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和刘桢喝酒的缘故,或许是其他原因,这次南巡,天子下旨让潘韵,潘锦,柳如眉,柳如烟,李青萝,赵福金,朱琏,朱凤英等跟随自己超过十年以上的妃子们一起下江南,算是一种福利也好,一家人其乐融融也好。不仅如此,皇子,公主中没有婚配的,超过十二岁的也出行,这一下子队伍庞大了许多,下江南的时间就往后推迟了十天。
这次下江南,朝野震动,文武百官都在解读这次事件,以往陛下出巡,是不带后宫的,毕竟出巡咋爱某种原因上也是猎艳,带着后宫多不方便。这次究竟为什么这样,让各方势力解读。
大学士赵鼎似乎明白了陛下的真实意图,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再也不用为女儿的婚事犯愁了。一直以来,不仅仅皇宗司的宗正(司正)柳阚在谈这个问题,还有很多朝中重臣来谈这门亲事,只不过因为赵雪坷年幼,一直拖着悬而未决。
可是今年,赵雪坷已经十八了,到了婚配的年龄,再也无法拖延下去,赵鼎对于这件事情十分的头疼,可又无可奈何。
看到赵鼎唉声叹气,赵鼎的夫人王氏就问道:“夫君,现在是你文官之首,儿子已经成为驸马,女儿很快就要成为王妃,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为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你知道什么呀,你以为王妃有那么好当的。”
“有什么不好当的,咱家闺女嫁过去就是王妃,是王府里面的女主人,还有什么不好当的。”
“妇人之见,你懂什么呀!”赵鼎十分沮丧地说道:“你以为柳阚安了什么好心,让珂儿嫁给晋王,那还不是看我这个位置。”
“废话,你要不是大学士的话,人家能选你女儿当王妃呀!要知道晋王的外公可是大汉的宗正,舅舅执掌大汉财权,母亲是极其受宠的柳淑妃,晋王本身又是唯一一个在朝廷任职的皇子,将来说不定。”
“住口,住口,住口,那事情是你能说的么?”赵鼎暴怒起来,他气呼呼地说道:“朝廷的事情,你们女人少掺和。那种事情,像来是乾纲独断,那是陛下的事情,岂能任由下面人揣摩。珂儿嫁给晋王,我距离罢官就不远了。”
“有那么严重?”王氏毕竟是妇人,骨子里还是胆小怕事,相比较女儿是否当王妃而言,她更在意丈夫的官位,毕竟丈夫一旦罢官,那什么都没有了,即便女儿当王妃,没有强大的母族,也很难在王府吃得开。
“比这个还严重。”
身为文官之首的大学士赵鼎,还监管着吏部,权柄之重,他自己最清楚,尤其是在听闻陛下准备加封自己为秦国公的时候,赵鼎就更清楚意味着什么了,那就是再掺和其中的话,就没有君臣之义了。
一转眼,为陛下效力二十年了,尽管刚开始只是一个长史,可是这些年来,陛下对自己恩重如山,在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够给陛下添堵呢?思前想后,赵鼎决定向陛下表明心迹。
就在晋王刘桢觐见陛下前一天下午赵鼎拜见了天子,当场表明心迹,恳请陛下给自己的女儿赐婚。
刘正龙还真得没有搞懂赵鼎唱的是哪一处,他笑着说道:“宗正已经把令嫒的庚帖拿过来给朕看了,说八字和晋王很般配,这种事情,由宗正大人操心就好了,你来找朕是唱得哪一处呀!”
陛下说的越轻松,赵鼎压力越大,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请陛下赐婚,将小女嫁给新科状元虞允文。”
“什么,你要把女儿嫁给新科状元?”
