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见完锦盈从相府回宫拜见皇后。
按理来说他需要先拜见皇后才是,但目前在他心中锦盈的重要性胜于自己的生母。
此时,皇后还不知道他先去找锦盈了。
她后听闻太子要来十分欣喜,让丫鬟准备好美酒家肴。
自从太子被皇上禁足之后她身为皇后都没办法见到自己的儿子,她想今天好好的为太子补身子。
太子一见到她,像孩子般开始诉苦,“母后,禁足的这些什么都不能做,实在让人难受。刚开始以为只是父皇的下马威,结果真是不让人接近,连与锦盈都无法相见。”
她听到锦盈的名字脸色突然骤变,很是不屑。
她心里知道太子喜欢锦盈,但她一直当做不知道,因为锦盈的身份实在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且丞相是见利忘义的性格,即使是结为亲家未必会给太子添羽翼。
所以她在为太子选妃的事情上需要格外的慎重,她装作不知情故意试探太子。
“太子这是从锦盈那里回来是吗?”皇后冷冷的问。
她内心希望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因为她不希望自己儿子跟妾室的女儿有瓜葛。
如果太子看上锦姒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锦姒当年没有与墨王生下萧毅,或许此时她选中的太子妃或许是锦姒。
太子全然不知皇后的深意,对他而言二人彼此倾慕更为重要。
加上此次锦盈为自己被三皇子羞辱已经愧疚万分,所以想给锦盈一个名份。
他知道让锦盈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妃确实有些难,但他想搏一搏。
对于皇后的质问,他天真的回答,“是的,母后。锦盈这次可是受了大委屈。我去安慰她一番就回来了。”
在他眼里自己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并没有忌讳什么。
熟不知皇后对他第一时间去找锦盈的事情耿耿于怀。
她本来就不太看好锦盈,如今自己的儿子如此在意实在令人不爽。
不知情的太子,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和锦盈是真心相爱,定会在一起。
他今日找皇后也是有备而来。
皇后看着多日不见消瘦的他赶忙安慰,“太子受委屈了,我跟你父皇已经请求往后不会偏向三皇子了。”
皇后希望他能重整旗鼓不要被女人耽误,而是更加关心国家大事为好。
但显然他并无此意,他已经安逸于现状,以为等皇上百年之后自己能顺利成章的能登上皇位。
熟不知三皇子的威胁只是冰山一角,后续有更大的事情等着他解决。
他得意的喝了一口汤,“母后,今日我来想要您恩准。”
他觉得自己与锦盈的婚事还是需要皇后出马才能事半功倍。
若不然锦盈的身世会被议论,加上此次三皇子的事件更会让锦盈难看。
他鼓起勇气请求皇后,眼中充满着期待。
皇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此谦虚的跟自己请求,不禁感到好奇,他想要恩准什么。
心想,只要不是娶锦盈的要求她都想恩准,就怕自己的儿子被锦盈迷的五迷三道。
他正面看着皇后认真的请求,“母后我已经到了该纳妃的年纪了,希望母后能恩准太子妃。”
他还是不敢直接说锦盈的名字,就怕皇后拒绝,试图想要用委婉的办法得到应许。
皇后听到后很是欣喜,“母后早该为你挑选太子妃了,是本宫的失职。”
皇后听到他想纳妃心中不由得高兴,毕竟纳妃是表明太子也有心意的人,是好事。
若是他早点成家立业会收住自己冲动的性情,会更好的辅佐皇上。
皇后让丫鬟赶紧拿来京城大家闺秀的名册,她想为自己的儿子挑选全京城身份最好的女子。
还没等丫鬟拿来名册太子直接跟皇后要求,“母后,我不想要其他的大家闺秀,我就要锦盈做我的太子妃。”
他既然答应了锦盈娶她做太子妃,一定要努力争取。
他知道皇后疼自己,若是自己威逼定能得到应许。
果不其然,皇后听到后直接发火,“你可是身份尊贵的太子,锦盈是妾室所生,身份低微不能成为太子妃。”
她认为锦盈连做妾室都不如,岂能当太子妃。
太子妃可是往后要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个妾室之女岂能担得起如此重任。
在封建时代身份高于一切,她完全不能接受锦盈。
太子看着她态度坚定,使出了大招,“如果母后不同意我娶锦盈,那我宁愿不当太子。”
其实他内心未必如此想,只是为了能和锦盈成亲他想让皇后同意。
此次三皇子羞辱锦盈他动手教训了三皇子,自己都诧异竟然能为女子如此冲动。
虽然受了皇上的责罚,但他并不后悔,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都是值得。
此次若不是自己锦盈根本不会卷入风波,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她。
心想,要是皇后不同意锦盈为太子妃就让她当妾室也行。
皇后见他态度坚定,赶紧收住愤怒的表情,“太子不要冲动行事,太子之位是不是说不当就不当的,如今三皇子虎视眈眈的要你的位子,你竟然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着实让本宫心寒。”
她没想到太子竟然为锦盈能说出不要继承皇位的话。
她看着眼前不懂事的太子,只能无奈的哄,“我可以答应你跟锦盈成亲,但她只能当侧妃。”
她想先稳住性格冲动的儿子,再想一想其他办法。
太子见皇后退了一步,心中暗喜但装出勉强答应的表情,“谢皇后娘娘恩准。”
得到皇后的恩准,他都来不及吃完午膳,迫不及待的走出了皇后的宫殿赶往锦盈的住所。
他想与锦盈分享如此喜悦的消息。
因为他知道锦盈自从听到锦姒被提亲之后一直闷闷不乐,他想给她一个惊喜。
锦姒一如既往的白天忙事务所的事情,晚上回家照顾萧毅。
萧云楼终于到达目的地,一路的奔波让他消耗了大部分的体力。
回到住所他不忘给锦姒写书信,信中写到水患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让人心生不忍,恐怕要治理很长时间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