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人不应该强行去消灭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真正的“真如”(事物的真实本质)也无需刻意去苦苦追寻。人本来就具有的自性,需要在佛前虔诚修行才能领悟。而对于“迷”与“悟”,它们并非按照先后顺序存在。一旦领悟,瞬间就能成就正果;若是执迷不悟,就会在无尽的轮回中沉沦。
倘若能在一念之间契合真正的修行之道,那么即使如恒河沙数般众多的罪孽与污垢,也都能尽数消除。
话说猪八戒、沙僧与那黄袍怪已经酣战了三十个回合,却始终难分高下。你说为什么会不分胜负呢?若单纯论打斗的本领,莫说是这两个和尚,就算来二十个,也根本不是那妖精的对手。
只是因为唐僧命中注定不该死,在暗中有那些护法的神灵庇佑着他。不仅如此,在空中还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他们都在暗中帮助着猪八戒和沙僧。
暂且不说猪八戒、沙僧和妖怪打得难解难分。再说被困在洞里的唐僧,此时正满心悲戚地低声哭泣,思念着他的徒弟们,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嘴里念叨着:“悟能啊,不知道你在哪个村子里遇到了好心的施主,正贪恋着人家供奉的斋饭;悟净啊,你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他,你们俩能不能碰面呢?
哪里想到我竟然遇到了妖怪,在这里遭受如此磨难!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们,脱离这大难,早日赶到灵山啊!” 就在唐僧悲悲切切、烦恼不堪的时候,忽然看见洞里走出一个妇人。这妇人走到定魂桩旁,扶住桩子,开口问道:“这位长老,你从哪里来呀?为什么会被妖怪绑在这儿呢?”
唐僧听到声音,含着眼泪偷偷看了一眼,只见这妇人看上去大约三十岁左右。于是唐僧说道:“女菩萨,你就别问了。我这是命中注定该死,走进了你们家,要吃就吃了我吧,又何必多问呢?” 那妇人赶忙说道:“我可不是吃人的。我家在离这儿往西三百多里的地方,那儿有座城,叫宝象国。
我是宝象国国王的三公主,乳名叫百花羞。十三年前的八月十五夜里,我正在赏月,突然被这个妖怪一阵狂风给卷到了这里,被迫和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这里生儿育女,这么多年都没能给家里传个音信,我实在是想念我的父母,却又无法相见。你又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被他抓住呢?”
唐僧回答说:“贫僧是奉朝廷之命前往西天取经的,没想到随便走走,不小心就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现在妖怪要把我和我的两个徒弟抓起来,一起蒸熟了吃呢。” 公主陪着笑脸说道:“长老宽宽心。你既然是去取经的,我可以救你。宝象国就在你去西方的大路上,你帮我带一封信给我的父母,我就叫妖怪饶了你。”
唐僧听了,连忙点头说:“女菩萨,如果您真能救贫僧一命,贫僧愿意为您做这个捎书寄信的人。”
公主一听,急忙转身跑到洞的后面,很快就写好了一封家书,仔细封好后,回到定魂桩前,解开了绑着唐僧的绳索。唐僧重获自由,双手捧着书信,感激地说道:“女菩萨,真是太感谢您的救命之恩了。贫僧此去,路过贵国,一定会把信送到国王手中。
只是我担心时间过去太久,您的父母可能都认不出这封信了,这可怎么办呢?您可千万别怪贫僧说这种没把握的话。” 公主安慰道:“长老不用担心。
我父王没有儿子,只生了我们三个姐妹。他要是看到这封信,肯定会有相认的意思。” 唐僧小心地把家书紧紧藏在袖子里,再次向公主道谢后,就准备往外走。这时,公主一把拉住他,说道:“从前门你可出不去!那些大大小小的妖精,都在洞门外摇旗呐喊,又是擂鼓又是敲锣,帮着大王跟你徒弟们打仗呢。
