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

——《史记·孝景本纪》

自“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景帝挟平叛余威,不断削夺诸侯王权力,到了中元五年(前145年),汉景帝又下诏收夺诸侯治国之权,封国内官员全部由朝廷任命,并对诸侯国的官制进行改革,改丞相为相,废除封国御史大夫一职,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等官员人数亦被裁撤。

在对诸侯国官制进行改革的同时,汉景帝也注意到了中央朝廷官制的问题。

由于汉承秦制,当时中央朝廷的很多官职名称皆沿袭自秦朝,然而经过汉朝这么多年的统治,一些职位或者职司有所变化,或者旧有官名叫着拗口,继续沿用旧有名称已经不合时宜。于是,借着改革诸侯国官制之风,汉景帝对中央朝廷的职位也进行了调整,使其更为整齐划一,且更能表明职司。

中元六年(前144年),汉景帝下令将廷尉改称大理,将作少府改称将作大匠,主爵中尉改称都尉,长信詹事改称长信少府,将行改称大长秋,大行改称行人,奉常改称太常,典客改称大行,治粟内史改称大农。同时,又将主管京城仓库的大内定为两千石级的官员,设置左、右内官,隶属于大内。

七月辛亥日,发生日食。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区。次年冬,又下令将中大夫令改名为卫尉。

与此同时,汉景帝继续沿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的策略,先后多次分封皇子为诸侯王,中元二年(前148年)封皇子刘越为广川王(原广川王刘彭祖已于四年前改封赵王),封皇子刘寄为胶东王;中元三年(前147年)三月封皇子刘乘为清河王;中元四年(前146年)夏又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虽然诸侯王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封国却是越分越细、越分越小,再加上诸侯国封地犬牙交错,使其相互牵制,诸侯王对朝廷的威胁反而越来越小。

梁王刘武自谋刺大臣之事后,虽然凭借着窦太后、馆陶公主等人的庇护没有受到严惩,但他与景帝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不仅难以再享受到出关迎接、出入同车的待遇,就连想在京城多待几日也不能。

中元六年(前145年)冬,刘武再度入京朝见皇帝,并上书汉景帝希望能够留住京师,但被汉景帝所拒。归国半年之后,同年六月中旬,梁王刘武身患热病,病情迅速恶化,仅仅六日后便因病去世。

梁王刘武病逝后,窦太后极为伤心,甚至为此怪罪于景帝刘启,认为正是由于汉景帝对刘武态度日渐冷漠,这才导致刘武心情郁结,最终因病去世。

面对母亲的指责,汉景帝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让姐姐陪伴母亲,以亲情抚慰母亲的丧子之痛,同时将梁国一分为五,分别封刘武的五个儿子为王,即梁王刘买、济川王刘明、济东王刘彭离、山阳王刘定和济阴王刘不识,并给刘武的五个女儿全部赐封食邑,如此既表明了自己并无残害梁王一脉之意,又极大的削弱了这个经汉文帝扩充的大诸侯国。

后元元年(前143年)七月,发生日食,汉景帝借机免去了刘舍的丞相之位,于次月改任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卫尉直不疑则升任御史大夫。

卫绾和直不疑两人的能力虽然不是太过出色,但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忠厚老实。

卫绾是代郡人,汉文帝时凭借着弄车之技成为郎官,长期服侍汉文帝,逐渐升任中郎将,凭借着敦厚谨慎的性格,卫绾在汉文帝面前十分受宠。刘启为太子时,曾召请汉文帝左右近臣宴饮,大家不敢得罪他这位未来的皇帝,纷纷前去赴宴,唯有卫绾谨守本分,称病不往。

汉文帝临终时,曾对刘启嘱咐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要好生对待他”,然而汉景帝因为此前之事,凉了他一年多没有理睬,而卫绾却不骄不躁,依旧谨慎认真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汉景帝见其果然安分守己,这才将其调任为河间王太傅。

“七国之乱”爆发后,卫绾接受朝廷诏命,率领河间国军队参与平叛,事后因功升任中尉,三年后又获赐建陵侯。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后,杀死了太子外家亲属栗卿等人,卫绾虽然因为曾任刘荣胞弟河间王刘德的太傅,也遭到牵连,但汉景帝念在其年老德高,只是让其告假还乡。

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后,卫绾便又被召回朝廷,拜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刘彻,后又升任御史大夫,并取代刘舍成为丞相。

直不疑则是南阳人,精通黄老无为学说,文帝时曾担任郎官。直不疑为人做官低调内敛,他曾被人冤枉偷窃黄金,但他却并未选择辩驳,而是买来同等黄金,还给了失主;有人诽谤他与嫂子私通,他也只是告诉大家自己并没有兄长,便没有继续辩解,也没有追究此事。直不疑的性格可见一斑。正因为性格内敛,品行忠厚,直不疑的官声一直不错,逐渐升任太中大夫。

“七国之乱”时,直不疑以两千石官员的身份,率军参与平叛战争,因功升任卫尉,获封塞侯。在卫绾升任丞相后,直不疑继任御史大夫一职。

汉初沿用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在太尉一职被废除后,丞相和御史大夫便成为百官领袖,不仅地位尊崇,而且职权极大。

汉景帝此时虽然年仅四十多岁,但却时常患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让他不得不将开始安排身后事,将皇位的传承提上日程。

