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沈阳。
两年前皇太极千里奔袭北京,虽然最后被林丹汗和炒花摘了桃子,但这场战争仍然让皇太极在后金的威望大增。
孙承宗收回京东四城时,阿敏在败逃前曾屠城,皇太极因此下令逮捕阿敏,众贝勒大臣无一人反对。
由于三贝勒莽古尔泰在千里奔袭的问题上曾持反对意见,而事实证明他的反对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对待皇太极的态度上比从前更加规矩了。
自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终于压制了所有的反对者,彻底掌握了大权。
这两年,八旗将士先是击败刘香,然后成功进行千里奔袭,彻底摆脱了一系列战败的阴影。他们看到了大明的虚弱,进一步坚定了进攻大明的信心。
在和刘香一样同样完成休养生息后,皇太极也再次亮出了獠牙!
恰巧此时,孙承宗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决定第三次抢筑大凌河。祖大寿负责抓紧时间抢修,他是臭名昭着吴三桂的亲舅舅。刘香本来已经救出孙承宗,但命运却让一切重回历史上原本的轨迹。
大凌河城位于今天的凌海市,过去叫做锦县,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全长398公里,是古代连接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从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大凌河谷一直是行军主要通道。
凌海市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如果明军想要巩固辽东,就必须修筑这座城市;而后金要想攻打明朝,也必须攻破这座城市。从袁崇焕时期开始,双方对大凌河城进行争夺已经是两建两拆的局面。
皇太极自然不会坐视孙承宗筑城,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他率领大军从沈阳出发,第二天就渡过了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
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领两万兵力,经过义州驻扎在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了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经过黑山、广宁,从正面向大凌河城压迫过来。
崇祯四年农历八月六日,两路大军在大凌河城下会合,大凌河之战正式打响。
尽管大凌河城多次被金兵摧毁,但城墙的基础仍然存在,因此修城的进度相对较快。然而,太极没有给祖大寿足够的时间,他们还没有修完城墙和雉堞,就被敌军围困了。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这次的大凌河之战,皇太极改变了以往的硬攻战术,而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他命令八旗将士挖了四道壕沟,筑起一道高达一丈的围墙,将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他虽然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红夷大炮,但是细作回报城中的粮草只够几天使用,围城不久后就会断粮,既如此登上几天又如何?城中的将士们都陷入了惊恐之中,祖大寿曾试图几次突围,但都被金兵击杀回去。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坐困愁城,盼望援兵的到来。
皇太极对祖大寿非常看重,在围困了十天后,他开始劝降祖大寿。然而,祖大寿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睬。
从八月十六日到九月,明军前后三次派援,但都被皇太极击败,明军伤亡过万。他不仅围点打援,还进行了一次假增援,让金兵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冲向金兵大营。
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望外,立即率军冲出城去,欲与援军汇合,以突围重围。然而,当他杀出城时,眼看着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金兵,直接向他冲来。祖大寿大惊失色,急忙后撤。
虽然已经陷入了金兵的重重包围中,但幸好他的部下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才勉强逃回城中。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过城。
皇太极至此仍没有大量使用红夷大炮,仍然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大明援军,逐一攻破。
九月二十四日,由四万人组成的明军援军终于到达。这支部队由监军道张春率领,他是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为孙承宗所看重。这次大凌河被围,孙承宗力荐他担任监军道,朝廷派他前来。
九月二十七日,大军过小凌河直逼大凌河城,在距离大凌河城十五里的地方与鞑子相遇。为了阻止骑兵的冲击,张春动用了许多战车,这些战车上配备了火器。双方开始交战,鞑子几次冲击都未能成功,而战车阵势则缓缓向前推进。
皇太极看到这一情景,露出了冷笑。他的红夷大炮早就准备好了,等待着对方的到来。如果此时是袁崇焕,他绝对不会让部队暴露在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内。
当明军进入红夷大炮的射程时,四十门红衣大炮先后发射,明军的阵营立即陷入混乱。皇太极率领军队冲破明军的阵线,明军被杀得节节败退。明军溃逃之后,皇太极早已在明军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明军们遇到伏兵时,大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张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只有总兵吴襄和宋伟率领数十人侥幸逃回。四万援军直接土崩瓦解。从此之后,大凌河的援兵彻底断绝。
时间来到十月初九日,城中早已断粮多日,连马匹都已经吃光,甚至不得不开始食用死人的肉。在城中的三万余人中,已经有一万多人饿死,但祖大寿和他的军队仍然坚持着。
即使陷入了如此绝望的境地,皇太极连续劝降祖大寿和他手下将领何可纲和张存仁,但都遭到了祖大寿的拒绝。
大凌河城中的军民们又在地狱中挣扎了一个月,直到十一月初九日,祖大寿见再也等不到援军的到来,才选择投降。此时,城中的三万多人只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
这次战役共俘获明军将领七十余人,其中不乏高级将领。皇太极对这些降将一律官复原职,并给予了重用。
虽然祖大寿只是诈降,之后又找机会逃回了锦州,但皇太极这一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历史上崇祯六年,毛文龙部下的汉军孔有德和耿仲明,就因为此政策率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