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点点头,“定国侯乃是我大夏国栋梁之材,这次立了大功,朕又何惜重赏,朕赐赵辰为定国公!”
“哗!”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接着就是一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可是一个爆炸性事件!
定国侯赵辰不仅没有被文帝和杨阁老讨伐,反而被封赏定国公,百官实在是看不懂啊,以杨阁老的个性,不弄死定国候赵辰就算不错了,还给他一个定国公的赏赐?
百官都被文帝和杨阁老都弄懵了,这是什么节奏?
大学士吴东出列道:“陛下千古圣帝,定国候救出太上皇,实乃大夏国第一奇功,理当封赏!”
大殿上其他官员还在发蒙,但大学士马奇和御史大夫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哪里还不知道杨阁老的手段。没能对太上皇一击致命,让太上皇逃出生天,让太上皇有了反击的机会,文帝和杨阁老心中不安,生怕太上皇和定国候赵辰绝地反击,所以一定国公封赏来稳住定国候赵辰!
马奇和御史大夫嘴角抽搐了数下,眼睛迷糊着,他们没有说话,等待着文帝和杨阁老自说自演!
这时,礼部尚书刘文礼站了出来,道:“陛下,如今太上皇和定国候赵辰身在风云镇,当派重臣代表陛下前往觐见,当不失朝堂礼仪,并迎接太上皇回宫。同时给定国候记功!”
众大臣纷纷点头,太上皇飘在外面,实在是有损皇家颜面!至于给年纪轻轻的赵辰册封国公,那只不过是安抚之策而已,防止定国侯赵辰生事,他手中掌握着三万神策军,还有牛天机、韩师道、秦叔同等支持他!
然而当文帝的眼光扫视群臣之时,朝堂之上的百官都纷纷低下了头,这件事情可不好办,很可能两边不讨好。太上皇和定国候此刻正在愤怒之时,会不会答应谁也没底,以太上皇以前的脾气,哪能忍得住这口气,斩杀了这个说客都有可能!
大学士吴东笑道:“甚好,朝廷当派人去慰问上皇,嘉奖定国候,御史大夫陈阁老与上皇数十年的交情,又与定国候相交不错,可辛苦一趟!”
陈守义一看这些人相互唱和,显然就是早就商量好的,甚至和文帝都应该沟通好了,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谁也不愿意干,现在看来自己是不好推辞了。
果然,文帝眼睛看向了陈守义,温和地道:“陈阁老,可愿意走一趟?”
朝廷百官都看向了御史大夫陈守义,这件事情还真的就他最合适,三朝老臣,与太上皇莫逆之交,对大夏国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哪位定国候对他也很不错!
至少他去了不用担心性命之忧!
御史大夫在满朝文武期待的目光中,颤巍巍地出列,文帝赶忙命人给他弄了一个椅子,御史大夫陈守义道:“陛下,微臣遵旨!”
文帝甚是欣慰,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挑下了这副担子!
御史大夫又道:“贼人伏诛,此事当通告朝野。依我看来太上皇受伤需要静养,让他在定国侯的逍遥山庄住着也未尝不是好事,那里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利于静养!”
御史大夫的意思是太上皇肯定是劝不回来的,京城和宫中已经被杨阁老掌控,北冥王投靠了杨阁老,九城兵马司控制了九门,太上皇又怎么可能回京,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文帝一听也是犹豫不已,太上皇回来吧,他无言以对,这件事情自己和杨阁老做的不地道;太上皇不回来吗,在这个孝道大于一切的朝代,外面马上就会流传自己把太上皇逼走,自己颜面扫地,情何以堪!
这时,大学士刘政和出列道:“陛下,陈阁老所言不错,太上皇如今需要休养,留在逍遥山庄对他养伤有利,就暂时留在那里,待伤势稳定在接回京城也不为迟!”
众大臣纷纷出列,道:“此言甚好!”
文帝一看众大臣如此赞同,也松了一口气,这可是你们说的,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
文帝道:“当为阁老选一随同才是!”
马奇出列道:“陛下,微臣愿往!”
众人一看是大学士马奇,心中了然。马奇是太上皇的老臣,这次太上皇出事,他迟早要退出朝堂。如今借着这个机会去看望太上皇,尽一段君臣之义,更显为人忠诚!
文帝高兴地道:“马大人亲自请缨,国之干臣,如此两位大臣前往,朕就放心了!”
众人也自放心,如果这两位搞不定,还有谁敢去呢!
一切安排就绪,陛下降下旨意给太上皇和定国候赵辰,看起来是诚意满满!
随行之人还有忠义亲王、长公主、六郡主等人,皇太后也想要前往探视一番,但朝廷没有同意!杨阁老哪里会方皇太后出宫,一旦出宫留中不回怎么办?
朝廷之上,杨阁老慢慢出列,扫视了一下群臣,他的目光比文帝还有用,朝堂之上立即就安静下来。
杨阁老道:“ 如今已经查出刺杀太上皇的乃是宫中禁军大统领路大有所为,此人可谓丧心病狂。所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陛下圣明,派人处决了此人,并抄没其府,灭其九族,也算是太上皇讨个公道!!”
杨阁老这么一说,群臣谁都知道这个路大有为别人背了黑锅,但也不得不大声道:“陛下圣明,诛杀此獠!”
杨阁老又道:“如今京中局势不稳,各位乃国之栋梁,老夫要求京中各部,各寺,各司,各府衙,各县衙……,所有官衙堂口的官员必须尽职守责,各司其职,保证京畿稳定。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出了岔子,不管是哪个,老夫就破溢一次例,就算是破了太上皇的规矩,也要不惜亲手摘下你的项上人头,都记住了吗?”
殿内,百官看了看文帝,又看了看杨阁老,面色肃穆。如今太上皇出京,文帝全面掌权,其实就是杨阁老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可以说是一言九鼎!
如今之杨阁老,完全控制了朝政,甚至都可以行伊尹霍光之事!
朝堂之上不仅是百官,就是武勋、皇室子弟,都纷纷躬身道:“谨遵阁老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