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祈祷秘法》乃我上清派独门秘籍,外人怎可借去。虽有天师授意也不行。不过......少侠是想自己看么?”王大法师问。
道一连连点头。王大法师又问有什么要看。
道一说:“在下在北方曾受太一教耶律尚明道长传授太一六甲之法,耶律道长早已去世,在下对此法尚有不明之处。听说上清六甲之术与太一六甲渊源颇深,因此想来请教。”
王大法师听了脸色稍宽。“确实如此。天下六甲之术皆出自九天神女所授黄帝秘法。不过分道已久,区别很大,少侠看了未必有益......
不过嘛,少侠曾为我上清派铲除茅山邪术立下大功,让少侠看看也不妨。只是少侠可以看,但千万不可带走。”
道一连声说是,并表示感谢。
王大法师又微笑道:“对于上清六甲之法,贫道可以介绍一人与少侠交流。呵呵,说起来他也与少侠相熟。”
道一连忙问是谁。王大法师笑而不语,只是起身让他跟着走。于是道一跟着王大法师离开小客堂,来到标着震雷堂牌子的道房。
道一一愣,这里自己以前来过呀。不等他细想,王大法师已将他引入一间屋子。道一抬头一看,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道士正在伏案苦读。道士闻声抬头,见到道一,立刻脸上欣喜。
“原来是毛少侠!”
“梁道长!”
道一也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他头一次来茅山时认识的道士梁柱,而梁柱的哥哥正是气死许大法师的梁栋。道一上回见到梁柱还是几年前到江南寻找箐儿,如今两人再次相见,彼此都高兴不已。
王大法师让两人好好谈,并说明了道一的来意。梁柱连连点头。王大法师走后,两人先谈起了家常。道一询问梁栋的近况。梁柱说哥哥仍在建康教书。
“家兄自数年前险遭大祸,便再也不乱说乱动了。”
道一忙问怎么回事。梁柱说了哥哥在大茅峰提诗,被许大法师告到官府的事。这些道一早已知道,不过他还是津津有味地听了一遍。梁柱接着又反问道一。
“少侠已有几个儿子?夫人可安康?”
道一脸上发笑。“我还没成亲呢。哪来儿子。”
梁柱十分惊讶。”不会吧?记得那位马姑娘说少侠已经成亲。“
听了这话,道一才想起马家小姐以为他已经娶了箐儿,伤心之下,就是在茅山梁柱这里打算和那位杨少庄主拜堂成亲的事。于是道一连忙否认,并立即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头。
梁柱听道一说要和他交流六甲之术,连连摇头。
”这个我也不懂。少侠若要问《黄庭经》,只管开口。不过,《上清六甲祈祷秘法》那本书我知道在何处,少侠自己看便是。“
道一大喜。于是梁柱带着他离开道房,来到上清派的藏经阁。只见藏经阁周围处处有上清弟子持剑守卫,旁边还立了望楼,防止有人用轻功飞到藏经阁顶上去。
道一见了很惊讶,问这里为何防护如此严密。
梁柱叹口气说:”从前并非如此。去年许大法师仙去之时,交接匆忙,元符宫起了乱子。有人乘虚而入,不仅偷去不少经书,连龙仙芝也偷走了。“
“龙仙芝!”道一又大吃一惊。当初他为了给马家小姐治病,夜入天师府,要偷的正是龙仙芝。
只见梁柱点点头。“龙仙芝乃茅山第一神药。上清派搜遍茅山数十年,不过搜得两支。许大法师曾献了其中一支给龙虎山张天师,茅山只剩一支,不料这支也给贼人偷走了。”
叹息间两人已经进了藏经阁。梁柱在元符宫已是数一数二的高道。他要带人入内,无人敢问。到了阁内,梁柱很快找到那本《上清六甲祈祷秘法》,让道一自己看。道一便当场看了起来。
其实他对上清派的六甲之术并没有兴趣。萧真人让他来是想把这本书借回去。萧真人要研究其中包含的六丁之术。上清派既然不让带书走。道一只好先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
很快,他一本书从头看到底,发觉讲的都是六甲,只有寥寥数十行提到六丁。道一心想,萧真人明确说过,只要研究书里的六丁。原来只有这么一点,不如干脆背下来转告萧真人便是。
道一拿定主意,很快背熟了那几十行字,又装模做样的继续看上清六甲。梁柱让他慢慢看,自己去看别的书了。
就这样,道一在藏经阁待了一整天。那几十行关于六丁的文字已经熟到想忘记都不行了,他这才和梁柱离开了藏经阁。
两人谈笑着回到道房。道一在那里借宿一夜后,去向王大法师道谢,说已经和梁柱交流完毕。王大法师热情地招待了他一顿饭,道一当天便告辞离去。
......
