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说什么!”
一日。
乌孙王第二天便见到了给马超带信的乌孙人了。
“你说汉朝人多少兵马?”乌孙王都快要站起来了。
“数百万!”
“你放屁!”乌孙可汗大骂:“我王,莫信,数百万?汉朝人拿得出来?还内战否?”
只见报信人,声泪俱下:“大王!汉朝人现如今与我乌孙一般,闲时种田,战时为兵!十万百姓十万兵马啊!汉朝人何止百万人口?”
乌孙王不敢相信:“这人说什么?”
“此乃信封,请大王验看!”双手奉上。
乌孙王接过信封,让旁边懂汉朝语言的翻译翻译了一手。
“大将军马超请乌孙王会猎武威,或是与乌孙王饮酒谈事。”
短短的几行字,告诉了乌孙王,日后应该是战争还是和平?!
“去,去探查。”
“去看看汉朝人搞什么名堂!”
几个可汗纷纷不信汉朝人居然还能有如此骨气的将军:“去问问俘虏的汉人,看看这个叫马超的是谁?”
很明显,乌孙王只是对马超有印象,但是不熟。
“去,让匈奴南部的几个王马上来我营帐,谈谈此事如何。”乌孙王道。
乌孙王还是略感焦急的,毕竟马上入冬了,入冬,这些骑兵就必须离开了,中原入冬结冰,没有粮草,要么抢,要么饿死。
看这情况,百万兵马,若真是百万,强行去冲阵,那就必死无疑了。
没有一个乌孙人能活着回到故乡。
这不是这个乌孙王想要看见的,目前只需要去探查一下是否真的是数百万兵马则可。
至于和还是战,那得看看马超的条件了。
马超自然不急不慌,他太懂蛮族了,因利而来,那就必因利而走,只要自己画的饼比威武驻守的魏军圆,那随随便便就能拿下。
武威只要入了冬天,不需要太多的日子,魏军自然投降。
马超也不怕蛮族偷袭,就天天与兵同乐,从天水郡与汉中运来的酒,马超就直接分给士卒。
要让乌孙人看看,汉朝的财力雄厚,兵马强大,精力充沛,是绝对不惧怕长时间消耗的。
又一日。
休屠王、浑邪王等好几个匈奴南部王纷纷给了这位乌孙王的面子来到了乌孙驻扎的地方,毕竟还是同族血液,也不怕乌孙王玩阴招。
“各位大王,可汗!本王今日邀请各位来,是为了汉朝人陈兵边境,请各位拿个主意!”乌孙王左看看右看看。
没有任何人给他出主意。
倒是浑邪王,想进步。
道:“大王!这马超我素有闻名,此人有胆略,羌人称作天将军,前些日子又大破鲜卑,着实勇猛。”
休屠王后知后觉:“是啊,浑邪王所言极是。”
浑邪王告诉乌孙王:“汉朝内乱不止一次了,昔日七王之乱,后来黄巢篡逆,不都被汉朝人打回来了?”
“汉朝人睚眦必报,若是此时发难,日后,汉朝人恐怕不会给我等容身之所啊。”
“若这位将军愿与我等讲和,为何不和?若战,我军待到冬日,必死也!得速战速决。”
浑邪王一番话,让在场的可汗、大王纷纷点头。
此时。
探马又来。
“报,大王!”
“汉朝人扎营数千里!烽火无数,帐帐皆酒肉,还有火堆,每个营寨都有一个大火堆!帅营更是锦绣繁华,远远观之,乃锦绣帐也!”
“汉朝人大口酒、大口肉,丝毫没有为粮草担心的情况。”
说得几个可汗大王连忙起身:“什么?”
要知道,这些可汗大帐也不是天天都能享受这般的。
当然,只有马超的前部兵马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这当然也是逢场作戏给这些人看的。
“汉朝人哪里来的这么奢侈的东西?定是诈!”
“川中丰年,再加上这位马将军以前就是凉州的军阀,恐怕不是诈吧!”
可汗们议论纷纷。
各有各的说法。
浑邪王见这情况,知道自己该出手了:“各位,即使是诈,难道兵马的数量不与我军相当?”
“我们这番作战是为何?”
“保武威?他们空口一张,我大匈奴、大乌孙就要为之赴死?这恐怕不对吧。”
是的。
战争的本质也是利益的分配。
“武威一座孤城而已,曹家守不住天下,他们老刘家才是天命所归!”
“不能因为一个权臣开罪汉朝廷啊!我们需要汉朝人的酒和丝绸啊。”
这番激情演说。
“好!”乌孙王决意:“我将与这位大将军和谈!定在明日中午,未表诚意,我将亲自前往苍松前!”
“来啊!准备酒宴!款待几位大王!”
乌孙王信去马超。
马超读信:稳了。
于是告知赵义以及弟马岱,让二人做好准备,又亲自写书信一封致意徐庶自己的战略安排。
这位天将军也知道了兵法:上兵伐交!
次日正午。
马超于苍松外百里见了乌孙王。
乌孙王与休屠王、浑邪王等一众可汗大王进了营帐,各自的兵马都离此地不远,算是选了一个折中的位置。
乌孙王见到这位老将相当震惊,一身英武之色不说,那白须甚至都散发着名将的意思。
更别说他背后那杆长枪了。
乌孙王入座:“这位就是,大汉大将军马超将军?”
“你就是乌孙大王?”马超示意酒。
谈判的艺术,最关键的还是靠手底下的人。
于是乎,赵义就担当了这个重任。
至于马岱去哪里了?
按照马超的意思,实在谈不拢,就给这几个王砍了,列阵挡着蛮子的兵马,当然,这样风险很大,容易背上背信弃义的标签。
于是乎,谈判就要开始了。
而徐庶这边监工修缮了旧日的长安都城以及王畿等地,为日后平定天下之后登基做准备。
夏侯霸屯兵灞上逼近潼关一带便收到了来自宛城的密信。
而川中的董允显然成为了最麻烦的人,他不仅需要把川中的粮草运走,而且还需要将云南等地的粮草运过来,甚至还要强行加税。
故而,董允亲笔信,让孔明先生一定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