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定威军的战报比较详细:
北路日军也是让一个叛军旅在前面当炮灰,姚忠琪率部在柳河县南的驼腰岭、与叛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定威军抢先登上了驼腰岭,叛军本来没什么战斗力、又是仰攻,日军虽然给他们提供了炮火支援,但叛军的进攻并没有什么威胁。
姚忠琪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守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主动向后撤了,叛军以为这是自己打败了定威军,真就不怕死的在后面紧追不舍。
陈青山早就修好了野战工事,他放过姚忠琪所部,凭借工事阻击叛军,这次给予叛军不小的打击,叛军伤亡了不少兵力,就在叛军气馁之际,陈青山也率部撤了。
叛军一边向日军邀功、一边又一次发起追击战,这次他们又一头撞上了定威军第24师的阻击阵地,被打的满头包、在他们快要怀疑人生的时候,定威军再次“溃退”了。
此时的天色已经快黑了,死伤惨重的叛军害怕前面会有埋伏,这次没敢紧追。
陈青山所部已经以梅河口县为中心、沿着梅河构筑好了野战工事,姚忠琪率部在南照山、甘家岭构筑起两道防线,准备在那里抗击日军前进的脚步。
陈青山、姚忠琪都没侦察到一个情况:天黑后,他们面前的叛军发生哗变,他们不想再给日本人卖命了,刚开始是个别士兵开小差,然后就发生了连、排级的,整建制叛军也往两侧的山区逃跑了,最后,除了熙洽和他的卫兵连,叛军就剩下几个旅、团长了。
小老虎洞沟。
煤油全都用完了,任道远不得不用手电筒仔细查看地图,日军第8师团,明天就会与姚忠琪他们在之前选定的战场、展开一场攻防战,定威军两个师、将近三万人马,又有地利的优势,应该可以挡住第8师团。
斥候刚刚回报,日军第13师团退到了通化城内,他们还发现大批逃走的叛军,任道远认为第13师团虽然今天损失惨重,但自傲的日本人一定会认为“纯属意外”,所以日军不会困守通化,他们一定会在明天赶去与第8师团汇合。
假如让日军第8师团、第13师团合兵一处,再想包围他们可就不容易了,但任道远手上兵力有限,分两处包围日军,明显兵力不足。
怎么办?
任道远盯着地图思考着,根据田维勤通报的战况,南线战局还算稳定,关东军的机动部队还被挡在凤凰山区,不用担心南线的日军北援。
任道远决定还是让谢珂的东北军第7师配合姚忠琪、陈青山围困日军第8师团,自己率领郭瑞的骑兵旅、以及萧山令的定威军第25师,阻击日军第13师团去给第8师团解围。
想好后,任道远给谢珂发电,让他率部向梅河口县靠拢,隐藏到梅河口县以南的葫芦头沟待命,急电萧山令尽快赶到驼腰岭构筑一道防线,任道远准备对第13师团进行节次抵抗、阻击其前去与第8师团汇合。
下午的战斗结束,任道远就已经让萧山令率部走小路赶往驼腰岭,任道远查了一下地图,驼腰岭扼守在通化至四平的必经之路上,大路穿越两个驼峰的中间凹处而过,确实是绝佳的阻击战场,只是东北人为什么把驼峰称为“驼腰”、任道远不明白。
任道远决定率领骑兵旅走大路绕过通化、连夜赶往驼腰岭,这样他们就能赶在萧山令他们的前面抵达驼腰岭,立即开始构筑工事。
部队准备从猪房沟、走小路绕过通化时,乔寿山派到通化的一名背廆营侦查员从城内坠城而出,前来汇报敌情,他告诉任道远,城内日军明早将沿公路前往辽源,这与任道远的预判一样,但侦查员随口的一句话:
“日军把全城粮铺、百姓家的大米都给搜罗走了,还打死了几个舍不得那点儿救命粮的老百姓。”
让任道远突然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息,任道远详细询问了这名侦查员,通化城内的情况,据他说:
通化城内常住人口不到四万,很多穷人家吃不起大米,家里只有些日军不要的苞米、高粱,粮铺虽然有五家,可有两家主要是从事大豆、绿豆这种作物的收购,另外三家规模不一,但城内的存粮都不会太多,他们的粮窖都不在城内,所以日军能抢到的大米数量并不多。
“今天不止炸毁了日军的装备、弹药,肯定是他们的野战口粮、也全被烧掉了,第13师团足有一万五六千人,他们不抢玉米、高粱的话,那日军抢到的大米、根本吃不了几顿!”任道远笑了,他突然想到:
挑食、可不是个好习惯。
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在任道远心中产生了,他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很快,他下令,派出大批斥候、士兵,让他们把日军在通化城内的暴行,通报给周边几十里内的每一个村落,通化至驼腰岭的大路两侧、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所有百姓藏好家里的每一粒粮食,任道远决定用坚壁清野的战术,破解日军以战养战的战法。
任道远决定把日军分割包围在两处,尤其是他这里,一个师、一个骑兵旅,就想包围日军一个甲种常备师团,不得不说,任道远真够“胆肥”的。
任道远率领剩下的部队、退回英鄂布镇休息,明天必有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