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28日。
任道远下令全军休整10天,东北战事暂时全面停了下来。
东京。
皇太子裕仁将首相田中义一、陆军大臣山梨半造、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外相山本权兵卫召进皇宫,裕仁将几人骂的直磕头请罪,但裕仁一问接下来的战事怎么办,几人又各怀鬼胎的不吭声了,裕仁逼的急了,加藤友三郎才站出来称、要扩大化战争,而且是利用海军优势、将战火引入关内。
陆军大臣山梨半造不以为然的闭上了眼睛,日本海军自然比中国强大,可你在海上耀武扬威有屁用,不登陆占领中国的土地、有什么实际意义,但陆军这些年得到的军费太少,勉强维持了17个常备师团,现在11个都派到中国东北去了,哪儿还有兵?
山本权兵卫立即站出来反对海军的冒险计划,日本想独霸中国东北,已经引起欧美列强、苏俄的极度不满了,再出兵关内,列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会更加被动。
裕仁何尝不知道日本的家底,对外宣称募兵数十万,无非是提醒列强不要干涉,同时借此恫吓中国不要反抗,但是,突然崛起的定威军让日军迅速占领东北全境的的阴谋落空,再战?
谁敢保证将剩余的六个师团投入到东北战场上、就能迅速扭转战局?
裕仁知道,仅仅四川一省就派出了25万人出川抗战,虽然他们的武器很落后,但据菊机关密报,那个任道远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一笔巨款,德国礼和洋行正在陆续将六个师的装备(不含大炮),秘密运到天津港的四号码头,刘大帅派去都是亲信,正在点验那些武器。
裕仁颓废的坐了回去,他让陆军和海军尽快拿出一个可行性计划,确保日本能在奉天省站稳,然后徐图吉林和黑龙江。
田中义一他们、唯唯诺诺的退了出去。
通化。
板垣征四郎接到了武藤信义的电报,武藤信义以关东军熟悉地形等理由,命令他马上带兵返回辽河平原,一是要继续保护铁路畅通,因为日军已经分驻辽河平原四周的大中城市,一定要保证交通的畅通,二是加强对辽河平原的控制,只有完全控制住富庶的辽河平原,日本以战养战的计划才能达成,第三,熙洽躲在抚顺县不敢出城,收买汉奸的工作完全停顿,因为又有十多位有点儿影响力的人,刚投靠日本人,很快就被邢锋带领背廆营刺杀了,亟需关东军返回奉天省腹地、为那些还在犹豫的汉奸们壮胆。
板垣征四郎无奈的带兵返回了南满铁路沿线驻防,原来就与日本人勾勾搭搭的汉奸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背廆营不得不到处张贴抗日标语,以及“凡汉奸者、虽远必诛”的标语,此举确实震慑住了一部分投机者,但还是有为了权势和金钱投靠日本人的。
邢锋已经锁定了刚刚就任平山县县长、平山保安旅旅长的汉奸周卓仁,这家伙态度十分嚣张,为了给日本人筹集军粮,对平山县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山区老百姓为窝冬准备的熏肉、花生、瓜子、烧酒,都被他以军粮没缴足额的借口抢走了
宝鸡。
在全国百姓的舆论压力下,曹锟不得不批转交通部调动大批军列到宝鸡,运送刘大帅所部川军前往东北抗日。
汉中。
刘少帅的川军在这里领到了全国百姓捐输的棉衣、棉裤、毛袜、棉鞋、厚棉被,以及大量香烟、糖果、糕点等劳军物资,这是川军官兵从来没有享受到的待遇,“打国战、硬是要得”,这句话在川军中流传最为广泛,全军将士都有了为国而战、悍不畏死的想法。
两支川军陆续开始乘坐火车前往关外。
上海。
天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纪录片《定威军战纪》,这一天在上海公映、轰动全城,虽然战事暂时停了下来,但在兵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挡住了日寇的进攻步伐,这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
