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此言当真?”
斟酌良久之后,陈登问出这个问题。
只见刘备神色笃定,从容不迫的说道:
“元龙不必担心,既然备将此物告知,自然是经过验证的,若是元龙不信,不如再测试一番,二者比较,不就可见一斑了?”
陈登没有拒绝,他是真的好奇。
如果刘备说的是真的,这耕犁未免太厉害了,甚至能够给徐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粮食产量增加外,便是刘备的民望。
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到时候,整个徐州上下,皆归心刘备。
百姓个人的力量,当然是不值一提,但如果所有人都支持刘备,就不能同日而语了,他们陈家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如此刘备,是否值得他们陈家投资?
刘备又叫了两个人过来,有三头牛带了过来,这些是测试的关键因素,毕竟耕犁的动力就是牛,也是牛珍贵地位的由来。
在耕地这件事上,一头牛可以顶替两三个劳动力,甚至还要更多。
陈登目光灼灼,不愿意错过一个细节。
他已经回过神来了,刘备显然是早有准备,或许他早就等着自己过来,也就是说,刘备是给陈家一个机会,进行选择的机会。
虽然只过去半个多月时间,但徐州的变化却不小,让陈登都难以置信。
同时在这件事上,陈登也意识到一些东西。
刘备背后,似乎藏着高人。
要是之前的刘备,绝对不会用这样的手段,而是不断的表现诚意,如此来收服人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备之前什么都没有,不靠诚意又能靠什么?
在陈登心中,浮现一个悬念,可他猜不到答案,他实在没想到,有哪个奇才在徐州附近,并且有可能投奔刘备。
也管不了这么多,现在陈登已经确定。
只要刘备所言不虚,他们陈家确实该做出决断了,表现出这种水平的刘玄德,值得他们陈家的投靠,他们不可能一直静观其变。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该决断就决断。
在众人目光注视下。
两架耕犁开始行动,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后续的变化,完全吸引了陈登的眼球,因为曲辕犁,实在是太快了。
明明两架耕犁的起点一致,可在前进速度上,曲辕犁要更快一些,到了转弯掉头的地方,那块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同时,掌控一架二牛犁,需要两个人控制耕犁,一人负责耕牛。
可曲辕犁,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
并且游刃有余。
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看得陈登有点难以置信,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最终的结果也是毋庸置疑。
曲辕犁率先完成了任务,将二牛抬扛甩在了后面,差距可着实不小。
陈登又走上前去。
他看着耕犁犁出的地,这个两边都差不多,如果非要说的话,曲辕犁还更加整齐。
这验证了刘备之言,曲辕犁耕地质量极好。
“呼,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神物!”
陈登深吸一口气,万般感慨的说道。
其实耕犁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却不容小觑。
所以将之称为神物,也没有任何问题。
刘备微微一笑道:
“元龙觉得怎么样?”
至此,陈登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陈家是徐州的世家,而周边群雄,也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了,这一点很重要。
刘备名声在外,仁义无双。
这是他能够成为徐州牧的关键原因。
要是在曹操杀入徐州的时候,刘备没有前来支援,他连得到徐州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几乎可以说是公孙瓒小弟的小弟,哪怕他是公孙瓒的师弟,也改变不了他当时的地位不高。
有了徐州,才算得上一步登天。
真正成为一方诸侯。
投资刘备,投资的是刘备的人品,刘备的能力,以及刘备的味道。
旋即,陈登拱手行礼道:
“使君真乃人心所向,有了这耕犁之后,使君便是徐州众望所归。陈家亦愿尽微薄之力,以助使君匡扶汉室,平定乱贼。”
听到这里,刘备眼前一亮,果然陈登明白他的意思,之前的铺垫起到了效果,陈家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刘备一把拉住陈登,乐呵呵的说道:
“元龙乃是大才,有元龙和汉瑜先生相助,徐州必定稳如泰山!”
汉瑜先生,便是陈登他爹陈珪。
陈登也不跟刘备客气,上了刘备这条船,以后可不是说跑就能跑的。
所以,陈登当然希望刘备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刘备真的能够成功匡扶汉室,他们也将成为从龙之臣。
现在陈登最好奇的,便是近日徐州变化,刘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而他身后,到底藏着什么人,这真是太让人好奇了。
这时候,陈登也是笑容满面道:
“使君过誉了,这都是我等分内之事,使君有这样的人望,我陈家本该鼎力相助,如此徐州安稳,才是万民之福。
不过在下也有些好奇,那就是使君背后,似乎多了一位大才,不知这位大才姓甚名谁,陈登可有机会与之结识!”
陈登会发觉李欢的存在,刘备其实早有预料,毕竟陈登是个聪明人,他们也早就有过接触,有些事情确实不是他刘备能做出来的。
这时候,怀疑他背后有人很正常。
既然陈登都已经表态了,刘备自然不会遮遮掩掩,大家迟早都是要认识的。
而后,刘备微微点头道:
“元龙说的没错,备近日确实得到一位大才,就连这耕犁,也是这位大才所创制,虽然时日不多,却对备帮助不小。
想来元龙与之见面,会是一见如故,这位大才是徐州人氏,更是年轻俊杰。”
说到这里,陈登更是茫然。
徐州有这样的人物?
他怎么不知道,简直闻所未闻。
可刘备都这样说了,显然不会有假,那这位大才,究竟是何许人也?
“徐州竟有如此奇才,真是令人惊奇,不知这位大才现在何处,可否与之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