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白天大战伤惨重,但是晚上岳飞还是亲自宴请了众位将军,来亲自解释白天的战局,毕竟所有人现在心中都有疑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岳飞笑着说道:“大家想中的谜团就让本帅来解开吧,王渊是饱读兵书战策之人,第一次攻城一定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都算计到其中了,更加算到汉军最强大的是进攻。云州城太高大了,强行攻城损失惨重,因此把汉军吸引出去,在外面歼灭有生力量才是王渊最终想要做的。因此,南门强攻是假的,东西两门纯粹是走过场,至于北门最终变为主攻都是半真半假。如果汉军杀出去的话,那么就外面将其歼灭。如果汉军不杀出去,那么北门成为主攻就成真的了。不管怎么说,今天的血战结束了,来本帅敬诸位一杯,同时欢迎张俊将军加入汉军。”
岳飞猜的一点都没错,第二天,西军展开了迅猛的进攻,双方激战拉开序幕。
云州大战的时候,帝京也没有闲着,在积极准备扩军备战,原本以为宋军不会全面撕毁和平协议,可是大宋天子赵构不知道受到了什么鼓动,竟然向大汉宣战,撕毁之前双方的协议,断绝双方的正常往来,驱逐在大宋境内的亲汉势力,不仅如此,还宣抚成都府路,夔州路对抗汉国,甚至在洛阳城外屯兵二十万,看样子是要和大汉一决雌雄。
面对宋国的挑衅,大汉天子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一边派人飞鸽传书给云州的岳飞,让其坚守城池,一边下令希伯龙出任西征大元帅,率军二十万横扫西北,同时去解云州之危。
大汉天子刘正龙知道,只要是汉宋大战拉开序幕,那么金军出兵就成定局,至于金军是进攻大汉,还是进攻宋国,这个时候就不好猜。毕竟国战,不能靠猜,可是不管金国出兵宋国,还是大汉,这次都必须扫荡西北,绝对不能出现两线交战的状况。
不管怎么说,都要防止金军进犯,镇守太原的王禀处于战争的第一前线,要知道完颜娄室率领的十万金国铁骑逼近太原府,这次和上次是截然不同的,上次完颜宗翰压根没有意识到太原的防守多么有韧性,才造成了七次攻城无果。可是同样的跟斗,金国绝对没有摔倒两次的道理,这点大汉天子也很清楚,只是告诉王禀守住太原城即可,大汉铁骑会在外围对抗金军,不会任由金军困死太原城的。
谁去援助太原呢?最终大汉天子刘正龙决定让王寅老爷子出征,这次他的感觉是金军最终目的是侵宋,对河东路更多的是武力震慑,而不是侵犯河路,占领太原城。
等大军出发之前,大汉天子刘正龙对王寅说道:“此战过后,王老将军就回到京城出任龙武学院的院长,正二品,今后汉军所有的将领都出自龙武学院,没有拿到学院出具的文书,是不能掌兵的。把出征的机会教给年轻人,老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老臣谢谢陛下体恤之恩,无以回报,只能战场奋勇杀敌,即便是马革裹尸,也要力保河东不失。”王寅之前追随圣公方腊。虽然官拜当朝丞相,可拿是乱扯贼子。这么多年自己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封侯拜相么?
王寅毕竟不是一直跟随大汉天子征战的,他生怕有一天失去圣心,被贬官为民,今天没有想到自己交出兵权之后,天子没有玩什么狡兔走,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最终让自己出任正二品的官员,今后武将都要从龙武学院出来,那自己这个院长岂不是桃李满天下,在军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子刘正龙把王寅搀扶起来之后说道:“这一次,老将军就把握一个原则,时刻保持警惕,但绝对不能主动出击。这次,朕的直觉告诉自己,金军应该不会愚蠢到同时和大汉,宋国一起交战,可以肯定完颜娄室的十万大军就是为了牵制大汉铁骑,而结金军最终的目的是灭宋。你只需要大军和金军保持距离即可,金军不出兵,你们绝对不可言出战。”
王寅虽然不知道天子究竟在做什么布局,但是军令如山,他只能无条件服从。反正自己十万大军外加王禀的五万大军,足以对抗完颜娄室的十万金国铁骑。
此时此刻的大汉天子刘正龙心情异常的沉重,在这个时候才觉得称帝有点太早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原本自己是下棋者,金国和宋国才是棋子,怎么一转眼自己变成了棋子,是完颜吴乞买太狡猾,还是自己太稚嫩。
现在三国杀的局面维持不到半年怎么就会这么快打破,这显然是哪里不对劲,突然间,刘正龙明白里了,自己的布局之中竟忘记了算计完颜斜也。
金国,完颜斜也在军方是有很大的话语权,在朝局之中也是第二号人物,这个历史上记载很少,看样子是低估了这个金国的都元帅完颜斜也。在这个时候,刘正龙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完颜斜也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作出来战略调整,看金军南下的时候,大汉铁骑究竟应该剑指何方。
争吵,资政堂和铁血堂的大佬们撕破脸皮的争吵,很显然这不是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对抗,核心是在金军南下侵宋的时候,大汉究竟应该剑指何方,文官集团是站在大义的角度上争取让大汉出兵抵抗金军南下,帮助宋国抵抗外辱。而铁血堂的武将们则是坚持出兵灭宋,然后和金国会猎于中原,这样就给日后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争吵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双方寸土不让,针锋相对。简直都快把天捅个窟窿。这次,大汉天子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他知道文武百官的立场不同,自己不管说什么都会出现偏私,这显然不利于朝局的稳定。
没有把握说服任何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天子竟然选择了回避,可是回到后宫之后,刘正龙就傻眼了,后宫的争吵更加激烈,这些娘娘的争吵更加是赤膊上阵就差全武行了,这就更加是让人难以安定了。
