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对鞑子的投降将领不感兴趣,莽古尔泰和其他俘虏都被关押在后方。大军驻地离后世的鞍山铁矿不远,这些俘虏将在那里度过余生。
刘香计划在那里建造东亚最大的钢铁厂,并用所产的钢铁,将铁路一路向西修建到黑海!
莽古尔泰的偷袭行动失败后全军覆没,消息被逃出来的骑兵连夜报告给皇太极。他面无表情,但双手却微微颤抖着。
此时,皇太极已经将辽阳变成了一座战争堡垒。既然偷袭不成,那就在辽阳好好战斗。
辽阳城和周边的平民已经被全部撤离到后方。经过李元芳三年的骚扰,后金的人口持续减少,他再也不能将人命视为草芥。
辽阳城在李元芳的压力下进行了多次加固,甚至从大明搬来了水泥,建造了类似营口的棱堡。
皇太极在城墙上布置了四百门红夷大炮,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城,都将面对百门大炮的轰击。此外,他还仿制了许多发射散弹的虎樽炮,以及老式的迫击炮,形成了第二道火力线,射程从一里到两百米不等。
皇太极利用缴获的1622式线膛枪,组建了一个正黄旗火枪营。自己生产的滑膛枪射程只有百米,比弓箭还短,全部装备给了汉八旗。
辽阳现在就像一只钢铁刺猬,等待着刘香的进攻。
1635年8月5日,刘香率领大军在辽阳城外扎下大营,分别在辽阳东、南、西三个方向布置了三个大营,距离城墙十里。
作为主攻方向,南大营有第二军两个步兵师和炒花的骑兵师,共六万人,由刘香指挥。东西两个大营分别由李元芳和朴熙泰指挥,各一个步兵师配合一个骑兵师。
皇太极站在城墙上,看着下方的敌军,心中感到无比苦闷。多年来,后金总是主动攻击大明、蒙古、朝鲜,没想到现在竟然被敌军压境,而且还是在他主政之时。
他没有将所有兵力都收缩在城中,只有步兵在城墙上防守。剩下的八万骑兵中,部分在城中休整待命,其余四万骑兵驻扎在辽阳城北五里的大营,与辽阳城互为犄角。
当晚,双方都没有发动夜袭。
第二天一早,刘香的三个大营开始前出三里修建炮兵阵地。新式105野战炮的射程达到四千米,比皇太极的红夷大炮远三里。在这个距离上,皇太极只能被动挨打,无法还击。
在修筑炮兵阵地的同时,刘香还派出了侦察热气球。
秋季的东北受太平洋高气压的影响,东南风为主。热气球升起后,侦察兵解开安全绳,热气球在轻风的吹拂下缓缓飘向辽阳城。
后金对刘香军队使用热气球进行侦查并不陌生,但他们没有想到热气球不仅可以提高视野,还能顺风飞行。皇太极在城头看着越来越近的热气球,心中开始感到事情逐渐失去控制。
热气球用了半小时才慢慢飘到城墙上方,为了安全起见,高度大约在500米。下方的敌军无法用火枪和弓箭攻击热气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天空中飘过,飞向西北方向。
\"这玩意儿靠风才能动,迟早会落下来。派一队马甲,跟在下面,只要热气球降落,立即抢过来!\"
\"是!\"
皇太极看着一队骑兵从北城门出城,然后看着热气球继续向东北滑行,心中露出一丝冷笑。
与此同时,东大营上的侦察兵发现了这一幕,立即向李元芳报告。虽然李元芳不知道刘香对热气球有什么后续安排,但他决定派出一个骑兵团前去截击追兵。
双方在辽阳城东北五里初次相遇。骑兵团在马上操作火枪,开始在300米外射击。追出来的蒙古骑兵气得要爆炸,只能低头伏在马背上,拼命催马,希望能拉近与敌人的距离后反击。
然而,对手也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骑兵团怎么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紧贴马腹,驱使战马继续保持距离。尽管在快速奔跑时火枪的射速和准确度受到影响,但依然是无伤的单方面屠杀。
这时,被追击的蒙古骑兵只能愤怒地调转马头,向城内撤退。骑兵团不依不饶,也调转马头,紧追不舍。直到辽阳城北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开火,他们才无奈地停止追击。
皇太极看到追兵一无所获,还损失了大半人马,心中更加愤怒。
他曾试过让骑兵在马上使用同样射程的1622式,但发现只能发射一发,之后在马上根本无法装填。毫无疑问,刘香肯定大规模装备了更先进的火枪,可以在马上装填射击。
这种技术上的差距让他感到无力。现在,他只能依靠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和迫击炮,才能感到一丝安全。
李元芳的骑兵团并没有接到热气球。
热气球飞离辽阳后,逐渐下降至200米高度,并神奇地开始向南转向。这是因为太平洋的气流在遇到山脉时会改变方向,并沿着山脉流动,导致低空刮起了偏北风。
皇太极眼见热气球从辽阳城的西侧重新飘向南方,对此感到非常烦躁,因为这种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刘香的炮兵阵地,但对方的阵地距离他七里之遥,这让皇太极感到困惑。他清楚刘香的火炮射程最远只有五里,如今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对方的火炮射程再次升级了!
中午时分,刘香给了皇太极答案。
当热气球再次飘到辽阳城上空时,东、南、西三个方向的炮兵阵地同时开炮,炮弹直接越过城墙落入城中。
刘香手下有4个步兵师,共4个直属炮兵团,加上12个旅下属的炮兵营,总共有700门105野战炮,他们开始对辽阳城内进行狂轰滥炸。
皇太极看到这一幕,感到无比悲愤。他现在后悔不已,早知道就不撤走平民了,也许刘香会顾及城内的汉人,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