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大汉商业很发达,但是想要渗透到整个江南,起到控制江南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时候,大汉天子对影子集团进行调整,影一依旧镇守帝京,确保天子的安危,影二去金宋开战的中原地带,去联络义军去,尽可能保护那些热血男儿吧,影三配合商业行动去江南活动。影四去大理,安南一带,影五去海外。至于金国,还是有龙息负责,毕竟在探查情报的环节上,龙息还是要强过影子集团的,当然了战斗力影子依旧是独步天下。
柴进负责走上层路线,发展和江南地方官关系,说服地方官效忠大汉,说服地方厢军为大汉而战,说服莘莘学子为大汉效力。而柳明峻负责商业渗透,以大汉过的商业集团为后盾,强势进入江南,垄断整个江南商业。
之前布局要抬高白银的价格,打压铜钱,在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发挥出来威力。江南富豪都无形中被绑在大汉商业的战车之上,要么顺从,要么就会被整个商业帝国所抛弃。商人重利,对于忠君爱国本身就没有太强烈的归属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之所以对江南实行经济渗透,而不是武力征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汉天子不想破坏江南经济。要知道宋金大战对中原地区经济破坏非常严重,要是江南搅乱了,今后这个烂摊子就不好收场了。
趁着金国的精力都集中在宋国上的时候,大汉铁骑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入侵江南,但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对城池的修缮工作,不仅如此,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使其在战斗力提高的同时,忠君爱国的思想还是不能改变的。
大汉军队得到忠诚度无疑是最高的,这点和刘正龙的来自后世有关系,他狠抓军队的基础思想教育,确保这支军队只忠于王室,不可能背叛皇家,这点和但是的军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军队的整顿不仅仅是思想,还有各兵种的配合,各兵团的协同作战,更主要是新型火器在各种战争之中应用。大汉天子借助后世训练军队的方法编纂成书,在全军之中推广。
神龙三年十月底,西方商人终于把骏马带到了帝京,这次可以组建三万汉王卫,虽然付出的财富是天文数字,不过西域商人更愿意带走货物,而不是金银。陶瓷,茶叶,丝绸,香烟等物品输送到西方。
不远万里到大汉做生意,这些精明的生意人,大多来自热那亚,当然还有企业地方,他们寻求的不是用战马赚一笔钱那么简单,更想带走暴利的货物。兵器,火器是他们更感兴趣的。只不过短时间还带不走,毕竟还有后面生意往来,这些精明的商人开始和欧洲的贵族勾结起来,图谋更大,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从大汉弄到火器,兵器。
装备三万汉王骑再加上原来的一万汉王骑,这样以来,大汉就有四支强大的重甲骑兵,这在当时的战场上是有碾压轻骑兵的战力,可以说给大汉铁骑迎战金国骑兵增加了必胜的信心。
属于大汉时代的斩马剑终于造出成品,比前代唐朝的陌刀更加轻便,更加锋利,实用性更强,美中不足是价格到了极点,以大汉如此强大的财力,如此众多的工匠群也只能做到一月生产一千柄斩马剑,而且这已经是极限,不过这些已经让大汉天子很满意,他亲自给这批斩马剑取名为霸刀,意思是曾把天下之刀。
骑兵的规模不仅没有从三十五万基础上增加,而是在压制,总兵力最终被压制到了二十四万,其中四万是重甲骑兵。步兵却增加到了四十万,水军增加到十万,大汉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五万,这已经是大汉军力开支的极限,总兵力不会再增加,只会提高战斗力,改善装备。
现在的汉军总兵力八十五万已经足以对阵金国了,已经具备了和金国决一雌雄的实力,现在是在等合适的决战时机。
二十四万骑兵编制成了四大兵团,每个兵团有五万轻骑兵外加一万汉王骑。四十万步兵也是编制成了四大兵团,每个兵团是十万人。大汉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因此四个骑兵兵团和四个步兵兵团分别在云州,太原府,洛阳,帝京附近协同军事演习。
大汉天子的目光不是盯在金国,宋国,而是遥远的欧洲。今后是强大的骑兵西征,步兵紧随其后占领城池,将其同化成为大汉的疆土。
大汉天子来子后世,特别崇拜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庞大的元帝国,当然对于元帝国落后的管理不屑。他要做的是大汉帝国像元帝国一样横扫欧亚大陆,当然大汉铁骑所到之处,汉文化都要扎根,要将那些异族同化,成为大汉子民。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各方面都要跟得上,这也是大汉天子为什么不愿意过早和金军开战的原因,那就是利用这个战争间歇期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金融学院,管理学院,装备学院,科学院,军事学院,工学院,航海学院,商学院七大学院分别交给四大家族以及钱家,柳家,向家。当然院长是正二品高官,是大汉天子委派的重臣。比如军事学院是战功赫赫的王寅,航海学院的院长是国丈梁烈,装备学院的院长是凌振。
大汉在忙碌整理内政,忙着完成对江南的渗透,对西域商路的开拓,忙着附庸军的招募,军队的建设。而金国和宋国打成了一窝粥。
金国士兵地处北方,喜冷不喜热,因此入侵大宋的时间就放在了八月中旬,全面侵宋则放在了十月,他们的计划是在来年六月天气炎热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整个侵宋战争。想法很美好,可是现实有点残酷。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灭掉宋国都是未知数,况且十月份大河还没有结冰,想渡过黄河侵宋对于缺少战船的金军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第一次侵宋的时候,宋国准备不足,宋军望风而逃,如果不是何瓘,梁方平等军事统帅望风而逃的话,金军也不可能迅速南下逼近京城。跨且,那时候的金军刚刚灭掉辽国,可以说气势如虹,进攻快如闪电,使得宋国无法抵抗。现在的宋国虽然国力大不如从前,可是赵构继位之后,军队还是进行了整编。守住相州,濮州的刘光世,刘正彦都是良将,率领的又是彪悍的西军,怎么会轻易的让金军得逞呢?
