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东路的江宁府内,此时旗帜飘扬。高俅等一众将领听着从苏州逃窜而来的朱勔的讲述,脸色极为难看。
他们谁都没想到,方腊的叛军竟发展得这般迅速,大军刚抵达江南东路,尚未踏入两浙路,两浙路就几乎被叛军给攻陷了。
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东路作为大宋的腹地,境内驻军数量相对较少。每路大约驻有禁军5000人,若将地方水军以及厢军一并计算在内,总计约三万人 。
彼时,方腊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两浙路内的禁军在其凌厉攻势下纷纷溃败。
如今,两浙路的禁军已全然瓦解,仅有2000水军侥幸突出重围,逃离了两浙路,辗转来到了江宁府。
高俅眼见方腊义军势力强盛,心中焦急,准备下达军令,调集江南东路的军队赶赴江宁府。
江宁府府衙大堂内,气氛凝重。江南东路都转运使杨察听闻高俅打算将江南东路的军队全部抽调至江宁府前线,顿时心中一紧。
他身为江南东路的都转运使,倘若江南东路被方腊的叛军攻占,到时他定然难以逃脱朝廷的惩处。
他急忙拱手抱拳道:“高大人,此计万万不可!我江南东路与两浙路相邻,如今两浙路已然局势动荡。倘若再将各州府的军队尽数抽调,无疑是给叛军可乘之机,江南东路恐将陷入危局啊!”
“叛军势大,杨转运使难道不知晓吗?只有汇集江南各路的军队,一同击溃叛军,方能保江南安宁。本帅身为朝廷任命的宣抚使,有调兵之权,不必再多言。”高俅说道。
随即,高俅以宣抚使的身份向江南东路内的各个驻军下达了军令,命他们迅速集结于江宁府。
杭州城内,方腊得知朝廷平叛大军已抵达江宁府的消息后,脸色凝重。他清楚自己的义军虽然人数众多,可与朝廷训练有素的军队相较,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于是,方腊带着石宝、邓元觉率领八万义军朝着两浙路的润州进发,同时,他给驻守在苏州的王寅、厉天闰,以及驻守在湖州的司行方、庞万春等将领传信,令他们各自率领五万义军汇聚润州,并命自己的侄子方杰带领一部分义军镇守杭州。
江宁府,高俅的调军命令下达之后,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两路的驻军纷纷拔营起寨,向江宁府聚集而来。
其中,淮南东路共有 8000 兵力,包含 5000 禁军和 3000 水军;淮南东路则有 1 万人马,分别是 5000 禁军和 5000 水军。高俅将两浙路、淮南东路、江南东路的三支水军合并,组建成了一支万人规模的水军。将三路之内剩余的禁军整合为一军,交由心腹李虞侯统领。
此时整个江宁府总计有 10 万朝廷大军。高俅见各路兵马已集齐,打算率领兵马从江宁府直捣义军的老巢杭州城。
军帐大营之中,虎翼军都指挥使焦龙听到高俅欲直攻叛军的打算,急忙拱手道:“大帅,如今叛军势头正盛,我等朝廷虽有十万大军,可倘若贸然进攻,极易被叛军围困,还望大帅三思。”
高俅闻言,冷哼一声说道:“焦将军,我看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拢而来,能有什么战斗力?和我朝廷的精锐相比,纯粹就是土鸡瓦狗。莫非焦将军跟随武植在西北作战时,把胆子给练小了?”
说完,高俅满脸都是不屑之色。旁边的捧日军都指挥使邱岳、天武军都指挥使周昂听到这话,纷纷大笑起来。
高俅身为殿前司都指挥使,在军中权势颇大,麾下自然聚集了一批对他唯命是从的将领。李虞侯作为他的心腹爪牙,一直鞍前马后。邱岳和周昂这两位禁军将领,皆是高俅近几年来一手提拔起来的,因此对高俅感恩戴德,也是他的心腹。
然而,并非所有将领都与高俅同心同德。比如焦龙,他担任虎翼军都指挥使一职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早在4年前,焦龙还曾跟随武植在西北疆场征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焦龙为人刚正,与高俅的行事风格格格不入,两人向来不对付 ,在许多事务上都存在分歧和矛盾。如今有了嘲讽他的机会,高俅定然不会手下留情。
焦龙见高俅和这些将领纷纷对自己加以嘲讽,心中不禁暗自叹气。这几年间,他清楚高俅和武植麾下的王进素有仇怨,而自己曾在武植手下效力,因此高俅没少给他使绊子,事已至此,他也无话可说,只能沉默不语。
高俅见焦龙沉默不语,便准备下达军令,命大军即准备出发。
恰在此时,帐外一名将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禀报道:“大帅,我军哨探传来消息,两浙路的叛军已全部汇聚到润州城,观其态势,极有可能对我江宁府发动攻击。”
高俅及麾下将领听闻此言,神色纷纷一怔。紧接着,上方的高俅面露大喜之色,高声说道:“好一群叛贼,竟敢如此猖狂,真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倒是省得本帅长途奔波去剿灭你们。”
随即,他再次看向下方的将领问道:“可曾探清他们的人数?”
