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年对您来说,并不长,不是吗?”严嵩说道,“我们不是反对您,我们也不是否定您,人心都有一杆秤,各自心知肚明,这点,相信永青侯也明白。”
李青笑了笑,不置可否。
徐阶很会找机会,当即也做起和事佬,说道:
“纵观百余年下来,永青侯一心为公,世人皆知。然,大明底子再厚,也支撑不起这‘多线作战’庞大开支,十年,只需十年,我们接受、承认、配合当下的国政,也请侯爷稍稍抬手,让我们轻松些,也让大明轻松些。”
李本还沉浸在李青不顾‘本家’之谊的情绪中,哼道:
“大家各退一步,各自安好,也是为大明好,你李青霸道了这么多年,就不能稍稍退让半步吗,你多能活啊,十年对你来说算得了什么,你咋这么小气……”
话未说完,便只能干张嘴,发不出音儿来了。
李青嗤笑笑:“十年?”
“十年。”严嵩说道,“这期间,你可以来京师,甚至你可以一直留在京师,只要你不再大动干戈,只要不再提出改革政策,其他,侯爷随意。”
徐阶接言道:“仅是时下的这些政策,就不知要用多少个十年呢,天下事,万般事,在君、在臣,也在你,可你也是臣,总不能事事都要按照你的意思来吧?”
“十年?”
“十年!”
李青微微点头:“行吧,十年之内,我不会再提新的主张,不过……我守不守诺,取决于你们。”
人群中发出质疑,“你若鸡蛋里挑骨头怎么办?”
李青讥笑道:“真若鸡蛋里挑骨头,列位又能有几个不被拉去菜市口砍头?”
“你含血喷人……”
“你无中生有……”
“都闭嘴!”李青冷冷道,“十年,以我的标准,五年,以你们的标准,要么选一个,要么,啥也别想了。”
众人震怒,无人发言,只是将目光移向严嵩。
严嵩沉吟少顷,道:“我相信永青侯的人品,十年,以侯爷的标准。”
闻言,众人痛苦的闭上眼睛,心中大呼:严首辅你糊涂啊,他李青有什么人品可言……
李青笑了笑,道:“首辅到底是首辅,成,十年之内,只要你们不作妖,我不会干涉朝政!”
严嵩忙也跟着作出保证:“时下的政策,我们会积极配合!”
李青点了点下巴,挥挥手道:“散了吧。”
“永青侯可要遵守承诺啊。”
“你要毁约,我们就把你写进史书中!”
…
众人陆续离去,临走时还不放心的说上一句……
最后,只剩下一个李本。
“你咋还不走?”
李本愤怒地指了指自己的嘴。
李青屈指一弹,“好了。”
李本试了试,还真能发出声音来了,不由眼睛一瞪,可还没等他发火,李青就先开了口,好奇问:
“平时也不见你这么大火气,今儿咋回事儿,也不见有人架着你,皇帝也不在,你整这出给谁看呢?”
不说还好,一说李本更气,吼道:“你姓什么?”
“?”
李本一脸痛心疾首:“你姓李,我也姓李,咱们是本家啊,可你倒好……不念本家之谊还则罢了,还故意针对我,徐阶说张口百年,也不见你如何,我只加了一年,你就对我大大出手,你不是针对我是什么?”
李青呆了呆,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官场之上是有‘本家’这个说法。
打李本,自不是故意针对他,只是基于得寸进尺,可站在李本的角度,似乎也确实冤枉、委屈。
“原来你是为这个……”李青哭笑不得,“至于嘛你。”
“士可杀,不可辱,你就是瞧不起我。”李本气郁道,“你就是见我上不如严嵩、下不如徐阶,你永青侯也是个看菜下碟的人,亏我之前还以为你对谁都一样……”
李青:“……”
等他发泄完了,李青这才忍着笑,问道:“瞧瞧,你说了这么一大堆骂我的话,我都没揍你,这算不算优待?”
李本:“……”
“行啦,你之前不是还说,我是你的偶像嘛,多大点儿事,不至于哈,别气了。”
李本有些发懵,不是给气的,而是他从未见过这般温和的李青。
“还不解气?”
“……”李本一时不知还该不该继续生气,愣怔了阵儿,讷讷道,“你咋突然这般……好说话了?”