原本生意不好的黄牛们再次生意兴隆,人们为了早一天看到中国军队打击日寇的画面,很多人都不计较花一倍的高价从黄牛手中购买电影票。
罗耀宗也是从黄牛手中购买的电影票,他含着热泪看完了这场电影。
当初,任道远秘密与罗耀宗谈了一次话,刚开始罗耀宗是非常抗拒的,他也想像萧山令、林典荣、田维勤他们那样上阵杀敌,但听完任道远的长远规划后,他同意利用罗耀宗的家族关系,“弃武经商”,为实现“马踏东瀛、扬威东京”、做一个幕后商人。
现在,罗耀宗已经办了好几家工厂,秘密研制、生产任道远设想的新式兵器,没办法,中华民国积贫积弱,发展常规武器必定引起日寇和西方列强的警觉,只有借着生产“民用装备”的名义,研发、生产可以转为军用的装备。
由于曹锟让曹锐把持了钨砂的专卖权,现在由于资金紧张,罗耀宗的工厂已经只能生产能赚钱的民用、以及工业产品,用赚来的钱、补贴军事装备的研发,没人知道,罗耀宗鲜亮的西服里,穿着一件手肘处打着补丁的衬衣。
罗耀宗看完电影,去了一趟天华影业公司,出资购买了十套《定威军战纪》菲林,雇请天华影业、明天影业、星一影业公司的流动放映队,到全国没有电影院的县乡放映这部纪录片,他要为激励全国民众对日寇同仇敌忾、促进全民抗战的氛围做点事儿。
天津。
为了庆祝柳玉茱的19岁生日,柳崇善包下整座利顺德大饭店给她举办生日晚宴,柳崇善之所以大张旗鼓的给女儿庆祝生日,源于他太太与女儿柳玉茱的一番谈话。
柳玉茱再次拒绝一位青年才俊求婚,这让柳太太十分不解,这个男青年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人长得也是英俊挺拔、样貌出众,家境很是殷实,又有留洋经历,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了,柳玉茱居然看不上人家。
柳太太就问柳玉茱想找个什么样的,别的都是幌子,只有“令人敬仰的抗日英雄”,这个指向性太明显,柳崇善爱国、抗日都没问题,但接受不了女儿嫁个武夫,于是他广发请柬,京津各界有适龄公子、学生的都受到了请柬,他就不信那么多青年才俊,没一个能吸引女儿目光的。
舞会如期盛大举行了。
柳玉茱却暗自闷闷不乐,她亲自给任道远打电话,邀请他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但被他以军务繁忙给婉拒了,只是说了句“生日快乐”,也没补送生日礼物。
北京。
德国驻华大使将观战武官提交的战场观战日记、认真看过后,给外交部发去一份电报,介绍了中国东北还未结束的抗日战争详情,建议重新评估对日决策。
原来,此时的德国,小胡子已经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他的心中有一个宏大的复仇计划,要彻底推翻一战战败后、列强强加在德国头上的战争赔款,不惜发动一场新的欧战,但小胡子很顾虑美国的态度和实力,所以,小胡子做出了拉拢日本做盟友、让其去挑战美国的决策,他认为这样就能使美国无法干涉欧洲战场。
但小胡子十分固执,他认为中国的实力远不如日本,尤其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抵抗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美国,所以,德国外交部回电,命令德国大使暗中给日本人提供情报,让日本人打赢这场战争、赢得日本人的好感。
德国大使只能服从命令,他想到了一个可以轻松接近、并让任道远信任的一个人。
施塔赫荣任礼和洋行总经理的当天,他的女儿艾莉娜也收到了德国驻华大使馆的聘书,成为德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虽然自幼就生活在中国的艾莉娜精通德语、汉语、英语、法语四门语言,但被直接聘请为二等秘书,还是让让她感到很兴奋。
在办好入职手续、并与新同事见过面后,艾莉娜被请进了大使的办公室。
……
艾莉娜: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日本?