“大帅,敌军之中有防范哨探的高手,卑职手下的哨探根本无法靠近。但依大体估算,应当有十多万人。”
“十几万人。”
听闻此言,高俅眉头微微一皱,但随即又舒展开。
“十几万人?我看不过是十几万乌合之众罢了!我朝廷的十万大军可不是好惹的。众将听令,立刻开营拔寨,赶赴润州城,一举将这伙叛军剿灭。”
“谨遵大帅之令!”李虞侯、邱岳、周昂等纷纷抱拳受命。焦龙见此轻叹一声,也领命去执行高俅的军令。
两浙路的润州城如今已然成了方腊起义军精锐的汇聚之地。足足十八万大军蜂拥而至,小小的润州城实在难以容纳。放眼望去,城内外营帐连绵起伏,密密麻麻,仿佛一片由营帐组成的海洋,其间住满了身着各式甲胄的士兵,一片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
大帐之内,方腊神色凝重,目光依次扫过麾下的几员大将——石宝、邓元觉、王寅、厉天闰、司行方、庞万春 。
“各位兄弟,如今朝廷大军在江宁府集结,只要我等能一举击溃眼前的朝廷大军,那整个江南诸路便尽在我等掌控之中,任我等纵横驰骋!”
“愿为圣公效命!”麾下大将们纷纷抱拳躬身行礼,声如洪钟,气势非凡。
方腊满意地点头,紧接着下达进军命令,各路将领迅速领命开拔,一时间,十几万大军朝着江宁府浩浩荡荡地行进。
此刻,方腊的义军和高俅率领的朝廷大军,彼此都虎视眈眈,双方都企图一举打败对方,进而一战定乾坤,掌控这江南之地的局势。
江宁府与润州城两地相距不到百里,双方大军开拔不过半日,两方的哨探便都知晓了对方的存在。
“那叛军不在城中老实待着,竟然还敢主动率军出城?”高俅听闻探马来报,脸色大喜。
虽说高俅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相较于那些声名远扬的名将而言,确实不算出众,但基本的军事素养他还是具备的。毕竟他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耳濡目染,对于行军布阵这些门道,也能够熟练操持。
高俅目光冷峻地扫视着身旁的将领,旋即面色一凛,神情变得严肃,高声发令道:“捧日军都指挥使邱岳听令!”
邱岳立刻出列,单膝跪地等待指令。
高俅朗声道:“本帅命你为大军先锋,即刻率领两万五千名捧日军骑兵,以最快速度奔赴前线,给那方腊叛军来个下马威,杀杀他们的锐气!”
“得令!”邱岳应道。
高俅紧接着转头看向另外两人:“天武军都指挥使周昂、虎翼军都指挥使焦龙听令!你二人各率本部共五万兵马,作为大军两翼,紧密配合捧日军的行动。待邱岳与叛军交锋之际,你二人便率部迅速从两翼展开冲锋,务必将叛军一举击溃!”
“末将领命。”周昂和焦龙齐声应道。
他们二人所率领的天武军和虎翼军,均为殿前司麾下的精锐步兵,作为大军的两翼,配合骑兵作战最为合适。焦龙听着高俅的部署安排,心中也微微安心。
与此同时,方腊派出的探马匆匆赶回,向他禀明了最新军情:朝廷大军已然逼近,然而人数不过十万。
方腊扫视着自己麾下那浩浩荡荡的十八万大军,顿觉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地高声呼喊道:“弟兄们!朝廷的兵马就在前方。他们区区只有十万人,可咱们足足有十八万!待交战之时,诸位兄弟齐心协力,一同奋勇冲锋,定能将朝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杀得片甲不留!”
麾下义军齐声轰然响应,高喊:“愿遵圣公之命!”整个大军中“杀杀杀”的吼声震耳欲聋。
方腊麾下的王寅,看着己方士气如虹的场景,再看自家圣公及其他几位将领自信的神情,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
他的目光扫过众多义军士兵,身上穿的是破旧皮甲,拿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除了他们几个大将和领兵人物外,普通士兵连一套整齐的盔甲都没有。
虽说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可他们原本皆是普通百姓,未曾接受过多少训练,与朝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相比,战斗力差距颇大。
他张了张嘴,想要提醒众人不可轻敌,可看着周围那一张张因激昂而涨红的脸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若此时说出心中顾虑,怕是会影响士气,因而并未出口,只是暗自观察四周,心中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