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战一年多,损兵折将,虽然最终守住了云州,可是西辽军队的内部矛盾就尖锐了起来,东征主帅萧斡里剌和监军西辽皇太子耶律夷列之间压制很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两者之间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要不是机智过人的耶律普速完的从中斡旋的话,西辽军内部说不定怀疑发生火并。
萧斡里剌是西辽皇子耶律金嘉的舅舅,一直支持外甥争夺皇位,这就和耶律夷列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要知道西辽毕竟不同于汉王朝,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基本上和金国差不多,皇子之间谁的势力大,谁继承皇位的概率就高。这点和近乎全面汉化的辽国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也是西辽第一任开国皇帝耶律大石总结辽国覆亡原因时,作出来的一次拨乱反正。
耶律大石坚信大辽的覆亡是因为皇帝的无能,如果有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强大的辽国不会被小小的金国灭亡的。这也是他为什么对两个儿子平等对待,并不认为谁更适合继承皇位。按照契丹贵族的习惯,长子在外,幼子守家。这次出征就是皇长子耶律夷列出征,而皇幼子耶律金嘉在都城。
这一次,和金军交战,彻底击碎了西辽复国的美梦。被打怕了的萧斡里剌主张撤军回到西辽。而耶律夷列知道,一旦这次回去,那么兵败的责任就会落在自己头上,那么今后就注定和皇位无缘了。
不甘心失败的耶律夷列开始打西夏的主意,在他看来占领西夏,也算是这次出征的胜利果实,回到国内和父皇也就交待了。
对于耶律夷列要攻打西夏,这让萧斡里剌很恼火,他坚持认为当初大辽鼎盛的时候都无力征服西夏,现在仅有七万残兵败将,去进攻西夏无疑是自取灭亡。
耶律夷列之所以坚持进攻西夏,也是有原因的,并非是为了为自己赢得威望来增加争夺皇位的砝码那么简单。在他看来,西夏实际掌控着是昔日的辽国共主耶律南仙,和自己的父皇是有旧情的,把西夏变成西辽的一部分,相信这个西夏皇太后是乐意的,毕竟大家同宗同源。
其实,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西夏内部政局不稳,要知道大宋势力渗透到西夏,致使西夏内部有一股很大的反对势力,如果加以利用,控制西夏不是没有可能性。况且,在耶律夷列看来,只要是占据了西夏,那么不仅自己可以顺利继承皇位,而且还可以反击。不管是联合宋军进攻金国,还是联合金国灭掉宋国,都可以攫取很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愿意撤退呢?
在萧斡里剌和耶律夷列的争斗之中,原本中立的耶律普速完,最终选择坚持留下来,倒不是为了帮助耶律夷列,也不是为了进犯西夏,而是她觉得大军出征不能无功而返,要知道云州距离西辽上万里,战败回去的话,在西辽国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搞不好会动摇父皇的根基。要知道西辽建国不久,国内根基不牢固,这次兵败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西辽的长治久安是难以估量的伤害。
其实,在耶律普速完的心中还有一个无法对外诉说的理由,那就是当初辽国覆亡,自己和母亲萧塔不烟,哥哥耶律夷列流落到京兆府。那时候,刘正龙上了母亲的床,无数的夜晚,她被母亲那奇怪的声音惊醒,好几次都看得清清楚楚,目睹整个过程。报复,一定要报复刘正龙这个欺负过自己母亲的男人,这也是耶律普速完为什么愿意主动请缨随军的原因,也是支持兄长耶律夷列提出来不撤军的原因,只不过要不要侵入西夏,她真的是没有想好。
云州内的西辽将帅之间争论不休,可这些和远在太原府的百姓们无关,大家都知道胜利了,老百姓开始走上街头庆祝胜利,尽管他们知道等过完年就会迁出太原城,在这之前,依旧洋溢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胜利了,众人的想法就多了,八大家族之前已经同以迁出太原府了,可是现在大家又反悔了,毕竟故土难离,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大家开始到王家去游说,希望王家可以出面和汉王好好谈一下。
其实,王家是最不愿意迁离太原府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王家才是特殊的存在,一旦离开了,那种超然的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王宿这个王家的家主本来嗅觉就不够敏感,在其他人的鼓动下,他最终觉得还是有必要和汉王谈一下的。
王家在太原乃至于整个河东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这些不足以和汉王去谈判在,这点王宿这个家主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觉得还是应该先和父亲透个气,省的在汉王哪自取其辱。
王即老爷子没有想到儿子王宿会说出这么愚蠢的问题,儿子毕竟是王家家主,自己又不能太过分了,于是就很无奈地说道:“你是想一辈子守着这个王家家主的位置,还是想有机会进入仕途,带领王家迎接新的辉煌?”
“父亲,何出此言?”
王即摇摇头说道:“王家在太原府的确是特殊的存在,可是王家家大业大,总不能守着家业一直存续下去。世家门阀时代在唐朝就已经烟消云散了,在大宋最顶级的四大家族曹家,潘家,高家,石家纷纷投靠汉王,把最顶级,最优秀的弟子送到汉王的麾下去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把最漂亮的嫡女送到汉王府联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家族继续攀登高峰,迎接新的辉煌么?王家的特殊存在也只是在太原,可能比得上钱家在杭州么?能比得上柴家么?可他们都纷纷为汉王效力,而你,身为王家的家主,却要和汉王唱对台戏,你有想过王家的未来么?”
