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听了奏报,心中满是欢喜,对着众官员说道:“朕告别阎君时,曾问起宫中之事,他说老幼都平安,只是担心御妹寿数短。刚才御妹玉英在花阴下跌倒死去,朕急忙扶起查看,不一会儿她苏醒过来,嘴里喊着‘丈夫慢行,等我一等’。朕以为她是跌昏了胡言乱语。又问她详细情况,她所说的话竟与刘全讲的一模一样。”
魏征上奏道:“御妹偶然寿数短,稍一苏醒就说这些话,这就是刘全妻子借尸还魂之事。这事儿确实存在。可以请公主出来,看看她有什么话说。”唐王说:“朕刚刚命太医院去给公主送药,不知情况如何。”说罢,便让妃嫔进宫去请公主。
这时,公主在宫里大声叫嚷着:“我吃什么药!这里哪是我家!我家是明亮的瓦房,不像这破房子,还像害了黄病似的,门也花里胡哨的!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就在公主叫嚷的时候,只见四五个女官和两三个太监搀扶着她来到了殿上。唐王看着她问道:“你可认得你的丈夫呀?”玉英公主着急地说道:“说的这是什么话呀?我俩可是从小就结发的夫妻,还和他生儿育女了呢,怎么会不认得呀?”唐王听了,便让内官搀扶着她下去。
那公主走下宝殿,一直来到白玉阶前,一眼就看到了刘全,赶忙上前一把扯住他,带着埋怨的口吻说道:“丈夫,你往哪儿去呀,怎么都不等我一等!我摔了一跤,结果被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围着我嚷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刘全听她说话确实是妻子的口吻,可看着眼前这人的面容却又不是妻子的模样,一时间不敢相认。
唐王见状,感叹道:“这可真是山崩地裂都有人能瞧见,可这捉生替死的奇事却很难遇到呀!”唐王不愧是有道的君王,当下就把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全都赏赐给了刘全,就如同是陪嫁一般。不仅如此,还赐给他一道永免差徭的御旨,让他带着御妹回去。
刘全夫妻二人满心欢喜,赶忙在阶前谢了恩,然后欢欢喜喜地朝着家乡的方向赶去。 正像诗中所写的那样: 人生也好,人死也罢,那都是前世定下的缘分呀,每个人的寿命或长或短,也各有定数。刘全进献瓜果得以重回阳世,李翠莲借尸还魂又再续夫妻缘分。
他们二人辞别了唐王,径直来到均州城里。看到家里原有的家业还在,儿女也都安好,两口子便四处宣扬这件善事带来的奇妙结果,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尉迟公带着一库金银,前往河南开封府去寻访相良。原来呀,这相良平日里靠卖水维持生计,和妻子张氏就在自家门口贩卖乌盆瓦器来赚钱过日子。他们两口子只要能挣到些够日常花销、用作盘缠的钱,就心满意足了。
多余的钱呢,大多都拿去斋僧布施了,还会买金银纸锭,记在库中焚烧,想着为来世积福,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如今这善果降临到身上。
在这阳世间,相良就是一个虽然贫穷却一心向善的普通百姓,可谁能想到,在那阴世里,他却称得上是个富甲一方、积玉堆金的富贵长者呢。 尉迟公带着金银来到他家门口,这可把相良老两口吓得魂飞魄散。再加上本地官府的官员也都来了,一时间,他家那简陋的茅舍外,车马聚集,热闹非凡。
老两口被这阵仗吓得痴痴傻傻的,赶忙跪在地上,只是不停地磕头礼拜。 尉迟公见状,赶忙说道:“老人家快请起。我虽然是个钦差官,但我这次是带着我王的金银来还给你们的呀。”相良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小的从来没有把金银借给别人放债呀,怎么敢收下这不明不白的钱财呢?”
尉迟公耐心解释道:“我访查得知你是个穷苦人,你平常斋僧布施,把自己的钱都花在这些事上,购买金银纸锭,在阴司烧化记录,阴司里有你积攒下的钱钞。
太宗皇帝死后三日又还魂复生,曾在阴司里借了你的一库金银,现在按数送还给你。你就收下吧,好让我回去复命。”相良两口儿只是朝天礼拜,哪里敢接受,说道:“小的要是接受了这些金银,马上就会没命了。虽然烧纸记库是阴间的事,可万岁爷在阴司借了金银,又有什么凭证呢?我绝不敢接受。”
尉迟公又说:“陛下说,借你的东西,有崔判官作保可以证明。你收下吧。”相良回答道:“就算死也不敢接受。”
尉迟公见相良老两口如此坚决地推辞,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写好奏本,派人呈给太宗。太宗看了奏本后,了解到相良不肯接受金银,不禁感叹道:“这可真是一位善良的长者啊!”
