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现如今的大唐十二卫的将军制度一样。
将军,可以是什么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他们都只管自己这几千或者几万人,有自己的旗帜。
但不是独立出来的,还是归更高一级的大将军管。
如果某一卫出现上将军,就是代表了,这一卫的上将军统管全部十二卫大将军。
而他所在的这一卫,就是他的直系军队。
例如李世民曾经就是右金吾卫上将军,如果其他十一卫没有上将军,那他就统管全部的军队。
如果出现第二位上将军,那就要分一半给另一名上将军。
李世民把李恪划归给宗正寺下辖,就是因为李孝恭曾经是南方的大都督。
有他在,曾经的老部下们,想不配合都不行。
但凡敢不配合的,李恪都能给这些封疆大吏们两个大大的“大逼斗”,怒吼一声
“你他么的想造反吗?”
这就是善谋者,如果想办一件事,就会全方面的想清楚,全给你铺好了路。
这就是李世民把李恪弄到李孝恭手下,思考的第三重考虑。
因为交州是在大唐的最北方,李恪既然接了这事,肯定就得去当地调查。
李世民是真的不放心这个逆子,他在皇宫都能气自己,出了皇宫在长安更是横行无阻。
但去了地方上就不一样,李世民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皇帝,自大的以为地方的官员都会怕皇子。
李世民一家就是地方上的大员,起兵造反得来的天下,怎么会想不到有一些人面服心不服。
尤其南方不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曾经还不是自己的封地和管辖。
逆子李恪在长安惹事,那些大臣还会看在自己面子上不计较。
但出了长安,指不定逆子揍人家,人家心怀怨恨怎么办?
魏征前几个月,作为钦差大臣出去,不还被李孝常谋杀。
李世民就希望,逆子出去后惹事的时候,那些地方上的人,能看在李孝恭的面子上,别和逆子计较。
这就是亲爹,嘴上左一句逆子,右一句逆子的,真有事还是想能多帮点是一点。
李世民不担心他们会对李恪下手,锦衣卫全是李世民安插的军中好手,肯定护得住李恪。
就怕逆子又弄出长孙顺德那样的政治事件,万一又惹出什么李孝常谋反的类似事件,那真是麻烦。
大理寺卿这会儿也无话可说了,皇上都提前想好了对策,自己再说下去,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其实大理寺卿就算再继续说下去,李世民还有很多理由等着驳他。
房玄龄还在心里嘲讽大理寺卿,人家蜀王现在都等于是二号太子了,你还能怎么反驳?
大,笨,蛋!
大理寺卿乖乖的站回去,其余大臣更无话可说了。
李世民看大理寺卿站回去了,就接着说第二件事。
“朕今日,要表彰一人。
他不仅直言不讳,不怕触犯朕的颜面,还当朝之初朕的错误,提前预判了奸佞之臣。
朕悔不当初,不听他的谏言,导致了朕错用了遂安郡王。
这人就是,御史台的台院中丞,门下省的检校谏议大夫,魏征!”
大家听皇上说完,就纷纷转头看向了魏征。
魏征听到皇上如此夸赞,赶忙出列,伏地跪拜,
“陛下谬赞,微臣只是尽臣子本分。”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魏征起身。
“魏爱卿,你之功不可没,朕决定赏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特赏赐你,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望你日后仍能刚正不阿,直谏于朕。”
魏征再次拜谢圣恩。
此时朝堂之下众臣议论纷纷,有羡慕者,亦有嫉妒者。
所谓的银青光禄大夫,其实就是文散官。
这是隋朝制定的新官职。
其实就是类似于爵位的封赏。
最初是南北朝时期,给一些退休官员的名誉称号。
隋文帝建国后,就正式确立了散官的制度。
分成了文散官、武散官。
因为隋文帝是和平过渡,没有经历什么大战,那么就无法靠着功勋给别人封官。
就立了散官制度,让在和平时期的官员,如果政绩不错,也能得到赏赐。
到了李渊建国,李渊为了提防前朝官员,很少给那些前朝官员封爵位。
因为爵位是要附带食邑和土地的,李渊一开始大手大脚的封,搞得长安都快没地方封了。
随后就改封很多的散官,这也是导致李世民登基后,大量的官员吃皇粮。
散官没有职权,没有食邑和封地,只有对应品级的俸禄。
李世民给魏征封从三品的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其实也是变相的提高了魏征的地位。
因为魏征无论是御史中丞,还是谏议大夫,都是正五品上。
如果有了这个从三品的散官,就能穿三品官员的袍服。
六品到九品,穿的是绿色官袍。
四品到五品,穿的是红色官袍。
一品到三品,穿的是紫色官袍。
魏征现在是三品的散官了,那就能穿紫色官袍,再多领一份三品官的俸禄。
魏征的御史中丞,是五品官,见到了六部的四品侍郎,都得行下官礼。
现在不用了,甚至得反过来,他们给魏征行下官礼。
以后魏征见了自己上官,御史大夫温彦博,甚至不需要行礼,因为他俩平级了。
连魏征的儿子,从现在开始也能穿浅紫色的袍服。
魏征从最初的,正五品上,连升五级!
仅次于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中都督、大都督这些手握大权的重臣。
中间跨过了,从四品下、从四品上、正四品下、正四品上,最后到达从三品。
以后魏征再骂别人,那就不会再被人扣上“不尊上官”这样的罪名了。
魏征以后再遇到敢还嘴的,当场就能指着对方鼻子大骂:
我和御史大夫一个级别的,你敢还嘴?
这么快的升官速度,在现如今的大唐,也就玄武门的功臣们能比了。
所以在场不少官员都羡慕不已,早知道自己当初也跟着骂皇上了。
但其实李世民是故意给魏征连升五级,就是为了让鼓励臣子们勇于直谏。
要不说李世民这人真贱,鼓励别人骂自己,而且骂的好还赏赐,骂的凶赏赐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