大使:这是国策,你无需知道为什么,你只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艾莉娜:我要是不同意呢?
大使:你的父亲会马上失业,你也会跟着一起回国,甚至可能因此被以背叛德意志最高利益的名义判刑。
艾莉娜:为什么是我?
大使:因为你能不被怀疑的接近任道远,得到他的最新军事部署。
艾莉娜:那不是让我去当间谍?
大使:间谍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一项职业,因为每个间谍都是在为信仰工作,我们的信仰就是让德意志再一次伟大!
艾莉娜:可我……
大使:你不用有任何顾虑,我会安排人教你一些小技巧的,反正定威军正在休整,还有的是时间,我相信,你会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间谍的!
艾莉娜:但我怕我……您知道,我从来都不会骗人。
大使:那不叫欺骗,只是隐瞒而已。
艾莉娜:可……
大使:卢卡斯应该已经在门外等你了,他会带你去找你需要学习的人,他们会教会你一切的,祝你好运!
艾莉娜:是!
大使看着艾莉娜离去的背影,他对自己的这个安排很得意。
榆关。
任道远收到了前田一夫、许炳忠的来电,日本内阁还在为是否增兵中国东北而相互推诿、扯皮,短期内不可能派兵,于是任道远决定延长休整时间,等川军到来后再战。
不耐东北严寒的湘军师、滇军旅被撤到榆关驻防、休整。
任道远将指挥部设在了绥中县,定威军、东北边防军高层第一次聚在一起开会,商讨整编部队的事宜,虽然有张作相、谢珂这样的“外人”与会,大家还是很快通过了将部队整合成定威军的决议,只是为了不刺激直系军阀,一部分部队对外依旧使用东北边防军的番号:
重新编列的定威军序列如下:
第一军,军长肖尊邦,除了伤愈归队的官兵、又补充了一批新兵,下辖四个师、每师人。
第二军,军长姚忠琪,所部三个师、共人。
第三军,军长陈青山,所部三个师、共人。
第四军,军长马秀芳、兼任黑龙江省长,参谋长谢珂负责军事指挥,所部五个师、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共计人。
第五军,军长张作相、兼任吉林省长,副军长田维勤负责军事指挥,参谋长方铁汉兼任第五军一师师长,全军三个师、一个炮兵旅,共计人。
第六军,军长王兆璘、副军长赵聚武,参谋长张林毅,下辖五个师、一个炮兵旅,共计人,省长待光复奉天省后、选择贤能之人担任。
第七军,军长萧山令,所部三个师、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总兵力近人。
指挥部直辖一个后方司令部,司令于春辉、兼任第八军军长,所部扩编至两师、人。
指挥部直辖一个骑兵师,师长郭瑞。
指挥部直辖一个工兵旅,旅长孙永岩。
指挥部直辖一支敌后武装玄甲军、军长林典荣,总兵力约3500人。
指挥部直辖朝鲜背廆营、总指挥乔寿山,由于近期战损、以及派回国内一千余人,总兵力已经不足3000人了。
指挥部直辖国内背廆营、总指挥乔林,下辖三个大队、目前仅奉天省大队有两千余人,下辖一个暗杀大队,大队长邢锋、所部四十余人,下辖一个情报大队,大队长白墨樵、目前人数不祥,主要刺探北京、直系将领的情报。
定威军指挥部新设立参谋处,参谋长李济臣兼管。
定威军指挥部新设立军需处,处长周庆仁。
定威军指挥部新设立军法处,处长黄盛贤。
定威军指挥部新设立训练处,处长王胜宝。
至此,定威军已经发展为一支拥有40多万人的部队,诸将纷纷求战,要把日寇一举赶出中国去,但是,任道远笑着把自己的战术告诉诸将后,大家也都心悦诚服的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