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时间10月31日清晨,国际会议中心外,晨雾尚未散尽,淡灰色的光洒在玻璃穹顶之上。
“中微科技”五个英文字母,出现在会议签到背景板的第17行。
旁边是“ASmL”“Applied materials”“tokyo Electron”。
有人看到后皱眉,有人则惊讶。
但没人敢公然表示反对。
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作为“输入方”身份,参与核心工业标准预研会议。
不是“观察员”,不是“合作方”,是“参数建议制定人”。
站在队伍前头的是卫国——不再是那个从美方半导体巨头出走的技术专家,也不是那个因女儿被威胁而愤然投奔东方的科技难民。
他今天的身份,是中国核心设备企业国际技术输入代表。
随行的是三人团队,分别来自量子验证组、纳米工艺实验室,以及外交部对外技术事务组。
会议尚未开始,法国代表低声议论:“中微是怎么拿到议题提交权的?”
旁边德国代表回答:“他们提交了第三代刻蚀设备的单向脉冲控制技术模型……据说通过了外交审核。”
一个声音低低地说:“这意味着我们得考虑——他们的标准。”
沉默蔓延。
与此同时,大夏国潇湘省委。
赵建国准时出现在办公楼八楼会议厅,今天这场“省委人事工作协调会”,是由省委常委会临时加开的。
会议议题简单却敏感——组织部就“高风险地方主官干部”建立双备案抽查机制试点,拟将星城市列入首批。
文件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提交,看似中性,但谁都明白——这是对李一凡的机制试点的延伸“纠偏”。
所谓“双备案抽查”,就是组织+纪检双头审查,听起来合理,实则意图明显:借“规范”为由,再次从体制机制上敲打星城市。
参会人员神情各异,赵建国一言不发。
但当李永中发言结束,他却冷冷开口:
“星城市提交的机制建议已被国家政策机制组接收并并行立案,属于国家级观察项目。”
“我们潇湘省,如果要试点,不能挑中央正在推进的路线——这是常识。”
会议室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省委秘书长试图打圆场:“赵书记的意思是……”
赵建国盯了他一眼:
“我说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个试点,从提议到流程,没有经过书记会、常委会正式研议。你们谁批的?”
没有人敢接。
半小时后,这份“双备案机制”提议被当场“暂缓启动”。
李永中收起文件,脸色难看。
省委会议结束后,赵建国独自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
“他那边怎么样了?”
对面是中组部政策机制司一位常务干部。
“星城市的建议,进入讨论流程了。你放心,这件事我们有人看着。”
赵建国点了点头:“你们讨论制度,他要面对的是整条行政链。”
“我这边会挡着,但你们也得稳着。”
“他这人有脾气——逼急了,他不是要改革,是要重写。”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只回了一句:“我们看得出来。”
星城市市委大楼内,李一凡看着新华社刚发的海外专稿。
【日内瓦预研会议现场:中微科技提交新一代刻蚀工艺模型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赵斌站在他身边,眼神激动。
“书记,我们进去了。”
“这一次,不是跟在后面,是把我们的模型摆上去,让他们来审。”
李一凡却没笑,只淡淡道:
“进去了不算赢。”
“得看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们做的规则。”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能不能让他们必须接受。”
赵斌一顿:“您是说……星城市试点系统?”
李一凡点头。
“机制不是地方系统。”
“它必须在对抗中证明自己,是国家可以依赖的治理手段。”
同一时间,中微会议小组提交的《Sppt精确脉冲参数建议模型》正式进入讨论议程。
这是中微研发团队第一次在西方技术平台上对“传统微蚀刻节奏精度”提出异议,并提交全套工艺重建建议。
主持人脸色微变:“贵方提交的数据链并不完整,是否存在数据补充问题?”
卫国起身回答:
“我们提交的不是解释性模型,而是运算性方案。”
“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当场做演示。”
会议厅一片安静。
美国代表压低声音:“你们提交的是封闭系统,我们没法评估其可复用性。”
卫国冷笑:“这不是可复用问题,是你们根本不想被替代。”
旁边的外交部代表轻轻咳了一声,示意控制语气。
卫国却眼神凌厉:
“你们讲工业基础,我们给你基础参数。”
“你们讲技术公开,我们给你工程逻辑。”
“你们要说服力?”
“我们这套系统,现在,已经在一个市级单位的产业体系中运行一年八个月,支撑了四代迭代。”
他顿了一下,加了一句:
“它运行的城市,叫星城。”
全场安静三秒。
有人低声说:“这不是提交模型……这是在挑战整套制度。”
星城市办公厅当天下午三点发布专报:
“市委办公厅决定:将全市主要产业基金与财政拨款模型导入同步运算评估系统,建立‘准制度化模型结构备份库’。”
“作为地方治理经验,备份资料将同步报送省政府与中央政策机制评估小组备案。”
陈国威把文件送到李一凡办公室:“书记,他们还想找什么理由?”
李一凡接过文件,翻了几页,头也不抬地说:
“想打,就让他们明面来。”
“别搞那套盯人的下三滥。”
“星城不是地方试点,是中央观察点。”
“他们要是连这点都不明白,那我也懒得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