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仰起头看着面前这位仙风道骨的三十多岁男人,他是面向南吟诵的这首诗。我本来就觉得他很像李白,听了他吟诵的这几句诗,更觉得他可能是李白了,李白就曾在诗歌中将自己比作神鸟大鹏。
我近日听王平凡说过,李白在四年前,在淮南道安陆城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在安陆安家了。李白会在这时候出现在长城东市吗?我又觉得面前的人,或许只是李白的粉丝崇拜者,刻意模仿偶像。
面前的这位仙风道骨的男人,把黑帽子戴好了,然后转身向北,伸手指着皇城的方向:“太白去年来长安,
谒见燕公赋诗篇。
王公贵族多相见,
泪忆岐王爱俊贤。
大鹏栖落长安里,
万鸟朝凤争高树。
痛别燕公恨见晚
文人互诉伯乐无。”
面前的人身体随着左手一起轻轻摇晃,宽大的袖口轻轻摆动着,即兴创作吟诵了这首四句八行的诗。
因为那句“太白去年来长安,谒见燕公赋诗篇”,我判断他就是李白。
我站起身来向李白行抱拳礼:“您是太白先生吗?请受在下一拜。”
李白转身望向我:“请问你认识我吗?你是读了我的诗,并看到了我的画像而认识我的吗?”
“在下听身边的朋友提起过您,也读过您写的诗,听说您曾白衣飘飘,仗剑走天涯。刚才您吟诵的几句诗有'太白'二字,再加上您的气质形象和才华,都符合太白先生的特点啊。”
“在我面前,你不要自称在下啊,我也不是当官的。我先吟诵的那首诗是几年前写的,诗名叫《上李邕》,是写给李邕的。当时我年约20,去渝州拜访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感觉到他看不起我,时人包括李邕,都认为我的论调很特殊,听到我的言论观点多以冷笑回应,因此我写了此诗以回应李邕,以及那些不懂我的人。十一年过去了,我发现李邕相较于大多数官员来说,更尊重有学识才华的年轻人。当年我拜会他时,因年轻气盛,不拘俗礼,又爱高谈阔论,因此他没有夸赞我,对我的言谈颇有微词,今日看来,他没有说得过分。”
我说:“太白先生,您这首诗不卑不亢,表现出了自信和乐观,此诗的深层意思,是期盼包括李邕在内的官员,能不拘一格重视年轻才俊。您坐下吧,咱们好好聊聊。”
“没想到你听懂了我那首《上李邕》,你也是一位文化人啊。”
“太白先生您过奖了,我的文化水平很一般啊。您刚才吃过饭了吗?要不要再一起吃一点。”
我们两人在饭桌两侧坐下来了。
李白说:“我刚才炒了两个菜呢,喝了一点酒,吃了一碗米饭,已经饱了。”
我开始就着羊肉汤吃胡饼,李白起身又进入了酒馆。这时候酒馆里面走出来三位客人,又进去了两位客人。我吃完了一个胡饼的时候,李白右手提着一个白瓷茶壶,左手捏着两个白瓷茶碗出来了。他把茶壶茶杯放到桌子上,倒了两杯茶水。
他说:“这位兄长你喝水吧。”
我说:“谢谢了,太不好意思了,让您帮我倒水。”
他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需要相互关照啊。”
我把另一个胡饼掰碎,放到碗中所剩不多的羊肉汤里了。我很快就吃完了泡软的胡饼,并吃完了碗底的几块羊肉。我端起碗,将碗底的少许羊肉汤喝完了。
李白关切地说:“这茶叶是好茶,我随身携带的,饭馆里的大叶茶太浓郁,我喝不习惯,你品尝一下吧。”
我说:“等一会儿我再喝,这羊肉汤不咸,所以我还不渴。”
李白端起我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将他面前的茶杯,用右手慢慢推到我面前:“这一杯茶是后倒的,稍热乎一点,吃了羊肉不能喝凉的水,喝稍热乎一点的茶水比较好。”
我说:“太谢谢太白先生了。”我端起那杯茶喝了一口:“嗯,好茶,很清淡,颜色也浅,是淡淡的微绿色。”
李白说:“我刚从嵩山过来。我今年初夏离开长安,经过开封,到了宋城,然后在洛阳东的嵩山暂停了游历的脚步。我的好友元丹丘隐居的山居,就在嵩山南面,我在他那山居隐居了整个秋季。这茶是元丹丘和我一起炒制的,用的茶叶是他种在山居边的山茶树。”
“噢,是吗,您这么说来,我感到这茶叶弥足珍贵啊。”
这时候从市场西部的肉类市场上,过来三个高大胖壮的三十多岁男人,他们都是穿着油光瓦亮的深绿色衣袍。他们走到我们身边时,我看到他们手上也油腻腻的。这三人大概率是卖猪牛羊肉的个体商户,或者是屠户。他们进入了酒馆内部。
不知何时,我们东边的桌子边,已经坐了四位小商贩模样的人,正在吃几道炒菜。这样的桌子不大,周边坐四个人吃饭正合适。
我问李白:“太白先生,您吟诵的第二首诗,我也听出了表达的意思。您去年来过长安城吗?你去年谒见张说了吗?”
高个子的李白,坐在这饭馆外的矮凳子上,显得不太协调。他望着说:“这首诗不好,是我即兴随口一说罢了,请你不要记下来啊。我不希望水平不好的诗广泛传播。你能听出来这诗里写了我去年来谒见张说了,就说明你是一个文化人。”
“太白去年来长安,谒见燕公赋诗篇”,里面的燕公就是燕国公张说啊,因此我听出来了您去年来长安了,并谒见张说了。唉,可惜啊,大唐功臣,一代文豪张说去年冬季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