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军计划在鬼子独立混成第1旅团踏入齐鲁大地的那一刻,便如利剑出鞘,直指石门这座战略要地,以此迫使倭寇回援,从而打乱其整体部署。
这一决策,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没有丝毫动摇。
此时的重装合成团,早已今非昔比,它从昔日的独立旅中脱颖而出,晋升为西陲猎豹军装甲1纵队。
麾下的将士们个个英勇善战,装备精良,士气更是如虹般高涨。
之前一直在分批训练的装甲兵们,已经磨砺出了铁血之姿,虽然操作熟练度和配合紧密度还有待提升,但面对紧急情况,他们已经能够从容应对。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检修的坦克、步战车等重型装备已经重新列装,为这些新兵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这使得装甲1纵队的整体实力大增,兵力足足增加了三分之一。
因此,装甲1纵队不仅有能力突击石门,还能分出一部分兵力,与李云龙部协同作战,共同歼灭鬼子独立混成第1旅团。
这一变化,使得原先的“调虎离山”之计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演变成了分割包围的战术。
装甲1纵司令员范英明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果断下令,由政委赵小博率领新编成的两个重型装甲旅,直插敌人心脏地带!
赵小博临危受命,他深知此行的艰巨与危险。
但他也明白,这是展现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他率领着两个重型装甲旅,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向着敌人的腹地猛扑而去。
即使不能全歼鬼子独立混成第1旅团,也要拖住这股顽敌,为装甲1纵主力攻打石门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刻,鬼子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李云龙部的猛烈进攻下,已经如丧家之犬般逃至成安县。
它们企图在此稍作喘息,重整旗鼓。
然而,它们并不知道,我军装甲1纵的铁拳已经悄然逼近。
这个独立混成旅团,一路走来,如同滚雪球一般,膨胀到了两个师团的规模。
就算是溃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反观我军装甲1纵,虽然名称上是一个纵队,但实际上它来自于一个团级编制。
就算近来进行了扩编,赵小博手下的两个重型装甲旅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出头。
而且,赵小博手上的这两个旅并不是主力部队,而是以新兵为主;武器装备也大多是翻修回来的旧装备。
但正是这样一支看似不起眼的部队,却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和责任。
范英明派赵小博前往成安县,自有其深意。
赵小博本是冀省衡水地区饶阳县人,新婚不久便投身革命,曾在成安县从事地下工作。
因叛徒出卖,其妻子不幸被捕牺牲。
赵小博对成安县地形颇为熟悉,此行既可打击当地倭伪势力,手刃仇敌,又能利用对地形的了解,更好地指挥作战。
因此,他是担任东进集团军事长官的不二人选。
与此同时,装甲1纵主力在范英明司令员的亲自率领下,如同狂风骤雨般向石门席卷而去。
李云龙研制的新式排雷机为开路先锋,配合排雷车,所过之处地雷纷纷引爆。
当部队深入敌人腹地之后,已经没有地雷了。装甲1纵主力更是如脱缰野马一般,如入无人之境。
装甲1纵主力一夜之间行军百余公里,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天亮前便已悄然抵达离石门咫尺之遥的邢台以北。
他们在此静待时机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此时的鬼子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对我军的到来浑然不觉。
沿途许多据点在睡梦中就被炸得灰飞烟灭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即使有少数据点发现了敌情,但仓促上报的消息也被误认为是地方武装的骚扰,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在鬼子们还在梦乡中遨游时,一个惊人的消息打破了宁静。
一名通讯兵急匆匆地向山屯宁次报告:“报告长官!有一支装甲部队突然出现在石门以南!”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炸响在山屯宁次的耳边。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愕和愤怒。
“纳尼?装甲部队?这怎么可能!”山屯宁次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解放军的装甲部队不是遭到了俄曼瑞克的轰炸,损失殆尽吗?”一位参谋愕然道。
“八嘎!俄曼瑞克人还是那么不靠谱。之前错炸潘龙,让我们损失了一个精锐师团和大量的大膏药勇士;现在又不知道把哪支部队当成了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山屯宁次将报告摔在桌子上,愤怒地道。
一位参谋摇了摇头,“我猜俄曼瑞克人的轰炸,没有击中任何有效目标,否则不会传不出一点风声。”
还未等山屯宁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又一封急电传来: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聊城遭遇重创,正仓皇退往成安县。
参谋们也是一脸茫然,它们怎么也没想到我军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动攻击;也没想到独立混成第1旅团数万大军,一夜之间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山屯宁次面色铁青,若非不到晚点,它一定会来一个“山式盖饭”!
畑丑七不在身边,没人安抚它的情绪,它只有自行调整。
于是山屯宁次深深吸了一口气,让心情平静一些,它深知石门的战略地位不容有失,一旦失守,整个华北地区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长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一名参谋急切地说道,“否则石门将危在旦夕!”
山屯宁次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它心中有一个念头闪过:将晋东北与我军作战的部队召回,以解石门之危。
但这一念头刚刚浮现,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晋东北的战事同样重要,一旦撤军,前功尽弃不说,还可能让敌人趁机扩大战果。
一旦后退变成溃退,华北战局不知要糜烂到何种地步。
正当山屯宁次陷入两难境地时,通讯兵再次传来消息:华夏派遣军总司令畑丑七来电,询问石门战事进展。
山屯宁次立即将当前局势向畑丑七做了详细汇报,并请示是否可以从晋东北调兵回援。
畑丑七在听取了山屯宁次的汇报后,沉默片刻,随后给出了指示:
“不求战果,但求稳妥。石门不容有失,晋东北亦需稳住。你部需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大局的决策。”
山屯宁次深知畑丑七此言之意,权衡再三后,最终确定了“不求战果,但求稳妥”的方案。
它命令晋东北的鬼子部队紧急回援石门,同时加强石门周边的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
签发完命令,它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仍然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想了想,又下达了一道命令:
“立即让独立混成第1旅团向北急行!”山屯宁次果断下令,“背击那支突然出现的装甲部队!同时命令第110师团加强外围防御务必坚守到援军到来!”
然而,为时已晚。
当我军装甲1纵主力如同猛虎下山般,与鬼子第110师团在石门外围的部队展开激烈战斗时,山屯宁次才收到这一消息。
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110师团的鬼子及当地黄鞋军,哪里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和如此威武的战车?
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晕头转向,战线不断向石门收缩。
其实,若非范英明有意收手,石门可以一鼓而下!
但现在还不是解放石门的时机,我军的控制力量还无法深达冀省腹地。
之所以要攻打石门,不见过换一种途径解晋东北之危而已。
山屯宁次望着眼前如雪片般飞来的战报,瘫坐在椅子上,心中充满无力感。
它深知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应对时机。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守住石门,等待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