之争,别的我不知道,但这一次可能魏王要占据上风了,魏王那篇文章我看了,写得确实好,只是可惜,太子身边没有可用之人,若是也写上一篇文章,说不定也会得到陛下赏赐。”
正在这时,房玄龄走了进来,所有人行礼。
“见过房大人。”
房玄龄嗯了一声:“你们在聊什么呢?”
“正好在闲聊刺史世袭一事,说是魏王上了一封策论奏折,写得妙极,陛下大喜。”
马周笑道:“太子殿下其实也应该写上一篇文章的,这种政务,他应该发声。”
杨师道在一旁道:“马周,少说两句。”
房玄龄笑道:“巧了,今日我去东宫,太子殿下就写了一篇文章,刚好也是论述刺史世袭一事,我看这一篇文章,有大家风范。”
杨师道好奇道:“房大人,太子殿下也写了策论?他近日都许久没上朝了,还能写策论?”
许敬宗道:“杨大人,房大人长子担任太子洗马,需要上朝。”
杨师道醒悟过来:“房大人,是不是令郎为太子殿下所写?”
房玄龄笑道:“非也,非也,是太子自己所写,这一篇文章,可要比魏王那篇,好过不少。”
“不可能吧,房大人,魏王那篇,可是苏勖所写,他此前就是陛下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他来代笔,还真没几个人的文章能比他厉害。”
马周有些不信。
房玄龄将那张纸取出,直接平铺在桌子上,用砚台小心压好,转身对所有人道:“你们自己看吧。”
这一下,中书省的官员,几乎都是凑了过来。
马周、许敬宗和其余人都是在看,杨师道也颇为好奇。
他们一目十行看起来,结果越看,就越感到吃惊。
马周看得眼睛睁大,喃喃自语:“这,的确写得好啊,论述清楚,旁征博引。”
“这真是太子所写?太子这一篇文章,有十几年的功底,不比苏勖的要差。”
“岂止,我看要更好,不可思议!”
“我的天,太子殿下虽然小半年没上朝,可这篇奏折,就足以说明太子殿下的实力,说得在理,恐怕会比我等的劝谏,还要有用。”
岑文本也是看得吃惊不已,通篇看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纰漏,笔力不比他这个笔杆子要差。
“太子真如此厉害?此前没见到太子有这种才学啊。”
房玄龄有些笑道:“看完了?”
马周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看了两遍,继续看第三遍,一边看一遍道:“写得的确好。”
房玄龄道:“还看出什么来了?”
“还看出?咦,房大人,你是说这些句读?”
此言一出,其余人也是不由将注意力看向句读。
岑文本看了一下:“这句读从未见过,但这句读标的很准确。”
房玄龄笑道:“这句读由太子所创,太子叫它标点符号,我是在想,若是在朝中施行,日后每人上奏的奏折里,必须用句读,这读起来,岂不是通顺许多?政务处理,岂不是也更方便了?”
马周眼睛亮了:“对啊!而且这标点符号用在写书上,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译注版,意思也能更精准,对读书人是个好事啊!这标点符号,得要施行,不行,我得写个奏折。”
房玄龄淡淡道:“等下我就去见陛下,这件事,我自然会与陛下说。”
马周讪讪道:“房大人,我不是抢功。”
杨师道也是颇为吃惊:“太子有此等才学?”
房玄龄点头:“我也不太相信,但这的确是真的,遗直不会撒谎,更何况这些天我担任太子太师,与太子近距离接触,太子的确不是所传的言行不检点,暴躁易怒。”
说完,房玄龄将这一张纸收起,马周道:“我还没看完。”
“没看完,明天看吧。”
房玄龄一笑,朝中书省外走去。
马周有些无奈,不过他和其余那些人,都满是好奇和困惑。
“文章是太子所写?太子这才学,堪比大儒了呀。不可能。文本,你怎么看?”
岑文本沉吟了一下:“我持怀疑态度。”
马周点头:“我也是。”
而房玄龄,也是朝太极殿过去。
太极殿,李世民正在此地,魏王也在一边,长孙无忌也在。
此刻,李世民道:“魏王,你是支持刺史世袭?”
魏王点头:“是的父皇,刺史世袭,现在大唐初定,若是刺史世袭,也有利于天下安宁。”
李世民笑道:“魏王你的文章朕看了,写得很好,朕要奖赏你,而且分封无忌他们,朕也是放心的。”
正在此时,有太监通报。
“陛下,尚书左仆射房大人来了。”
“哦,玄龄来了,来得正好。”
房玄龄进来后,先是行礼,他还没说话,李世民就道:“好了,不用多礼了,你去东宫教导太子,太子近况如何了?”
李泰也是看向房玄龄,自从此前巫蛊娃娃一事,也是过去了数日之久,而太子没有任何动静,他也想要知道太子在做什么。
想必,太子又是在饮酒作乐,只是可惜,自己不能轻易动用那枚暗棋了。
岂料房玄龄直接道:“回禀陛下,太子在东宫,看书学习。”
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议:“当真?这个逆子,还会看书?”
“陛下,太子不止是看书,他听闻朝中关于刺史世袭一事,还写了一封策论作为奏折。”
“哦?呈上来,让朕看看写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