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和谐创新只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市委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上,李一凡开门见山,“新增张立成教授加盟湘亚医院,医学教育领域已经开辟了新的楼层。但基础教育领域的不均衡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市教育局长刘清远递上一份详细报告:“目前,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这九所学校。潇湘师大附中、市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作为‘四大’名校,每年的清北录取率都在1 0%以上,重点大学录取率超过85%。南雅中学、麓山国际中学、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和长郡梅溪湖中学为‘五小’,也均为省级重点中学,教学质量优异。但在这些优质资源集中的老城区。”
李一凡仔细翻阅各校的数据:潇湘师大附中成立于1905年,原名惟一学堂,百年来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市一中始建于1912年,是潇湘省最早的省立中学之一;长郡中学可追溯到1904年的长沙府中学堂,历史悠久;雅礼中学系列于1906年,以国际化办学特色闻名。这百年老校积淀形成了,但也形成了固化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
“随着半导体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新城区人口快速增长,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越发突出。”陈启明补充道,“中微公司、长鑫仓储等企业的高科技人才,主要是80后、90后年轻父母,孩子们都是上学的年龄。为了孩子能进好学校,必须在老城区买房,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发展的不均衡。”
“以潇湘师大附中”刘清远详细分析道,“学校不仅拥有一流的师资体系力量,还有完善的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发展平台。市一中实行严格的学生教学管理着称,长郡中学以培养创新能力见长,雅礼中学则在素质教育方面突出。这些学校各具特色,成就了完整的优质教育。”
“‘五小’也各有特色。”教育局副局长张明接着说,“南雅中学依托雅礼中学的教育资源,发展迅速;麓山国际是我市唯一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寄宿学校;明德中学以‘坚苦诚信’的校训着称;周南蕴中学有着传承的文化底蕴;长郡梅溪湖中学教育创新的成功。”
“长郡梅溪湖中学的经验值得积累。”李一凡说,“这个新思路不仅继承了长郡梅溪湖中学的优良传统,还结合新区特点进行了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优质教育资源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
刘清远详细解读了长郡梅溪湖中学的成功经验:“首先是体制创新,采用总校直管的模式,确保教学质量;其次是师资共享,通过轮岗制度,让老学科的优秀教师定期到新学科任教;是教学,结合新区产业创新,增设了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特色课程。”
“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李一凡强调,“第一,全面支持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四大五小’为龙头,在新城区、产业园区建设新统一,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标准。每个名校至少要建设一到两个新主体,让更多学生受益。”
“第二,建立创新机制。”李一凡继续说,“要让名校有动力办新主题,让优秀教师愿意参加新主题任教。要在教师住房、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
“第三,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名校教师必须到新调任教至少两年,作为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新调的年轻教师也要到老调岗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改革方案,市财政局长彭学文提出了具体的资金计划:“我们准备了30亿元的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其中15亿用于新主题建设,10亿用于提升教师待遇,5亿用于教学设施改善。”
“资金使用要突出重点。”李一凡说,“新主题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老主题,而是要结合新区特色,打造特色主题。比如半导体产业园附近的学校,可以增设科技创新实验室;生物产业园的学校,可以设置科学生命课程。要让新主题不成为名校品质,又是自己的特色。”
在半导体产业园区域,将由潇湘师大附中牵头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域,由市一中设立生命科学主题;在高新区,由长郡中学新建创新教育示范主题。
“教育布局要跟上产业发展。”李一凡强调,“我们引进这么高的人才,后续教育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新的规划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人口分布和教育需求。”
教育局提出了一个设想:在新学科探索“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与园区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合作,打造科技创新课程,让学生提前接触前沿科技,创新意识。
“这个想法很好。”李一凡说,“可以邀请企业的科学家来学校举办发布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验室,让孩子们培养科技创新的兴趣。这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市人社局局长也表态支持:“我们期待给新校区任教的教师提供特殊政策。包括提供人才公寓、赋予教育优先、优先解决队列工作等。要让新校区的教师有幸福感、获得感。”
正说着,一则好消息传出:雅礼中学已与半导体产业园达成合作,准备在园区建设新主题,将推出“未来科技”特色课程。这一消息立即在产业园内引起轰动,明显有企业表示愿意参与课程建设。
“要建立长效机制。”李一凡说,“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会议还研究了教师培养。每年新选派骨干教师赴名校进修,同时从全国招聘优秀教师,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教育局将与各大师范建立院校合作,为新管道输送优秀输送人才。
“教育均衡是每个人最大的民生工程。”李一凡强调,“要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不能因为家庭条件或居住地的差异影响孩子的未来。这不仅关系到教育公平,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
散会后,李一凡又专门召见了“四大五小”的校长们。
“各位都是教育战线的老兵了,星城的教育质量能有今天的水平,请你们的努力。”李一凡说,“但现在的形势要求我们有更大的担当。外表放得更远一些,不能只局限于一校一区的发展,而要为整个城市的教育均衡做出贡献。”
潇湘师大附中校长说:“我们已经组建了全面的新科目准备组,将选派50名骨干教师到新的科目任教。”市一中校长也表示:“新科目将复制老科目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标准,确保教育质量。”
当天下午,李一凡专门前往长郡梅溪湖中学。该所新利用三年时间就重点省重点中学行列,打造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星城样本”。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李一凡对陈启明说,“要让星城的教育事业专注‘高原’,也有‘高峰’。‘高峰’就是要继续保持‘四大五小’的品牌优势,‘高原’要通过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