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顾汐不是在家培训教学,就是出门巡视庄稼产业。
今天走到北面的石头山,曾经陡峭笔直而上的山峰,采石工们在这段时间里,将开采松动的石头,推到崖边自由垂落,慢慢在山脚下积累形成缓坡。
大的石头小的石头都有,待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在山脚下用车辆拉走。
不过现在这点量,还是远远不够用的,她要修建超大的作坊园区,要建设开发居民住宅房产,还要烧制水泥石灰,都需要用到大量石头。
没有大型开采工具,纯靠手工人力开山凿石,就要适应接受目前的速度,先让采石工们继续开采吧!
看来要等她从海边回来,再研究试验烧制水泥石灰了。
石家的几兄弟,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已经凿出几个大号石磨,这会还在石头山挑选石料,准备做磨坊需要的碾子。
开春后大地复苏,冒出各种各样的野菜,豆芽菜也不再像冬季那般畅销。
所以石磨刚一做好,就在青峰镇开了一家豆腐坊。
豆腐坊的位置不在主街上,但是铺子的后院超大,用水生火什么都更方便。后院的三间大房子里,各修砌一排七个大锅灶台。
虽不确定豆腐生意怎么样?但是规模工具置办,顾汐选择一次到位。生意少就用其中部分工具,生意爆好的话,也能及时加大产量。
驯化驴和骡子轮流拉磨,等磨出鲜豆浆后,开始教长工们学着做豆腐。
制作豆腐流程不复杂,注意重点要领细节,把控好时间火候就可以。
豆腐能不能做成功,还是要看点豆腐的卤水,这做豆腐的食用石膏,是顾汐计算好日需量,按月量的总需求,交给豆腐坊管事。
豆腐坊分工明确,三班倒的做工模式,每个小组都有不同任务,新提拔上来的管事叫刘黑子,跟刘小四是同一个村子。
两个人从小玩到大,又是一起出来做工。去年好兄弟刘小四,被主子提拔上来做管事,涨了工钱不说,还能管上一帮人。
这对不识字没人脉没技能,走出村子的贫困户来说,那可是顶顶的了不起呀!是能给父母兄弟姐妹长脸,是整个家里荣耀的存在。
所以刘黑子在兄弟的刺激下,也更加积极努力的干活,综合各方面的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进步提升。
今年豆腐坊提拔管事,顾汐脑子里首先想到他,管事位置坐上了,月钱也涨上来了。
最早干活的长工,天还未亮就要起床,点着火把干活,等做出新鲜热腾的豆腐,第一时间将八成的豆腐,拉到菜市场出售。
另外二成送到,炸串小吃店卖,做成油炸豆泡浇卤汁。
上午出工的人,慢工出细活,小火熬煮豆浆,收集表层的腐竹,一张张手工制作,豆腐表面结皮成型后,就捞出沥挂在,大铁锅上方的竹竿上,直到一锅的豆浆,全部做成腐竹。
下午的一批长工,制作出来的豆腐,给豆腐定型脱水时间最长,放在院子里用重物压着,要等到次日下午才脱模。
搭配香料和作坊晒制的,顾氏黄豆酱油,做成很有嚼劲的五香豆干。
虽然都是豆制品,但是不同的做法,其口感味道差别很大,各有各的独特美味。
豆腐除了在菜市场上卖,窑鸡店里的炒菜,也供应上豆腐。炸串小吃店里,也开始卖卤汁豆泡。
隔三岔五的多做些,还能送到家里几个大厨房,随便炖炖都好吃的很。长工们听说这个豆腐,在青峰镇卖的很贵,短工长工们在主家,吃到新鲜豆腐可满足了。
当巡视到十亩大叶桑树地,去年栽种下去的独苗苗,今年每根旁边都生长出多个小枝条,每个枝条上的桑叶又大又茂密,枝条高度也长了不少。
到时候不论是采摘叶子喂蚕,还是直接割断桑树枝条,抱回去养蚕都可以,因为割断枝条也会再生长。