“正是,请陛下赐婚。”
虞允文在南宋覆亡之后,不愿意在大汉入仕为官,可是在父亲,叔父的恳请之下最终答应参加可靠,没有想到能够成为状元。这或许就是天意,或许这个英才不应该在大汉折戟沉沙,所以虞允文认命了,死心塌地为大汉效力。只不过大汉天子,还没有想过把这个新科状元安置在什么位置。
刘正龙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笑着说道:“好吧,这件事情就宇文大学士去办吧,大汉还需要卿家多辛劳几年,你辛苦了。”
“臣愿意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认为虞允文这个新科状元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赵鼎知道陛下很看好虞允文,于是就说道:“就让臣带他几年吧。”
“不,翁婿在一起,风传不好,这样吧然他出使一趟金国,至于什么此行什么目的,朕会亲自告诉他的,在去金国之前,先跟随朕下江南。至于婚事,先定下来,出使回来再完婚吧。”
刘正龙还是想好好打磨一下虞允文,毫无疑问出使金国只最合适的,因为这次的出使是带有特殊使命的,说白了,汉国什么时候出兵进攻金国,需要多少兵力,从何处出兵,多久可以灭掉金国,就看这次出使能够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了。
大学士赵鼎要召新科状元为乘龙快婿,顿时朝野哗然,成为大汉最大的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件事情。柳明俊对于这件事情倒是很不在意,他一直和父亲谈不拢晋王的事情,很显然陛下没有废立太子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强行把晋王推出去没有什么好事。
原本柴进是要进资政堂的,可后来为什么悄无声息,这还不是因为六皇子的事情,这点柳明俊被谁都清楚,他跟随天子二十年,岂能不了解圣心难测,只不过说服不了父亲罢啦!
既然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那么下一步在海外置地建立王国就提上日程了,这个问题柳家内部争议很大,柳明俊是在绕开父亲的情况下强行缴纳了一百万贯的定金,要知道这部分钱是他自己出的,而不是柳家出的。
柳阚对于赵鼎出尔反尔很恼火,在看到儿子柳明俊来的时候,依旧没有给对方好脸色,他气呼呼地说道:“人家当舅舅的都是给外甥,出谋划策,你倒好直接给晋王拖后腿了。”
“拖后腿?父亲大人的话,孩儿不明白。”
“不明白,我一心谋划晋王去争那个位置,你却主动避让,要到海外买地。你说买地,也无所谓,柳家家大业大,花点钱倒是无所谓,可是你竟然要买王国,这摆明了,不想让晋王争那个位置。”
“孩儿就不懂了,我们在海外购买王国,和晋王能否争太子有什么关系,况且现在太子并无什么过错,我们又怎么去争。”
这个时候,柳明俊觉得是时候让父亲清醒一下了,他冷冷地说道:“当年陛下登基称帝,让您做宗正,并不是因为柳家对大汉贡献有多大,也不是因为孩儿在陛下面前有多大的面子。而是,陛下是希望看可以培植一股势力去约束四大家族,而不是像四大家族一样去操纵朝局,去操纵皇权。有点事情是需要陛下乾纲独断的,岂是下面官员可以去揣摩,去染指的。父亲,您的做法毫无疑问是越界了,这次孩儿极力促成去海外,就是看在陛下的心中,柳家是处于何等位置,避免柳家被连根拔起。”
“被连根拔起?不会那么严重吧,当初陛下的发迹,还不是和你一起联手打造商业帝国,现在陛下总不至于是狡兔走,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吧!”
“父亲,你还是没有认清楚形势,历朝历代,都是皇权最大,什么时候轮到商人对朝局指手画脚了。是曾经有个‘奇货可居’吕不韦,可是最终还不是一杯毒酒。况且商业帝国打造,那是陛下一手促成的,我只不过是执行者,换句话,换成其他人遭殃可以做的很好。之所以一直在我手中,还是看在妹妹面子上。”
说到这里,柳明俊停顿了一下,语气缓和下来之后说道:“赵鼎是整个京城最聪明,最能够揣摩圣心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居文官之首,他儿子也不会成为驸马。在大汉成为驸马的难度系数是相当大的,那不是出身好就可以实现的,这点你应该很清楚,四大家族,咱们柳家,还有向家,哪一家不是无比荣耀,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驸马呢?”
