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刚躺到床上,苏漓便不自觉想起白日里的事。
若荣福公主果真不是真正的福星公主,那换走真正福星的人又会是谁?
当年皇后未生产前时,皇上也只得一个皇长子,那便是如今的宁王,萧贵妃的长子。
若皇后生的是皇子,自是对萧贵妃和大皇子的地位极为不利。
当然了,那时的皇上正值壮年,后面自也会有不少妃嫔会生出皇子,有要争夺皇位之心的妃嫔,自是不希望皇后生出皇子。
因而,想要杜绝皇后腹中孩子继承皇位的可能,后宫妃嫔皆有嫌疑,当然,嫌疑大小来说就是了。
总的来说,苏漓觉得,萧贵妃嫌疑最大。
而且还有一点,据说仁宣皇后与萧贵妃交情甚好,平日里,二人亲如姐妹,这也是为何,萧贵妃会与荣福公主如此亲近的原因。
苏漓却觉得,越是亲近之人,越信任对方,才越有机会做出出其不意之事。
不过这也只是她的猜测罢了,真相到底如何,只要没有对她不利,只要不妨碍她弄死荣福公主,她并不怎么在意……
一晃过去大半月。
荣福公主依旧被禁足公主不曾放出来,大理寺则一直在查她的事。
京城中每日都有新鲜事,关于荣福公主的流言,几乎已经听不见了。
一早,小五便兴致勃勃与她说今日小三子在茶楼听到的消息。
“夫人,您知道吗?听说那赵行文昨日已经与工部尚书的张二姑娘定亲了。”
苏漓挑眉:“赵行文倒是有本事。”
一个丧妻,还有个儿子,还曾欺骗过对方的寒门子弟,居然还能娶得高门贵女,可不是有本事、有手段么?
按原着里的情况来看 ,她觉得很可能还是他吃定了张如莹那个三观有毒的恋爱脑。
不过能得张尚书同意,这倒是在苏漓的意料之外了。
小五又接着道:“不过夫人,听说那赵行文不是娶张二姑娘,而是入赘。”
“哦?原来是入赘啊。”
也难怪张尚书一会同意了,原来如此。
可据她所知,赵行文可是家中独子啊,为了前途,还真是不择手段,连入赘都在所不惜。
“还有一事,再过五日便是昭明寺三年一度的讲经大会,夫人,咱们要去吗?”
“据说每三年的讲经大会都是由昭明寺的主持通明大师亲自开坛讲经,届时,会有很多香客前往,十分热闹,对了,奴婢听闻通明大师便是无恩大师的亲传大弟子……”
苏漓点头:“既然这么热闹,那到时,咱们去凑凑热闹也无妨。”
昭明寺是大晋国香火最旺盛,也最有名的佛寺,来京城这么久,她确实还没去过呢。
小五闻言欢喜道:“那奴婢这两日便备好香火一应物品!”
苏漓不由好笑,小五与小三子本就性子活泼,加上年纪又不大,自是喜欢热闹的。
突然又想起苏二的事,便问道:“你刚刚苏二情况如何了?”
距离上次他的脚出现疼痛,到去医馆医治,再到今日也有近一个月了,也不知他情况如何了。
说起这个,小五更是满脸欢喜:“大哥这两日已经能下地行走了,大夫说,若无意外,不出一个月,大哥便能完全好了!”
想到这两个月每次发月银,夫人都以他们做事有功给他们发双倍的月银,她便对夫人感激不已,她知道,那是夫人变着法给他们银钱医治大哥呢。
苏漓也没想到苏二这么幸运,也十分替他高兴,嘱咐道:“听说脚伤多喝骨头汤有好处,记得让翠红多给他炖些骨头汤,说不准好得更快些。”
小五感激道:“奴婢替大哥谢夫人。“
昨日去医馆时,大夫也是这么说来着,她还想着托翠红姐每日给大哥炖些骨头汤的呢,没想夫人已经为她想到了,夫人,真可好!
就在这时,肖叶进来禀报:“夫人,金珠姑娘来了。”
苏漓道:“请她进来吧。”
“是。”
不过一会,肖叶便领着金珠进来了。
金珠福身道:“少夫人。”
苏漓微笑道:“金珠姑娘,可是祖母有什交代。”
金珠恭敬回道:“少夫人,是老夫人这两日身子不爽利,让奴婢前来请少夫人去一趟。”
苏漓连忙关切道:“祖母身子不舒服,可请大夫了?”
“少夫人不必忧心,已经请了大夫了,大夫说休息几日便无事了。”
苏漓点头道:“还请金珠姑娘先回去,我随后便回府看祖母。”
“是,少夫人,那奴婢告退。”
金珠离开后,苏漓换了身衣裳便乘坐马车去往国公府。
国公府正院。
苏漓进去大厅的时候,老夫人正闭眼在大厅上首端坐着,银珠则在身后替她按着额头。
苏漓见情况不算严重,也放了心,不过还是关切问道:“祖母,您怎么样了?”
当初认亲之时,老夫人便对裴冀一味维护,毫无怀疑,认亲之后,对裴昭,对她也算不错,因而她对老夫人,还是很有好感的。
老夫人缓缓睁开眼,语气温和道:“别担心,都是十几年的老毛病了,休息几日也就没事了,只是有一事,要你帮帮忙。”
“祖母您吩咐便是。”
只听一旁的金珠道:“再过五日便是昭明寺三年一度的讲经大会了,每次讲经大会前,老夫人都会亲自亲自抄经书,到时供奉到佛主面前,以示虔诚,这几日因为身子不爽利,老夫人无法抄经书,便想托少夫人帮着抄经书,也顺道打理之后要去昭明寺的一切事宜。”
苏漓应道:“祖母放心,这些事便交给我,您安心歇着。”
抄写经书不是问题,至于打理要去昭明寺的事宜,苏漓知道,这些事嬷嬷自会打理,她只看着便行了。
老夫人点点头,微笑道:“好孩子,这几日便辛苦你了,一会,让金嬷嬷带着你去我得书房抄经书吧。”
“是……”
目送老夫人进卧房歇下,苏漓才跟着金嬷嬷去往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