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当即点了三百轻骑前去探查情况。
其实薛仁贵已经相信前面的这支兵马是真的来投降的,毕竟区区三四百骑兵根本就做不了什么,诈败设埋伏都不够格。
两支骑兵相向而行,很快就彼此发现了对方。
这时候两支骑兵的距离已经不算远了,再过一会儿就到了可以交战的距离。
金毗昙见到前方突然出现的骑兵感到很惊讶,唐军布置了斥候很正常,但是怎么会有成建制的大唐骑兵呢?
已经被迫逃出来的金毗昙已经没有退路,面对气势汹汹冲来的大唐骑兵,他当然不敢擅动。
“停下!”
随着金毗昙的一声令下,他带来的这四百余骑兵缓缓停了下来。
只有冲起来的骑兵才有战力,停下来的骑兵失去了速度和机动就只能是被屠杀的靶子。
但是,金毗昙还是果断做下了这个决定,或者他是在豪赌。
他也清楚,即便是他没有停下来,这支人心惶惶的骑兵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更别说其中还有很多是随他逃出来的官员。
让金毗昙心中松了口气的是,气势汹汹的大唐骑兵正在减速。
薛仁贵见到对方不但挑起了白旗,还主动停了下来,显然是不打算反抗,薛仁贵也就收起了屠刀。
有新罗人主动来投降,或许会大有用处,至少能探听如今新罗内部的情况。
薛仁贵勒住了战马,一甩长枪,喝问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金毗昙驱动战马缓缓上前,拱手道:“在下是新罗上大等金毗昙,一直心慕大唐,特来归顺大唐。”
“如今我等正遭到逆贼金庾信、金春秋的追杀,有要事要禀报英国公,或者都护大人也行,还望将军能放我们去平壤城。”
果然是新罗人前来投降,而且来的还是新罗屈指可数的重臣!
薛仁贵自然也知道金毗昙,而且知道他与金春秋和金庾信不对付。
新罗有八个大等,这八个大等就好比是宰相,掌握着新罗的大权,金毗昙资历最高而位居上大等,名义上是八个大等之首,不过金毗昙这个上大等已经近乎被金庾信和金春秋架空了。
新罗内部果然分裂了,薛仁贵听到金毗昙前来投降,感到很高兴,不过对金毗昙的话却又感到不满。
这老小子为什么要向英国公投降?
太不上道了!
薛仁贵冷哼道:“英国公领兵攻打百济,你若想向英国公投降,还是自去百济寻英国公吧!”
“你若想向晋国公投降,我倒可以护送你去见晋国公!”
金毗昙听了不禁愣住了,他对大唐的权贵还算了解,自然知道晋国公是何许人也。
他只听说英国公带来大军前来攻打百济,怎么晋国公也在?
金毗昙连忙问道:“晋国公也在辽东?”
原来金毗昙不知道晋国公也在辽东,薛仁贵点头道:“不错,国公的大军就在后面。”
金毗昙心中剧震,原来大唐派出了两路大军,一路由英国公李绩率领攻打百济,一路由晋国公房遗爱率领攻打新罗。
朝中上下还一直都在议论唐军在攻占百济之后会不会继续攻打新罗,谁又能想到大唐皇帝已经派兵攻打新罗!
想想真是可笑至极!
大军出动要征调兵马,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粮草,就像是开弓射出去的箭,不可能回头。
此刻,金毗昙已经心如明镜,不管交出还是不交出金庾信和金春秋,其实大唐都会派兵攻打新罗。
其实,到了现在,明白不明白的都已经迟了,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兵变,到了现在也没了回头路,唯有一条道走到黑。
金毗昙拱手道:“我等诚心归顺,有重要情报禀报晋国公,还望将军能够引荐!”
薛仁贵满意的点头道:“让他们全都交出兵器,卸甲,然后你跟我来吧。”
金毗昙回头吩咐了几句,众人有些惶恐的扔掉了冰刃,解除了甲胄,彻底没了一战之力,就差没有束手就擒。
金毗昙心里倒是很坦然,既然前面就有数万唐军,他们就这么四百骑兵有没有冰刃甲胄都是待宰的羔羊,没什么区别。
解除了这些新罗骑兵的武装之后,薛仁贵这才带着他们回返。
金毗昙骑马伴跟着薛仁贵身边,拱手问道:“还未请教将军尊姓大名?”
薛仁贵昂然道:“我姓薛名礼字仁贵。”
金毗昙拱手笑道:“原来是薛将军,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原本他看这个将军不凡,还以为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名将,想着吹捧一番,没想到自己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将军的名号。
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当年先帝征辽东的时候,薛仁贵就只是房遗爱的亲兵队正。
而新罗距离长安太过遥远,消息闭塞,金毗昙能知道一些大唐发生的大事和权贵就不错了,哪会知道薛仁贵这个中郎将?
薛仁贵见状倒也不在意,等到覆灭新罗之后,他的大名自然会响彻辽东。
薛仁贵刚刚带着人马回到前军,正好有传令兵飞马驰来。
“薛将军,小的奉命前来问话,为何停止行军?”
薛仁贵笑道:“新罗上大等金毗昙率众投降,我正要派人去禀报国公这个喜讯,既然你们来了,就带金毗昙前去拜见国公吧。”
他毕竟是先锋大将,不好擅离自己的人马,只能派人将金毗昙送往中军听候国公的处置。
金毗昙连忙道:“薛将军,可否让犬子随我一起去见国公?犬子曾在长安国子监求学,受过国公的恩惠和教诲。”
原来金毗昙的儿子曾是国子监学子,怪不得金毗昙会前来投降,国公的落子还真有了收获。
薛仁贵痛快的答应道:“当然可以,你就带着令公子一起去拜见国公吧,留下的人也只管放心,只要你们是诚心诚意的归顺,国公必会善待你们,说不定还会委以重任呢。”
金毗昙等人听了连忙道:“我等自然是诚心归顺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