后宫不可干预朝政,反过来天子也不过问后宫事情,可是这次大汉天子刘正龙头大了,管不管都是问题。最后头大如斗的他只好到皇后的寝宫,希望在这里可以清净点,可是没有想到这里也快翻天了。
一边是柴金娇,方百花,一边是赵福金,赵金奴,双方吵的不可开交,而皇后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似的,丝毫没有插嘴的意思,现在倒好看到皇帝来了,她就笑着说道:“陛下,您终于来了,要不然臣妾这就乱成一窝粥了,你快来管一下吧。”
“晕倒。”头大如斗的刘正龙转身就朝外走,可是柴金娇和赵福金一左一右把这个大汉天子夹在中间,想走都走不了。
刘正龙知道娘娘们想说什么,在这个时候一旦美女们开口的话,那就刹不住车了。他摆摆手说道:“老婆们,咱们今天换个话题好不好。”
“不好。”两大美女使出必杀技,伸手狠狠地掐了一下刘正龙腰间的嫩肉,疼的这个家伙呲牙咧嘴,也不好说疼,只能忍着不叫喊。
刘正龙万般无奈地情况下说道:“朕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可是今天就不要说了,是否出兵,三天后朕会公告天下。至于是出兵灭宋,还是攻击金国,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在此之前就不要给朕添乱子了。”
眼见天子动怒了,美女们只好悻悻地离开。
等四大美女走后,皇后潘韵说道:”陛下,你忽悠妹妹们离开,可是三天之后,你又准备怎么办呢?对外,你是天子可以堵住悠悠众口,是否出兵是陛下乾纲独断,可是你能摆平后宫么?”
“摆平后宫?”大汉天子刘正龙脸上写满了无奈,他苦笑着说道:“还望皇后深出援助之手。”
援助之手,皇后知道天子遇到了难处,很显然这种难处不太好处理,自己想不出面都不行,她沉思许久后说道:“陛下您交个底,臣妾也好安抚妹妹们?”
“大汉不会主动出击金国,也不会主动出击宋国。”说到这里,天子似乎意识到这样说有点含糊,于是就接着说道:“出兵金国,怕被宋国偷袭,出击宋国,则不符合大义,朕不愿意输掉民心。但是,只要是能够扛过今年,到明年,我大汉有和金军逐鹿中原的战力,朕愿意御驾亲征。”
皇后潘韵算是听明白了,天子是不愿意在今年出兵,至于攻打金国或者宋国倒不是问题,核心是大汉准备不到位。至于什么准备不到位,不用说,也能猜出来是大汉缺少的不是兵,而是兵器,而是天下的人心。
“陛下,那你认为这期间,他们会不会进攻我们大汉呢?”皇后潘韵不太看好这点,她觉得既然有了三国杀,而且宋军出兵云州,汉军要出兵横扫西北,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平安等待一年之后呢?现在宋国和金国都是磨刀霍霍,汉国岂能独处。
“会,现在就是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先出兵了?
皇后潘韵轻轻地给天子捶背,她语气坚定地说道:“必定是宋军出兵,不是攻打洛阳,就是攻打太原。”
“何出此言?”天子心中对潘韵多少还是有所亏欠的,尽管现在皇后诞下第九子刘天辰,但是年纪尚幼,现在已有太子,岂能轻言废立,这种情况下对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是不公平的。他轻声地说道:“九子不能为太子,朕也绝不会亏欠他,将来必将最大的封地做为九子的藩国。到时候,我们老两口去九子封地定居,过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逍遥日子。”
皇后潘韵知道这是陛下宽慰自己的言语,自己三十三岁才诞下九子,由于天子和四大家族有盟约,即便是有一天太子被废或者夭折,下一任太子不能出自潘家,也就是断了九皇子继任太子之路。
潘韵的眼睛湿润了,滚烫的泪珠一滴一滴地滑落,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般顺着弹指欲破的俏脸滑落,她哽咽着说道:“做个富贵闲王就是福报,何敢奢求最大封国呢?自古藩国尾大不掉,是国之大害,臣妾岂能给陛下添乱。”
刘正龙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潘韵是第一个明媒正娶,天子赐婚的妻子。这些年潘韵主持刘家大小事务,后来身为王后执掌汉王府后宫,再后来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可以说两人之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些年后宫不断地扩大,潘韵不仅没有半点妒忌之心,还极力让新人很快地融入生活,可以说天子是亏欠皇后的。
“也罢,朕还不到四十,至少还会在位二十年,到时候再说吧,毕竟天下要交给德才兼备之人,并非太子的身份,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为什么你坚信宋国有勇气进攻汉国呢?”
天子慎言,大汉天子信口说了一句天下要交给德才兼备之人,并非太子的身份。貌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可均无戏言,这就在法理上给了诸皇子夺嫡的合法性,为今后祸起萧墙埋下祸根,当然这只是后话,毕竟太子尚不足十岁,一切还为时尚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虽然还遥遥无期,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几个母亲不会为母亲谋划呢?况且自古无情帝王家,将来太子如果是刻薄寡恩之辈,那么九皇子能活下去么?这些不由潘韵不考虑。。
然皇长子也由皇后收养成人,已经十四,但是皇后潘韵心中还是爱护自己的亲生儿子,尽管这个儿子还不到一岁,可是皇后的心境在这一刻还是发生了变化。
之前,虽然领养皇长子,但是皇后潘韵从来没有想过夺嫡之事,可是那个堂妹潘锦诞下的皇六子被册封皇太子之后,那个心高气傲的潘锦竟然有觊觎皇后之位的想法,两姐妹的矛盾逐渐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