随后,太宗马上传下旨意,让胡敬德用这些金银给相良去修建寺院,并且建造生祠,邀请僧人在那里做善事,就当作是把借的金银还给相良了。 旨意下达的那天,胡敬德朝着皇宫所在的方向拜谢皇恩,然后当众宣读圣旨,众人这才都知晓了此事。
接着,胡敬德便用那些金银在城里买下了一段不会妨碍军民的地基,这片地基十分宽阔,周围足有五十亩呢。就在这块地上开始动工,修建寺院,寺院建成后取名叫“敕建相国寺”。在寺院的左边,还建起了相公相婆的生祠,并且刻了石碑,上面清楚地写着“尉迟公监造”。而这座寺院,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大相国寺呀。
相国寺工程完工后,尉迟公回朝奏报,太宗非常高兴。
之后太宗又召集众多官员,发布榜文招僧,准备修建“水陆大会”,用以超度冥府的孤魂。榜文在天下发布,要求各地官员推选有道高僧到长安来做佛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各地的僧人都纷纷赶到了长安。唐王传旨,让太史丞傅奕负责选举高僧,主持修建佛事。傅奕接到圣旨后,立即上疏阻止佛教的传播,声称世上根本没有佛。
他在奏表中写道: “西域的佛法,没有君臣父子的伦理观念,通过三涂六道来蒙骗愚弄百姓;追究过去的罪孽,觊觎未来的福泽;口中念诵着梵语,企图借此偷逃罪责。而且生死寿夭本就源于自然,刑罚、德政、威严、福泽都由君主掌控。如今听闻世俗之人矫揉造作、假托佛法,都说是由佛造成的。
自五帝、三王以来,原本没有佛法,却能做到君明臣忠,国家的福运长久。直到汉明帝时才开始设立胡神,然而只有西域的僧人,在传播他们的教义。实际上这是外族侵犯中国,实在不值得相信。”
太宗听了傅奕的奏表后,便将这份奏表扔给群臣商议。这时,宰相萧瑀走出班列,俯身低头奏道:“佛法自历朝以来就兴盛,弘扬善念、遏制恶行,对国家有冥冥相助,从道理上来说不应废弃。佛是圣人,没有圣人就无法治理国家,请求设置严刑。”
傅奕与萧瑀展开辩论,说:“礼原本是侍奉亲人和君主的,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之身对抗天子,违背了人伦亲疏;萧瑀并非生于空桑,却遵循无父之教,这就是所谓的不孝者没有亲。”萧瑀只是合起手掌说:“地狱设置的目的,正是为了惩罚这类人。” 太宗召来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询问佛教之事以及营造福运应该如何。
两位大臣回答道:“佛讲究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将三教区分开来;大慧禅师有赞语,其道幽深玄远,经过众多信众供养而无不显灵;五祖投胎转世,达摩显圣。自古以来,都说三教尊贵至极,不可毁弃、不可废除。恳请陛下明察裁决。”太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卿所言有理。再有陈述不同意见的,治罪。”
于是命魏征与萧瑀、张道源去邀请诸佛,选举一位有大德的行者作为坛主,设置并建立道场。众人都磕头谢恩后退下。从这时起制定了法律:只要有毁僧谤佛的人,断其手臂。
第二天,三位朝臣聚集众僧,在山川坛里对众僧进行逐一查选。在众多僧人中,选到了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你们猜猜他是谁呢? 这位高僧法号灵通,俗名金蝉。他原本无心听佛讲经,托身尘世历经种种磨难,在世俗中降生,遭遇了重重罗网。他在母腹中就已面临凶险,还未出生便遭遇恶党。他的父亲是海州的陈状元,外公是当朝总管。
他命中犯了落江星,顺流而下,逐浪漂泊。幸运的是,他与海岛金山寺有大缘分,被迁安和尚收养。 待他年满十八岁时,认了亲娘,便前往京都寻求官职。总管开山调遣大军,洪州剿寇诛杀凶党。
状元陈光蕊脱离了天罗地网,父子得以相逢,令人欣喜。 之后,他又得到当今皇帝的恩宠,在凌烟阁上留下了贤名。这位恩官不接受官职,一心愿做和尚,到洪福沙门将佛法修行。 他就是江流儿,法名叫做陈玄奘。
就在当天,众人推举出了玄奘法师。这玄奘法师自幼就出家为僧,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开始持斋守戒了。他的外公正是当朝的一路总管殷开山,而他的父亲陈光蕊,曾经高中状元,还官拜文渊殿大学士呢。玄奘法师一心不贪恋荣华富贵,只钟情于修行寂灭之道。
经过一番查探,发现他出身根源好,自身德行又高,各种千经万典,他全都精通,佛号仙音之类的,也没有一样是他不会的。 当时,三位朝臣便带着玄奘法师来到皇帝跟前,众人恭敬地行叩拜之礼,拜完后奏道:“臣等遵奉圣旨,选到了一位高僧,名叫陈玄奘。”
太宗听到这个名字,沉思了好一会儿,问道:“可是学士陈光蕊的儿子玄奘呀?”江流儿赶忙叩头回答:“臣正是。”太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道:“果然推举得没错呀,确实是个有德行又有禅心的和尚。朕赐给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这些职位。”玄奘赶忙叩头谢恩,接受了这大阐官爵。太宗又赏赐给他一件五彩织金袈裟和一顶毗卢帽。
太宗叮嘱他用心再去拜请有名望的高僧,把阇黎班首的位次排好,写好旨意,前往化生寺,挑选个吉利的日子和时辰,开始讲经说法。 玄奘再次拜谢领旨后离开,随后就到了化生寺里。他召集众多僧人,打造禅榻,精心布置,为做功德之事做准备,还整理好做佛事要用的音乐。
经过挑选,选出了大小有名望的僧人共计一千二百名,分别安排在上、中、下三堂。各个佛前该有的物件也都准备齐全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选定了这一年的九月初三日,这是个黄道吉日、大好时辰,便开始举办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陆大会”。
玄奘法师还写好奏表呈奏上去,太宗以及文武百官、国戚皇亲,全都在会期之时赶来赴会,大家拈香听讲。 只是不知道圣上心意究竟如何,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