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新满脸歉意地连连鞠躬,声音里充满了懊悔:
“和导,实在不好意思,还有各位同仁们,这次都是我的过错,请大家多多包涵。”
他低着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
和崇明皱起眉头,表情严肃地看着叶文新说道:
“叶文新,演戏最忌讳带入其他情绪!你要专注于角色本身,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他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其他演员,发现他们并没有过多指责叶文新,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和崇明心里很清楚网络上那些关于叶文新的谣言。
身为一名演员,在娱乐圈这个复杂的环境里,难免会遭遇各种流言蜚语。
如果因为这么一点风吹草动就轻易被左右了情绪,那可绝对不行。
像叶文新这样容易受到影响的演员,让导演感到十分担忧。
万一哪天突然爆出个负面新闻,那么这段时间以来辛苦投入的拍摄工作恐怕就要前功尽弃了。
已经花费出去的大量资金又该找谁去弥补呢?
想到这里,和崇明不禁摇了摇头。
沉思后和崇明决定暂时先暂停这幕戏的拍摄,给大家一个喘息调整的机会。
“好了,大家先休息一下吧。咱们先换下一幕戏拍着。”
他向身旁的副导演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去好好安抚一下叶文新以及其他演员的情绪,确保接下来的拍摄能够顺利进行。
叶文新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这种糟糕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办法硬撑下去,所以也就不再逞强。
入不了戏,这是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
应岚那边也已经得知了网络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消息。
令他感到愤怒和无奈的是,经纪人竟然坚决不让他去澄清这些谣言。
经纪人一脸神秘:“时候未到。”
应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再不站出来发声澄清,引发的后果恐怕将不堪设想,绝对不是自己能够承担得起的。
他忍不住气呼呼地质问道:“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算时候?我是一名演员,我身陷舆论风暴之时,难道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不实言论继续传播吗?”
尽管应岚据理力争,但经纪人却始终不为所动。
经纪人掌管着他所有的工作账号,应岚自己能够自主的只有一个私人短视频账号而已。
更让应岚恼火的是,之前已经有好几次非常优质的通告机会,都是因为经纪人在关键时刻突然临时加价,最终导致合作告吹。
这次自己不能继续出演猪八戒一角这件事,应岚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番推测。
他愈发坚信自己的这个猜测绝对不会出错。这个所谓的经纪人,压根儿就不是真心想要捧红他,而是摆明了要来故意打压、毁掉他的演艺生涯!
艺人与经纪人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这样才算是最为正常且健康的合作模式。
应岚感到困惑和愤怒的是,为何自己的经纪人总是将他推向火坑呢?
这一次应岚不顾脸面,亲自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澄清视频。
这段视频所传达出的核心信息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从未收到过关于第二部影视作品的参演邀请;
其二,自从自己走红以后,工作安排十分紧凑繁忙,以至于在档期方面确实与该部作品的续集存在明显冲突。
应岚自认为自己在视频中的表述非常客观公正,毫无偏袒或隐瞒之处。
和崇明直摇头,应岚至今还像个被蒙在鼓里的傻瓜一样。
当初制作方在挑选饰演猪八戒一角时,首选人物始终都是应岚。
后来一些意外状况,找到应岚经纪人的那次沟通最终以失败告终,整个事情也就此被彻底搅黄了。
尽管如此,和崇明在此前并没有对应岚产生任何责怪之意。
这一回应岚所发表的声明,却着实让和崇明心里感觉有些不太舒服。
应岚有着和崇明的联系方式。
上一部戏两人的合作也是轻松愉快。
作为导演,和崇明不能跨过演员的经纪人直接联系演员,但是演员可以绕过经纪人联系他啊!
这应岚从始至终都没有联系过自己。
在和崇明看来,应岚对不能参演第二部戏是心存芥蒂的。
应岚发的声明一起点就很离谱。
他连自己受没受邀请都不去求实!
舆论点上,应岚更注重保护自己。
这让和崇明很失望。
应岚在这个行业还是太嫩了。
双方粉丝争论之时,应岚这么说不就坐实叶文新抢戏的事么!
原本想冷处理的和崇明不得不晒出邀请函和预签协议。
这两份证据摆出来,打脸的就是应岚。
你说没有邀请,我就拿出已经要请过的证据。
应岚没想到和崇明会发图澄清。
看到白纸黑字之后,应岚脸都绿了。
“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情况么?公司请你来带我,是想把我带进地狱么?”
应岚直接质问经纪人。
经纪人一点不惯着,“邀请过又怎样?还是一集10万的片酬?你愿意?”
愿意吗?
应岚自己也不知道。
走红之后他出席活动的费用都是百万起步的。
分成之后他能拿到30万左右。
这比演戏来钱快太多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挣五六百万,现在他真有点纠结。
经纪人露出一副满意的笑容。
“你看,就算他们邀请了,你也不会答应的,所以错的是他们,不是我。我只是为你争取更多的利益。”
应岚心乱了。
这个时候他突然后悔自己自作主张的澄清了。
啪啪打脸啊。
现在在发视频说信芳娱乐给得太少?
应岚不敢,这和自掘坟墓没有区别。
他敢这么说,电视剧领域就没他什么事了。
那些商业活动的金主更不傻。
自抬身价只会让投资者远离自己。
网络上的争论这时候也莫名消失。
演员片酬问题一直都是敏感话题。
不少暴雷的演员都是高片酬,低税,逃税引起的。
这是行业毒瘤,资本运作的结果。
当有话题被引导到这个话题。
资本自然会下场封禁话题。
没有流量,讨论度自然就没有热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