“父亲,现在金军已经被击溃,汉军已经进驻太原府,为什么非得要搬走呢,要知道八大家族都不愿意离开,一旦离去就会舍去很多,很多,孩儿这么做,也是为王家找想。”
王即对于儿子的目光狭窄十分的郁闷,他无奈地说道:“金军年后注定会再次南下,下一次叩关的可不是完颜宗翰这种心高气傲的家伙,而是老谋深算,足智多谋的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就是汉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谁能确保王禀能够守住太原城呢?一旦城破,首先遭殃的一定是八大家族。你是要成为新朝国丈的人,你是要在新朝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怎么能够和那些土包子一起掺和呢?过完年之后,王家一定要第一个搬离太原城,去京兆府错不了的,未来定都应该会在京兆府,即便是不能成为京城,也可以做为陪都存在,王家搬进京兆府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孩儿已经答应其他七家了?”
“无所谓,你出面宴请其他七家的家主,老夫我亲自出席,顺便请来知府张纯孝,还有兵马都监王禀,这样的场合就不要请汉王了。”说到这里,王即停顿了一下说道:“年后,你弟弟王巍就要去京兆府出任知府了,对于王家来说,是不是在京兆府更有发展空间。另外你女儿王凌韵已经十七了,过两天就去侍寝吧,汉王不会亏待她,也不会亏待王家的。将来一旦汉王龙飞九天,你女儿再诞下龙子的话,那未来王家的地位还用说么?”
“孩儿知道了。”
在太原府,王家就是一面旗帜,王家就是风向标,王家表态过完年就举家搬迁到京兆府,为了表示支持此次搬迁,对于那些愿意跟着王家一起搬去京兆府的老百姓,提供资助,而且还给安家费。
汉王对于王家的表率作用很满意,当场表示八大家族为首的太原城百姓失去的土地,在京兆府都会给予两倍的补偿。并且允许八大家族参与西夏榷场的生意往来,同时给百姓按照人头,每人十贯安家费。同时三年免税,如果家中有参军的,每人再额外给五十亩地,三十贯,如果阵亡有一百贯的抚恤金,家中所有田产十年免税。
最终太原城百姓之中留下来三万青壮参军,已经大大超出预期。这就给了王禀守城的信心,到现在为之,太原城的标准配置已经达到八万之数,这已经是太原城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太原城的粮食储备可以维持一年半以上,守城物资的储备足以维持十次以上大规模全方位攻城。
现在的王禀对于守城信心十足,即便是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率军围困太原城,以现在太原城的配置,坚守一年以上没有任何问题。
趁这个时间段,汉王对于太原城的守城提出来很多建设性意见,他相信有王禀这个擅长守城的名将在,太原城一定可以坚守一年以上。
到靖康三年三月初,太原城的百姓已经迁徙完毕,剩下的只有八万精兵外加五千火焰军。三十门神威炮,两百架投石机,数千霹雳弹,震天雷,一百万支弓箭。
这个时候,汉王麾下的军队已经组建整编完毕,总共三十五万,其中一万重甲骑兵汉王骑,十五万骑兵,其中五万驻扎在西夏境内,三万依旧在草原上,扩大在草原的战果,为将来反击金国开辟第二战场。另外七万骑兵分别驻扎在太原府,朔州,京兆府,西京洛阳,晋中,阳泉,商丘。驻扎商丘的是岳飞麾下的一万骑兵。
汉军的军制是每一万士兵为一个军,每一个军下设三个师,每个师三千人,其中还有均属一千近卫军。每个师下面是三个团,每个团一千人。每个团下面是五个连,每个连两百人。每个连下面是两个排,每个排一百人。排是最小的单位,长官为排长,连的长官为连长,自连开始由龙魂社成员入驻,连一级龙魂社长官叫正令,团的长官为团长,龙魂社长官叫团正,师的将官为师长,龙魂社长官叫师正,军的将官叫做军长,龙魂社长官叫做参谋长。
汉王骑为第一军,军长小李广花荣,驻扎在太原府的是第二军,军长是潘有龙,驻扎在京兆府的是第三军,军长是徐宁,驻扎在朔州的是第四军,军长是折彦龙,驻扎在晋中的是第五军,军长是潘有虎,驻扎在阳泉的是第六军金枪将徐宁,,驻扎在西京洛阳的是第七军,军长为潘有彪,驻扎在应天府的是岳飞的第八军。
金剑先生李助由于暗中和朝廷往来被秘密处决,驻扎在西夏的五个军整编为第一兵团,由国丈折可求统领,兵团参谋长是智多星吴用。下面的五个军长分别是折彦虎,张宪,卢俊义,林冲,潘有豹。
第一军为汉王直属军团,没有明确的驻地,根据战斗的情况决定驻扎地。驻扎在河东路的,第二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为第二兵团,兵团长是希伯龙,兵团参谋长是神武军师朱武。驻扎在京兆府的第三军,驻扎在洛阳的第七军,驻扎在商丘的第八军组成了第三兵团,兵团长是王寅,参谋长是入云龙公孙胜。
草原上的三万人马整编成一个军,就是龙卫军,由萧干率领,下面有三个万夫长,建制和汉军有所不同,也相对自由。
二十万步兵全部驻扎在京兆府,整编成四大兵团,分别是龙骧兵团,龙威兵团,龙战兵团,龙震兵团,兵团长分别出身曹家,潘家,高家,石家,只不过,兵团长身份没有对外公开。
其实除去三十五万陆军之外,还有七万水军,分别是梁洪的两万东海军,李俊的两万南海军,阮氏三雄的一万西海军,张顺,张衡两兄弟的一万北海军,童威,童猛两兄弟的一万镇海军。
汉军军制改革,并且通过报纸对外公布,就向朝廷宣示已经正式脱离枢密院的控制,已经不再属于大宋禁军,标志着汉军战船顺利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