刘舍担任丞相数年来,虽然也算尽忠职守,但他与功勋集团的关系却太过密切了。刘舍的父亲刘襄,便是曾经的项氏宗族将领项襄,项羽兵败自刎后,项襄等宗族投降刘邦,后被刘邦赐予刘姓,获封桃侯。刘襄虽非西汉开国功臣,但却是开国功侯的一员,自然与他们关系密切。

至于卫绾和直不疑,不仅是寒门出身,与功勋集团毫无瓜葛,而且性格敦厚,为官谨慎,正是辅佐新君的合适人选。

从后元元年(前143年)至后元三年(前141年),西汉境内地震、旱灾、瘟疫等灾祸不断,粮食欠收极为严重,为了应对灾情,汉景帝于后元二年(前142年)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许用粮食喂马,违者将马匹收归官府,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严禁新粮收获以前将口粮吃完,同时再度减少驻京列侯,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封国。十月,汉景帝又下令将刘邦长陵附近的官田租给百姓耕种。

后元三年(前141年)十月至十二月,接连出现特殊天象,汉景帝亦患病,且病势越来越严重。正月,刘启勉强支撑病体,为皇太子刘彻举行了加冠典礼,十余日后,在位十六年的刘启病逝,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至平民应该继承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将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终身的赋税。

由于在处理晁错、周亚夫等人问题上的态度,不少人都认为汉景帝是一位刻薄寡恩、冷血无情的帝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在位十六年间的政绩而言,汉景帝无疑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守成明君。

政治层面,对外采纳晁错的削藩策,虽酿成“七国之乱”,但也凭借着平叛之威极大削减了诸侯国的权势;对内则通过迫使周亚夫辞相,乃至最终被杀,虽然略显刻薄寡恩,但却基本终结了自西汉立国以来便存在的皇权与相权之争,使得皇权在权力博弈中占据上风。通过对外压制诸侯王,对内压制相权,极大加强了集权。

经济层面,汉景帝继续沿用重农轻商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允许居住在土地贫瘠地区的百姓迁居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继续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策略,于即位第二年便下诏推迟男子服役的年龄三年(从17岁推迟到20岁),缩短服役时间,再加上汉景帝自身十分的勤俭节约,这极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保证了国家的农业生产。

同时,汉景帝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例如后元二年(前142年)四月,由于遭遇严重旱灾,导致当年粮食欠收,汉景帝便下了一道《令二千石修职诏》,其中说道,“雕文镂刻,是损害工业生产之事;锦绣纂组,是损害女工之事。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就是饥饿的根源;女工受到伤害,就是受冻的根源。饥寒同时出现,很难说不是人祸。朕亲自耕种田地,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作为祭祀祖庙时的贡品和祭服,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作榜样。我不接受进献的物品,减少膳食,降低百姓的徭役赋税,就是为了鼓励天下百姓努力耕种和养蚕,使得百姓平日多有积蓄,以抵御灾祸。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粮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或许是因为奸诈的人做了官吏,公开行贿受贿,贪求钱财,剥削百姓,侵夺万民。县丞是重要官员,执法犯法,与盗贼共盗,太不像话!命令郡国守、相等二千石官员,各自严格遵守职责;不履行职责、政绩不好的官员,丞相要向朕奏报,议定处置的罪名。”

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又诏令郡国劝农桑、多种树,禁止官吏采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

在律法层面,继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汉景帝继续减轻刑罚,使得刑罚更加趋于合理,并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的公平性。当然,汉景帝也并非一味仁慈,例如在对待地方豪强的问题上,由于朝廷长期实行“无为而治”,导致地方豪强并起,这些人凭借家族势力不断压榨百姓,甚至对抗朝廷,导致民怨沸腾,汉景帝为了予以惩治,则任用了包括郅都、王温舒、严延年、宁成在内的酷吏,痛诛在地方为非作歹的不法豪强。

在军事层面,汉景帝基本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策略,虽然在位晚期汉匈冲突有所加剧,但总体而言,汉匈关系相对较为平和。同时,汉景帝沿用汉文帝时期的“入粟拜爵”、“募民实边”和“黩罪之法”等策略,不断充实汉朝边塞,而正是由于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使得匈奴南侵难度不断加大,汉文帝以前那种整个北部边郡全部遭受匈奴威胁的局面不复存在,匈奴除了整合大军大举犯边之外,各部落随意南侵的情况大幅度减少。

从汉文帝刘恒到汉景帝刘启,历经两代治世明君的治理,使得西汉迎来了立国以来的第一个治世,史称“文景之治”。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国家无事,没有遭遇到水旱之灾的情况下,百姓基本能够保证自给自足。正是受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朝廷轻徭薄赋的刺激,汉朝迎来了人口爆发期,汉朝的人口从西汉立国初年的约1300万,提升到了约3000万。

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朝廷的国库日渐充盈,甚至达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地步,边塞地区的粮食储存,更是从汉文帝时期便始终保持着足够五年之用的存量。

而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汉文帝时期便在边塞地区建立了官办马苑,用以专门饲养马匹,经过文景两代的发展,到汉景帝去世之前,汉朝的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四五十万匹,而且当时民间养马现象也十分普遍,以致形成了“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的景象,这与西汉初期“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随着“挟书令”的废除,再加上汉景帝在提倡黄老之学的同时,不再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得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在内的其他各派思想得以充分发展和融合,汉朝的思想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文景之治”,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安康和谐社会,而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充分发展,为此后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大明烟火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寒门日月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成语故事科普曹操那些事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