况且,完颜宗磬的军事才能和之前的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差远了,这些就是金军开战初期不利的原因。
黄河,并没有长江那么雄伟,也称不上天堑,可是对于缺少大型战船的金国来说,想要渡河的确是一件难事。
整个黄河在河南地区,除去相州,濮州两地是由刘正彦,刘光世负责防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在张叔夜的防区,要知道这个军事才能卓越的文官,在防守上的确有独到的见地,再加上手上有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死死地掌控黄河南岸,金军想要渡河注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渡河之战成为金军南下的第一步,这形势要比第一次侵宋的时候复杂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次金国倾全国之兵侵宋的原因。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之人,在开战之前几乎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甚至考虑到汉军出兵是什么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让完颜阇母,完颜娄室压境云州,太原的原因,就是生怕汉军横刀插一杠子。
渡河艰难,这点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和都元帅完颜斜也早就有预料,也做了部署,可是没有想到情况如此之艰难,宋军抵抗的决心如此之坚决,更加没有想到宋军战力比之前提高那么多,将领更加像是脱胎换骨。
完颜斜也的十万大军本来就是为完颜宗磬打策应的,换句话来说是处理大宋京城外围,顺便提防汉军参战的。正式基于这个原因,在短时间无法渡河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等待,而不是强行渡河,当然了这也有麻痹宋军的意思。
只要是进入十二月,气温下降,河面结冰,金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渡过黄河,这个道理金军元帅完颜斜也知道,大宋的张叔夜焉有不知道的道理,他在想办法提前金军渡河,然后半渡而击。
张叔夜坚信八月份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就已经在胶州湾登陆,而且迅速占领了济南府,朝青州,郓州进军,这种情况下,十月份出征的完颜斜也断不会等到十二月河面结冰之后再出兵的,要是那样的话,就没有必要十月出征了,很显然金军是想在来年六月气温上升之前结束战斗,这种情况下怎么会在黄河北岸苦等两个月呢?
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做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把宝全部压在天气上是很愚蠢的,苦等两个月是很弱智的,因此,张叔夜断定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不会等到十二月气温下降,河面结冰,这背后一定有大的图谋。
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亲自制定的作战计划,自己怎么会愚蠢到那金军的命运交给上天来决定呢,万一气温反常十二月黄河不结冰怎么办,难道还要继续等下去不成。他是在等,等宋国的奸细传来消息,想要渡河,最理想额方案就是避开狡猾的张叔夜。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克的,因此完颜斜也押宝在宋将反水上。
就在张叔夜冥思苦想没有答案的时候,一个自称是汉军斥候的年轻人来到了军营之中。
张叔夜和大汉天子刘正龙还是有一定交情的,只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是忠于大宋的,怎么可能和乱臣贼子纠缠不清呢,因此多年来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往。
尽管和大汉天子不再来往,张叔夜还是接见了大汉的斥候。
年轻人进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大汉龙息战队成员张三金见过张使君,今天来只是想告诉您一件事情,金军会在孟津登陆,那里的守将万汉已经被金军收买。”
还没有等张叔夜开口,张三金转身就走,丝毫没有留下来领取奖赏或者听回话的意思。这个态度就是大汉对宋国的态度,大汉会提供有限度的帮助,至于能不能击败金军,那还是要看宋军的本领了,这一切和大汉无关。
张叔夜的脸色阴沉了下来,堡垒往往从内部攻克,金军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的时候,却可以轻松地攻克宋国的内部堡垒,这样下去大宋能够抵御住如狼似虎的金军么,即便是抗金胜利,那面对大汉的时候呢?
面对金军入侵的时候,整个宋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抵御外辱。可是,宋汉之间爆发战争的时候,那纯粹是皇位争夺战,老百姓们真的会拥护赵家天子么。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失去了军人奋勇杀敌的士气,大宋能够抵御大汉铁骑么?
“诛心,诛心,一定是诛心。”有点心灰意冷的张叔夜只能自我安慰,觉得汉军来送情报没有安什么好心,纯粹是诛心,来打击宋军士气。不过话又说回来,孟津守将万汉的背叛是致命的,搞不好会让大宋战线全面崩溃。这个时候,张叔夜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感谢汉国,毕竟这个情报对于宋军至关重要。。
怎么办,直接处决万汉,断绝完颜斜也前进之路?不行,有第一个万三的背叛,就会有第二个。这个时候,张叔夜心中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张叔夜秘密把儿子张伯奋交到帐中,他给儿子安排任务。让张伯奋率领三千精兵秘密去孟津,名义上是帮助万三守住孟津,实际上要控制这个潘将,将计就计,挖下陷阱,请君入瓮,拿下完颜斜也的十万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