你从后门走吧。要是被大王抓住,说不定还会审问一番;可要是被那些小妖怪抓住了,他们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没准一下子就把你给害了。等我去大王面前,帮你说些好话。
要是大王放了你,等你徒弟来问情况的时候,找到你,你们再一起走也不迟。” 唐僧听了,赶忙向公主磕头致谢,然后严格按照公主的嘱咐,告别公主后,从后门悄悄溜了出去。他不敢擅自离开,而是找了个荆棘丛,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在里面。
话说公主娘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赶忙快步向前,走到洞门外,分开了一群大大小小的妖怪。此时,只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原来是八戒、沙僧正和那妖怪在半空中激烈地厮杀。 公主见状,提高嗓门大声喊道:“黄袍郎!”那妖王听到公主的呼唤,立刻抛下八戒和沙僧,从云端降落下来,随手把钢刀一扔,搀着公主关切地问道:“娘子,有什么事要说呀?” 公主说道:“郎君啊,我刚刚睡在罗帐里,睡梦中忽然看见一个身穿金甲的神人。”
妖怪好奇地问:“哪个金甲神啊?跑到咱们家门口干什么?” 公主接着说:“那是我小时候,在宫里偷偷对着神灵许下的一个心愿:要是能招到一位贤能的驸马,就去名山,拜访仙府,还要斋僧布施。自从和你成亲后,咱们夫妻恩恩爱爱,我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今天那个金甲神人来讨要誓愿,把我给喝醒了,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所以我急忙整理好妆容,来跟你说这事。没想到,一出来就看到定魂桩上绑着一个和尚。郎君,求求你大发慈悲,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那个和尚吧,就当是帮我斋僧还愿了。
不知道郎君你肯不肯答应呀?” 妖怪听了,笑着说:“娘子,你想得太多啦!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要是想吃人,到哪儿抓不到几个来吃?就这么一个和尚,能算得了什么,放了他就是了。” 公主又说道:“郎君,那就让他从后门走吧。” 妖怪不耐烦地说:“真麻烦。放他走就放他走呗,还管他走前门还是后门干嘛。”
说完,他一把抄起钢刀,大声喊道:“那个猪八戒,你过来。我可不是怕你,不跟你打,是看在我娘子的份上,饶了你师父。你赶紧去后门那里,找到他,往西方赶路去吧。要是再敢踏进我的地盘,我绝对不会轻饶!”
猪八戒和沙僧听到妖怪这话,就好像是从鬼门关被放回来一样,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两人赶忙牵过马,挑起担子,像老鼠一样匆匆忙忙地跑开了。他们绕过碗子山波月洞,来到洞的后门外面,轻声呼唤:“师父!” 唐僧一听就听出了他们的声音,赶忙在荆棘丛中回应。
沙僧立刻动手拨开草丛,把师父搀扶出来,急忙让他上马。 这一番经历,实在是惊险万分。唐僧差一点就被那凶狠恶毒的青面妖怪给害了,幸好有善良热心的百花羞公主出手相助。这情形就如同鳌鱼挣脱了金钩的钓缚,此刻正摆着尾巴,摇晃着头,自由自在地顺着波浪游动。师徒三人终于暂时摆脱了危险,得以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八戒在前面带头领路,沙僧在后面紧紧跟随,师徒三人走出了那片松林,踏上了大路。一路上,八戒和沙僧嘀嘀咕咕,不停地抱怨着,而唐僧则在中间不停地劝解。他们每到傍晚就找地方投宿,听到鸡鸣便早早起身看天色赶路。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走过了一个个长亭短亭,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走了二百九十九里路。 突然,他们抬头望去,只见一座繁华的城池出现在眼前,正是宝象国。