这十亩地桑树叶子,能养活不少蚕呢!养蚕的事情也不能落下,冬季保暖的被褥,市场空间超级大,这银子必须挣到她手里。
不过今年家里的活计太多,孩子们又都以学习为主。这么大的规模产能,顾汐也不会亲力亲为去养蚕。
而是差遣人去一趟,隔壁的溪水村张大山家,请来张大山一家五口。
几人一番商讨聊过后,由张大山夫妇带着小女儿,回到溪水村带动亲戚邻居们养蚕,利用溪水村本土桑树多的优势,养出多少蚕茧她都收购,也能带动一个村子共同致富。
张大山家的大儿子二女儿,留在她家帮忙负责养蚕,每月都能领取工钱和福利。
顾汐跟几人聊了养蚕计划,张大山听完顾乡君的介绍,现在是一股热血冲劲,像个二十岁小伙一般,准备大干一场。
头也不回的放心留下儿女,乐呵呵的带着妻子小女回去,今年要好好的养蚕、多多的养蚕,抱紧乡君的大腿,想不富裕都难。
顾汐也没想到,有一日她会成为别人的大腿。
张大宝张二妹有去年的养蚕经验,今年到她家做事也容易上手。
顾汐领着张家兄妹俩,去地里看了一圈,绿油油的人工种植桑叶,又来到养殖场的养蚕房。
一边走一边给兄妹俩介绍:“这里的五间空房,都是为养蚕准备的,养蚕的流程方式都一样,只是今年在这里,养的蚕会更多一些。
不过你们也别太担心,咱们分批次的养,细心的照看好蚕宝宝们。
这是我准备好的蚕卵,这一半是白色的,另外一半是彩色的。
养殖场里不同区域,都有人负责不同的养殖,你们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多问问其他人。
三餐吃食就去大厨房,至于晚上睡觉的地方,吃饭的时候问下何婶,她会给你们安排好房间。”
张二妹小心翼翼的接过蚕卵,认真听着顾乡君的嘱托交代。
首次离家做工挣月钱,兄妹俩又惊喜又激动,尤其是在顾汐离开后,张家兄妹一会摸摸房门,一会抬头看看高高的房梁。
看看乡君家的养蚕房,都那么大那么的宽敞,这里对他们来说处处新奇,什么都很大很好,什么东西都很多。等激动的心情平复后,俩兄妹就投入到养蚕大计中。
小河村那边的水田,稻种撒播全部结束,熙熙攘攘的扎根发芽,长出浅浅的绿色稻秧,因为是人工撒播的,有些杂乱无章的凌乱。
而留下五六百亩空田,等到四月初用育好的秧苗,拉线整齐的插秧到水田里,过了几天时间,秧苗定根稳定了,一排排青绿色秧苗,整整齐齐的随风摆动。
各有优势吧!撒播速度快能省人力,插秧的水稻虽然费力些,但是收割拔草都容易。至于产量的区别,就等到收获的时候再对比下,看一看哪个种植方法更好。
河道扩宽结束后,顾汐第一时间去小河村,结算清楚所有人的工钱。
对岸的小河村,也有模有样的学习,现在放眼看过去,一块块水田井然有序,在西落的太阳下,水田里银光波动。
青峰镇上招工很顺利,林一早就把人手招齐全。顾汐为了家里的水稻插秧,一再延迟去往海边日程。
当家门口的三十亩水田,全部插完秧苗后。
顾汐招来各板块负责人,培养二把手们独立思维,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创新创高业绩的拼劲。
还给负责耕种的长工们,交代清楚田地里庄稼,浇灌除草看护等细节,还有春季早玉米、早土豆的种植安排。
这次出远门,只带上熟悉路途,也知道定制船舶店家的,苏远苏近俩个护院。
王管家就留在山泉村家中,毕竟家里还要有人主事才行,每天各店铺汇集的银两流水,账本都要核对清晰。
一切准备妥当后,装载满满的粮食、和工具等物品,带着新招来的五十名汉子们,浩浩荡荡的驾驶马车,向着大海出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