他下了山,又去乘船。小船在江南蛛网般的河道中慢慢行驶,载着他顺利到达东边二百里外的苏州。道一几次来江南,经过这里时都没有停留,这回也不能过多久留,他还要赶去龙虎山。
进了苏州城,他按照小天师说的地址,来到望信桥一带打听。郑先生似乎是这里的名人,道一很快得知郑先生的确切所在,便直接来到他的寓所。到了那里,却见寓所前有不少人在议论纷纷。
道一大惊,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谁知一问之下,才知道郑先生的老朋友,宋室后人赵孟府从济南休假回乡,几次想来拜见郑先生。郑先生都拒而不见。今天赵孟府又来了。郑先生还是不见。赵孟府刚才只好走了。
听到赵孟府的名字,道一不由暗自叹气。他隐约记得郑先生确实是认得这位大名人的,不知为何却不肯相见。道一信步来到郑先生的门前,刚一敲门,里面便传出怒吼声。
“赵孟府,你背主求荣,枉为宋室之后。你我早已绝交,你便是再来一千回,我也不会见你!”
道一愕然,只好立即报上自己的名字。里面沉默了片刻,随即房门开启,出现在道一面前的是个年近六旬的老头。
道一从前只和郑先生匆匆见过两回,已经不记得他长什么模样。郑先生却一眼认出了道一。
“啊!真的是毛少侠,快请进来。”
道一连忙行礼入内。郑先生的寓所狭小又寒酸,却堆满了书。
郑先生一边清出一片空地让道一坐,一边笑着说道:“多年不见,少侠风采依旧,这回怎有空上老朽这里来?”
道一有话直说:“在下从大都来,小天师,哦,不,现任张天师让在下带给先生一样东西。”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那本《丹阳秘法》上册。
“天师说此书属于先生,他早已有意物归原主。”
“多谢天师美意。”郑先生微笑道,“我早已练完,已不用看此书。”
道一啊了一声。“原来如此,恭喜先生。不过,先生还是收下吧。”
郑先生点点头,收下了书,然后忽然眉头又一皱。
“天师为何在大都?”
道一说:“年初天师继位后,皇帝立即将他召到大都,却不知为何,一直不许他回山。因此天师一直在大都。”
郑先生沉着脸道:“天师不得久离龙虎山,此乃千年教规......”
“是啊。”道一接口说,“天师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可皇帝就是不许他走,这怎么办?”
郑先生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那么如今若有人去龙虎山拜谒,由谁来接待?“
”应当是天师之弟吧。“道一说,”不瞒先生,我拜会先生后就要去龙虎山。“
郑先生听后想了想,忽然说道:”既然如此,不知少侠是否肯带老朽一同前往?“
道一点点头。”好啊,先生想去就去吧。“
于是,等郑先生收拾好行装,又安排好一切后,两人便踏上去龙虎山的行程。
他们没有用脚走路,而是坐小船返回建康,又转船沿江而上,一直走水路进入江西。此时已是早春二月,鄱阳湖虽不像夏季那么广阔,船只已经可以通行。
两人一直坐到离龙虎山几十里远,才登岸步行。别看郑先生年老,走起路来,丝毫不慢。两人很快来到龙虎山脚下的天师府前。
道一报上名字,说从大都带来天师的家信,要给天师的弟弟。门人通报进去,很快,门人回来,让道一把信交给他便是。
道一脸上发呆,这么行?不进去我怎么可以替你哥办那件事,难道非要我再次夜入天师府?这个张与材也太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