这宝象国真是个好地方啊! 天空中白云缥缈,道路悠长遥远。虽说此地距离大唐千里之外,但眼前的景物却格外富饶。祥瑞的云雾弥漫笼罩,清风柔和,明月高悬,仿佛在悠然招摇。远处的山峦高耸险峻,连绵起伏,犹如一幅展开的壮丽图画;潺潺流淌的溪水,飞溅起的水花好似碎琼乱玉。目之所及,是一片片阡陌纵横、适合耕种的土地,田野里密生的蕙草和鲜嫩的禾苗,预示着将会粮食充足。在那曲折的山涧边,有几户人家正在悠闲地钓鱼;在两峰之间,有人担着一担柴薪缓缓走来。
城郭高大坚固,仿佛金城汤池;家家户户,都透着悠然自得的气息。那九重高阁宛如宫殿般宏伟,万丈层台好似华丽的锦标。城中还有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等众多宫殿,每一殿都有着玉砌的台阶、金饰的地面,殿中排列着身着朝服的文官武将。
此外,像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等宫殿,宫中钟鼓齐鸣,管弦悠扬,仿佛将所有的闺怨春愁都一并驱散。 禁苑之中,娇艳的花朵带着露珠,如同美人匀净的嫩脸;御沟旁边,随风摇曳的柳树,恰似纤细的腰肢在翩翩起舞。
在那宽阔的大道上,有头戴冠冕、腰束玉带的达官贵人,他们仪容威严,乘着五匹马拉的车招摇而过;在幽静偏僻之处,也有手持弓箭的人,他们拨开云雾,一箭射中双雕,尽显英姿。 城中的花柳街巷,管弦声声的楼阁,洋溢着的盎然春意丝毫不逊色于洛阳桥。
唐僧这位前往取经的长老,回首望向大唐的方向,心中不禁百感交集,肝肠欲裂;而陪伴师父的徒弟们,在小驿站中暂时歇脚,旅途的疲惫让他们很快进入梦乡,魂梦悠悠。
师徒三人一路观赏,宝象国的景致美不胜收,怎么看都看不够。随后,他们带着行李和马匹,来到馆驿安顿下来。 唐僧独自一人步行到了朝门外,对负责阁门事务的大使说道:“我是从唐朝来的僧人,特地前来拜见国王陛下,想要倒换通关文牒,麻烦您帮忙转奏一下。”
这位黄门奏事官一听,赶忙快步走到白玉台阶前,向国王启奏道:“陛下,从唐朝来了一位高僧,希望能面见陛下,倒换文牒。”国王听闻是来自大唐这个大国的僧人,而且还是一位修行高深的圣僧,心中十分欢喜,立刻批准了奏请,吩咐道:“宣他进来。”
于是,唐僧被带到了金阶之上。他依照礼仪,行舞蹈之礼,高呼万岁,参拜完毕。两旁站立的文武百官,无不赞叹道:“不愧是大国来的人物,举止间尽显礼乐之邦的雍容气度!”国王开口问道:“长老,你来到我国,所为何事?”唐僧回答道:“小僧是唐朝的出家人,承蒙我大唐天子的敕命,要前往西方求取真经。
出发时原本领有文牒,如今到了陛下的国度,按道理应该倒换文牒。因此,小僧冒昧前来,惊扰了陛下,还望恕罪。”国王说:“既然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来让朕看看。”唐僧双手将文牒恭敬地捧上,展开后放在御案之上。
文牒上写道: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的唐天子发布此牒:朕自思德行浅薄,却继承了这宏大的基业。平日里侍奉神灵、治理百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早到晚都心怀忧惧。之前,朕未能救下泾河老龙,因而获罪于天地神灵,致使三魂七魄瞬间被拘至阴司,已然成为了无常的阶下之客。
幸而阳寿未尽,承蒙冥君开恩,放朕回生。为表感恩,朕广设善会,修建超度亡魂的道场。在这期间,感蒙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金身显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真经,能够超度幽冥中的亡魂,使孤魂得以超脱。于是,朕特意派遣法师玄奘,长途跋涉,历经千山万水,去探寻真经佛法。
倘若玄奘法师到达西方各国,望各国能顾念这份善缘,依照此牒放行。特此牒告。大唐贞观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文牒上盖有九颗宝印。国王看完后,取出本国的玉宝,盖上印章并签了花押,然后将文牒交还给了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