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几个月过去,玄阳关内外开垦出来的田地里,先后播下的农作物一茬接一茬地开始收割,之后又立即重新种上新的粮种。
出自现代世界高产易护理的超优品种,让玄阳关军民们大大地开了眼界。
他们当中也是有不少务农好手的,但却是第一次见到有这么高产的农作物。
关键是,这些品种还抗寒耐旱十分好打理。
因为大部分耕地都是刚开垦出来,第一年开种的,关内备着的肥力远远不够。
应以湄为了帮易涵往解决培肥问题,还四处给他讨问农作物的种植和护理方法,甚至特意跑了帝古城附近的好几家养殖场,去给他弄农家肥。
当然了,什么绿色健康标配的化肥、复合肥等她也没落下。
有了这一大批一大批投送过去的肥料,加上玄阳关军民肯卖力,他们收上来的粮食确实产量和品质都大大超出了预估的范围。
易家军众将领们都很高兴:
“大将军,少将军这一次可是立大功了!”
“才收割了两茬粮,大军的囤粮量就已经抵过往年一两年的总量了。如今,我易家军总算不用担心再饿肚子了!”
“大将军,如今是粮满仓,猪羊满圈,鸡鸭鹅遍地跑,将士们也都长肉了。”
“是时候多收几个城了……”
易铮面带微笑,高坐在主位上,一双虎目熠熠生辉:“苍玄国已灭,我等如今乃自由之身,已非他国子民。不管是哪一国朝廷想要接收我们,那都只能是痴心妄想!”
国君伏诛,百官被剿,苍玄国就此覆没,最终沦为史书上惨淡的一笔。
而合力围攻苍玄皇城的诸国军士,在历经几个月的对峙之后,现如今已经分头散去。
他们或联手或独自,往周边乃至内陆征战而去。
当然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中原那块肥沃的宝地。
被他们顺手剿灭的苍玄国,地贫人稀,并不被放在眼里。
诸国大军路过之时,能扫荡的都已经扫荡一空。剩下来的那些,在他们眼中基本也没多少价值了。
像这样的地盘,他们心情好时可以随手收一收,留下一些伤兵残将代为看守。
至于为此停驻脚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也正因为诸国都是这般心思,易家军才能如此迅速地收伏玄阳关邻近的几座城池。
这些城池原本都是他们守护的国土,城内百姓更是一国的同胞,能救下来肯定就尽力救一救了。
原苍玄国的老百姓,对易家军都有极大的信心和好感,一听说易家军来了,赶忙里应外合,把敌国留下来的守军全给灭了,然后打开城门迎接易家军入城。
有百姓呼应,易家军的收伏行动十分迅速且有效,伤亡几乎为零。
这边,易家父子忙着基建和征战,易涵往短时间内抽不出空来穿越时空。
应以湄兄妹三人这边倒还好,生活相对平顺一些。
不提应家两兄弟,只应以湄一个人就悠闲得不得了。
毕竟她的生活基调都已经定型了,来来去去也就那样。
除了时不时关心一下楼下超市的营业情况,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享受米虫的待遇。
得了闲,她偶尔也会听易涵往的忽悠,跨时空去古代看看他们种下的粮食产量如何。
为此她还特意叮嘱两位哥哥,让研发团队那边把智能机器人的程序给提升和改进一下。
她一次性给易涵往捎带了十来个农耕型智能机器人过去,帮他解决各种农耕方面遇到的难题。
“你好歹也是个少将军,麾下的易家军也该是纵横沙场的精锐将士,怎么能被困在这田间地头地腾不开身呢?”她一本正经地说。
囤粮虽然重要,但易家军现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
尤其是乱世之下,要想站稳脚跟就得先打下一片根据地,抢地盘和守地盘都很重要。
易家军原本就人手不够,要是再分大几万人来种田搞基建,外面的地盘就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抢了。
苍玄国灭,那么多土地都等着他们去收拢,不抓紧这个大好机会,等那些国家回过神来,那就错失时机了。
易涵往欣然领受了她的好意:“湄姐说得对,有你鼎力相助,我这边总算能腾出身来了。”
相比种田建城,他当然更喜欢带兵驰骋沙场。
但偶尔陪妹妹过来逛古代的应大哥和应二哥,领着智能机器人实地考察过易家军打下来的“江山”之后,留下了十分中肯而宝贵的意见。
让易家父子每打下一个地盘就立即把基建搞起来,电网和通讯网络都要第一时间铺设好。
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很多工程队在不同的城池之间同步开工。
随着各处的基建纷纷开展,易铮和易涵往父子俩都深深地觉得人手确实严重不足。
每一座城池的老百姓们都成为他们招工的对象,因为有吃有喝还有工钱拿,百姓们大都踊跃报名参加。
但因为要动工的工程项目太多了,田地里也不能丢荒,哪怕应以湄那边源源不断地投送各种工程车过来帮忙,但还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
人手啊,在大建设时期,永远是最最稀缺的资源。
不过,应以湄觉得建设可以慢慢来,铺路修路先赶出来,其他的都可以相对缓一缓。
应大哥和应二哥为了让易家军确保通讯之间能够畅通无阻,亲自前往古代给易家父子打下的各个城池,搭建信号塔,联通网络。
现在,凡是城墙上悬挂着易家军大旗的城池,军民们都能用上来自神仙世界的神物——手机,保持通话和联系。
对讲机有空间和距离的限制,而手机通讯则便捷多了。
只要信号畅通的地方,无论离得多远都能联系上。
不仅能通话,还能“视频”,静图、动图和语音都能用,还有群体“聊天”的功能,简直让这些纯纯的古代人大开了眼界。
因为是在古代流通的“初代”手机,应以湄没敢给他们投送太过先进的新版机型。
考虑到消费水平的不同,她特意搜罗了不少各家厂商滞销的老旧机型,就当做个好事帮他们清仓了。
当然了,古代也有不少有钱人,这些人用的手机肯定会比较贵一些。
应以湄为此还私底下跟易涵往好好沟通了一番,两人一致决定趁此机会大挣一笔。
倒卖智能手机啊,他们怎么可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