李青无奈道:“我又不是暴躁狂,不好说话,只是为了让你们好说话,不过,你在意的这些真不算什么,我不至于为这个大动干戈。”
李本一时无言,突然有种是自己太小心眼,无理取闹……
“既然不气了,就回去吧,我没有针对你什么。”李青轻笑道,“永青侯,一直都是一视同仁、谁也不放过的霸道永青侯。”
李本沉默片刻,突然说:“其实,有你这么个人,对大明真的挺好。”
李青惊诧:“这话稀奇啊。”
“真心之语。”李本叹道,“许多时候许多事,不是不明白,只是无力改变之下,自甘堕落的和光同尘,没人想大明不好,却鲜有人能高尚到损私肥公,即便有这种人,也难以出头。”
李青有些欣慰,含笑道:“能从你这个‘本家’口中听到这番话,我还挺开心的。”
李本苦笑道:“一个品格高尚、能力超强的人搞强权政治,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我们这些个大员并非不清楚,可问题是……
唉,其实,我对权力的欲望并不大,远不如严嵩、徐阶,可我也不能站你这边,我若那样做了,权力场容不下我。
无论内阁大学士,还是六部九卿,我们这些大人物,都是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大多时候也身不由己,我的权力是皇帝给的,可我们的‘能力’却是下面人给的,下面人配合,我们的能力就强,下面人不配合……也就是个泥雕木塑。”
李本喟然长叹:“说起来,本质上就跟地方上的知县,要与地主乡绅打好关系一个样,权力场……历来如此。”
李青轻轻颔首:“是啊,历来如此,百余年来都是如此,古往今来也是如此。”
李本说道:“你我是本家,这没旁人,我也不用顾忌什么,其实我一直觉得大明有你是一件大幸事,相信与我想法一样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不过……你一日不死,你一日不离开大明权力场,就不会有人念你的好,更不会在公开场合认可你。”
“这个我比你清楚。”李青笑着说,“不过你能这么说,还挺暖心的。”
李本苦笑笑,好奇问:“你明明可以享尽人世间的繁华,为何……是什么让你坚持如此呢?”
“我闲得呗。”
“……”李本苦笑摇头,道,“再这般激进,大明财政真会出问题,你最好还是守诺一回吧,这句也是真心之语,全无私心!”
李青微微点头:“我这人拿钱不办事,可说出去的话都还是算数的,只要你们这些个顶级大员不集体作妖,我说到做到。”
“如此最好。”李本轻轻点头,说道,“我干不了几年了,也想做些什么,这次的科举制度改动,我会全力配合,甚至可以亲自下场。”
“说一说条件。”
李本一滞,干笑道:“永青侯果然眼光毒辣……我也没啥渴望的,未来,史书写我的时候,你能不能稍稍润色一下?我不求多,跟严嵩、徐阶一个档次就成。”
李青颔首道:“你若接下这差事并出色完成,我可以保证,嘉靖一朝的历史文献,你李本绝对浓墨重彩!”
“当真?”
“我若真没品,就不会这般辛苦了。”李青说。
李本愣了愣,随即大点其头,问道:“这个侧重点是什么?”
“数学!”
“啊?”
“你没听错,不是蒸汽的应用与创新,也不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器械,就是数学。”李青说道。
“数学……真这般重要?”
李青认真道:“非常重要,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李本讷讷点头:“成,那我就侧重数学,告辞!”
“慢走。”
…
李青轻轻呼出一口气,伸了个懒腰,轻轻呢喃道:“蒸汽机虽是我提出来的,可蒸汽的应用早早就存在了,想来这次大摸底,也定会有许多惊喜。”
永乐大典太大了,哪怕李青,也只了解了冰山一角,不是没时间去读,而是没空去专注了解。
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自先秦至明初,典籍近万种,三万万又七千万字……
整个看下来,并能记住其内容,甚至掌握……需要花费的时间极其恐怖。
只有等大明不需要他了,等他做回道士,他才有暇去精读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刊印无数册,也被许多人收藏,可世人对它的认知,大多在收藏价值,对其内容却鲜有去深入研究的,更别说系统性的分门别类,去建立一套新的教育体系……
这是一种浪费,说暴殄天物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