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普化城还没呆两天的沮授和田丰就在许褚的护卫下先众人一步去太安城考察。
常遇春也在一晚的时间里,找到了城内十余处暗道。
帅帐内,常遇春向金逸尘汇报道:
“主公,城内现已发现地下暗道十三处,全部通往一个地下墓穴,在里面发现了严八及其同党留下的痕迹。并且发现地下墓穴内只有一处暗道通往城外,而在那暗道出口的附近正是先去我们查看过的破庙。”
“因此末将认为,严八在地下墓穴内指挥其同党发动蛊灾,自知不敌后从墓穴撤出从破庙的暗道里逃往了旬阳。”
说完这些,常遇春示意身后的士兵将一盘物证端到了金逸尘面前。
接着说道:“这是将士们在墓穴里发现的一些破碎的骨牌,刚才也找贾军师核实过这些骨牌的用途,每一枚破碎的骨牌象征着死去一人。”
“贾军师得知我们找到地下墓穴后,就亲自去那调查了,等下应该就会来和主公说明情况。”
听完常遇春的话,金逸尘说道:“辛苦了,让将士们都好好休息吧,确定好他们的行踪后,我们也可以去太安了。”
常遇春拱手:“末将遵命,这就回去安排。”
“恩,你这些天也辛苦了,我让老王头给你熬了十全大补汤,给常炽烤了三只烤全羊你俩今晚好好休息,事情明天再说。”
“谢主公。”
“都自家兄弟客气啥,快回去吧。”
“是。”常遇春离开了。
待其离开后,刚还微笑着的金逸尘脸色一冷问一旁的栳千户:“邓艾到哪了?”
“邓将军说至少还得两天。”
金逸尘皱了皱眉:“两天,你等下回去让他尽可能的再快点,把普化城的民兵体系建起来后,就抓紧往太安赶。”
又接着问道:“蒙异那边有回信吗?”
“回信了,已经让庞将军和华将军亲自带队层层设防势必将严八抓住。北伯侯自己也带队守在了旬阳通往阳平的各处要道,小路也派专人把守。”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附近几座城池的锦衣卫也已经全体出动追踪抓捕他们。”
待栳千户说完,金逸尘冰冷的脸色才有些舒缓:“那就好,你等下也写信提醒他们务必要小心,这帮人的本事都很毒辣,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活捉是很难的,危及生命杀了便是,把人头带回来祭奠死去的将士和百姓们就好。”
“好,那在下这就回去通知大家。”
“恩,你出去的时候顺便让卫兵去把田崎喊来。”
“是。”栳千户也离开了。
营帐内只剩金逸尘一人,看着案上的雍州地图,金逸尘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过了多久,贾诩来汇报他所了解到的情况。
“主公,微臣可以判断严八往旬阳方向逃去了。”贾诩对金逸尘说道。
“是吗?那就好,我刚让栳千户再次通知北伯侯让他多加防范。”
贾诩突然躬身说道:“主公,微臣想亲自抓住严八。”
“怎么说?你要带人去追他吗?”
“是的,严八诡计多端又身怀无数蛊术,寻常人别说抓住他靠近都难,所以微臣想亲自带人去,毕竟只有我和我的人才能应对那些蛊术。”
金逸尘点头道:“有道理,蛊术属实恶心,那就只能你带人亲自跑一趟了。”
又想到了什么问道:“需要常炽帮你吗?需要的话我去和常遇春讲一下,让他派常炽跟着你,常炽在成功率能高不少。”
贾诩想了想点头说道:“若是有常炽小将军帮忙那便最好不过了。”
“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半个时辰后吧,我刚找子龙借了一百骑兵。”
“那么快啊,那你直接去找常遇春说借调常炽吧,就说是我的命令。”
“好。”贾诩行礼后也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金逸尘继续对着地图构想之后的战略方向及部署。
良久,田崎到了营帐。
“殿下,您找我?”
“嗯,大凉锐士招募的情况如何,民兵现在有多少人了。”金逸尘开口问道。
“这两日大凉锐士和民兵的招募都不太顺利,很多百姓家都忙着办丧事,虽说有一部分人为了报仇报名参军,但总体数量相较之前少了六成。”
“民兵在战前,登记在册的有5885人,只是这战后光我们初步统计就有2100多人失去了性命。”
“唉,这一战百姓伤亡了多少你知道吗?”金逸尘叹息着问道。
“大概有两万多百姓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听到这个含糊的数字,金逸尘低下头,双拳紧握低声说道:
“还是有这么多人啊。”
田崎也是无奈的说道:“要不是殿下您在城内守着,百姓伤亡的人数还会更高,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
“田崎,给你个任务,去城外选个风水宝地为死去的百姓立个碑,为死去的将士也立个碑,立两个大大的碑,要快!”
“出征前我要带着全体将士祭拜他们,我要把这笔账记下,去阳平找陈罕还有那姓周的叫什么的家伙好好算这笔账。”
田崎一听金逸尘要立碑,赶紧说道:“殿下放心,我定办好这差事,在大军出征前寻到风水宝地,立好这两座碑!”
“恩,快去办吧。”
“是。”
田崎面色凝重的离开了营帐。
他深知此事背后的意义有多重大,而且临近出征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离开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城内找到全城的风水先生,同时找城内所有的工匠将刻碑之事交代给了他们,然后便带着这些风水先生一头扎进城外的山川田野间。
当这些风水先生得知是要为死去的百姓还有将士立碑时,每一个人都很上心势必要选出一块最好的地来。
田崎和风水先生们在山野中踏遍了每一处角落,从晌午到星夜,脚步未曾停歇。
夜幕深沉,疲惫的众人无奈返回城中。次日天刚破晓,田崎和风水先生们又精神抖擞地出发了。晨光洒在他们身上,众人来到一处缓坡,这里绿草如茵,周围野花肆意绽放。
站在坡顶,能看到远处起伏的山峦和广袤的田野。
一位风水先生激动地说:“此处地势高朗,前有沃野,后有靠山,山风徐来,可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息,灵气也能滋养这片土地。”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田崎仔细观察后,也觉得这里视野开阔,便于大军集结祭拜。
最终,大家一致认定,这就是为逝者立碑的绝佳之地,田崎心中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再拜谢众人后,他赶忙回城监督工匠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