这个问题还真的问住了柳阚,老头子默默算了很久,才发现大汉已经嫁出去的七个公主,竟然,没有一个加入四大家族,柳家,向家也是这个情况。唯一可能改变的就是高宠,这个帝国第一枪,他的前妻病逝,陛下有意将虢国公主嫁给高宠,当然高宠的荣耀来自于军功,并非高家。
大汉有各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皇妃,王妃一定出身豪门权贵,无一例外,可是公主却一定是嫁给青年才俊,带兵的将领。
如果说有人例外,那就是赵鼎之子,虽然年纪轻轻已经是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可是谁都知道这和有一个大学士的父亲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依旧成为驸马,足见陛下对赵鼎的恩宠。
柳明俊接着说道:”陛下加封赵鼎为秦国公,就透漏着诡异,要知道在大汉七大国公爵位之中,首推汉国公,其次就是晋国公,秦国公,周国公,赵国公,齐国公,燕国公。这其中的汉国公是当朝国丈潘旭,晋国公是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的折可求,要知道折家一直为大汉训练骑兵,当初大汉骑兵组建初期,全靠三万折家军南征北战。折彦虎,折彦龙两兄弟跟随陛下征战二十年,几乎参加了所有大的战役,折月仙,折月影两姐妹进宫,这才换来的晋国公爵位。而高琛的女儿是贵妃,儿子高宠又是大汉第一枪,侯爵第一位的汉阳侯。而高琛却要居于赵鼎之下,父亲,你研究过原因么?”
大汉的王没有太多讲究,基本上都是皇子,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一种称呼,一个亲王俸禄而已,原本陛下有意加封开国功臣为郡王的,可最后在文官集团集体抵制下值得做吧。而国公,固定只有七个,分别是汉国公,晋国公,秦国公,周国公,齐国公,燕国公。这里面除去秦国公赵鼎,晋国公折可求,燕国公大元帅希伯龙之外,其余四个国公都来自于四大家族,而且是一家一个。
“莫非是因为赵鼎是文官之首,借此来向全国传递一个信息,大汉虽然是以军武立国,可依旧重视文官,最终依旧是文官天下。”
“有这个意思,这不是根本,最重要是陛下要借赵鼎之手打压四大家族为首的武将集团,也是在暗示赵鼎只是陛下手中的一杆枪,不要染指嫡位之争,这句话不仅仅针对赵鼎,更是针对满朝文武。潘家已经识时务的,放弃了在军方所有的权利,也退出了第一批海外买地建王国,这都是得到了陛下的暗示,确切来说是得到了陛下的警告。现在陛下对于孩儿在海外买地还没有任何表示,这就是一个讯号,那就是看柳家如何取舍。”
别人不知道,柳明俊是清楚的,自己把持大汉财政时间够长了,也到了交权的时刻,这个时候,陛下没有任何表示,这其实是危险的信号。
“也罢,我们柳家的确是应该沉下来为陛下做事,而不是去追逐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了。”柳阚彻底失去了那股雄心,他知道女儿似乎嗅到了什么,才会逼迫二皇子主动放弃的。
最终,柳阚辞去宗正之位,柳家也退出了在海外建立王国,只是买地。至于在海外建国,只能选择第二批。
这个时候,消息才逐渐明朗起来,那就是第一批在外海建立郡国,城邦倒是没有什么,而建立王国就是彻底远离权力中心,这里面并不是说权贵们自己的选择,更多是陛下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王国只有五个的原因。
很显然,柳阚的辞官,预示着柳明俊短时间不需要交权,只不过柳家变得低调起来,再也无暇牵涉到斗争之中,这就是柳如烟过人之处,她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是救了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