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元年,被软禁在南宫云台的窦太后溘然长逝。
有人于朱雀阙上公然书写文字 ‘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毫不留情地指责宦官专权乱政之恶行。
这一举动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得宦官们大为恼怒。
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借机大做文章,妄图将这把水搅得更浑。
刘宏受其蛊惑,当即下令司隶校尉、河南尹等相关官员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一时间,京城之内风声鹤唳,太学生千余人被无端牵连入狱。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
苏熙武身着一袭庄重的朝服,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愤怒。
他看了看身边几位同样神色凝重的大臣,微微点头,率先站了出来。
苏熙武拱手向刘宏说道:
“陛下,此次大规模搜捕太学生之举,实乃不妥。如今并无确凿证据证明这些太学生与党人有关,如此盲目抓人,恐寒了天下学子之心啊。”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大宦官曹节便尖着嗓子阴阳怪气地说道:
“定国公,你这是何意?朱雀阙上公然指责我等,必是有人背后指使,这些太学生整日议论朝政,难保不是同党。陛下下令搜捕,那是英明之举,你莫要在此胡言乱语。”
苏熙武怒目而视曹节:
“曹公公,你莫要血口喷人。所谓证据,当是实实在在,而非凭空臆想。这些太学生皆是我大汉未来之栋梁,怎能仅凭你的几句猜测,便将他们打入大牢?”
曹节气得脸都变了形:
“陛下,你看看这定国公,分明是在袒护这些乱党。如今局势危急,若不严厉惩处,恐生更大的祸端。”
刘宏坐在龙椅上,有些犹豫不决,他看了看苏熙武,又看了看曹节:
“定国公,你可有什么依据说这些太学生是无辜的?”
苏熙武听见刘宏这样说就知道还有希望,当急向前一步,说道:
“陛下,臣虽无直接证据证明他们无辜,但也无证据证明他们有罪啊。如今只是因为有人在朱雀阙书写文字,便将罪责强加于这些手无寸铁的太学生身上,实在难以服众。”
这时,一旁的中郎将皇甫嵩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定国公所言极是。我等身为臣子,当以社稷为重,以公正为本。如今这般做法,不仅会让天下人对陛下的圣明产生质疑,也会让真正的幕后黑手逍遥法外。”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叔父皇甫规也是一名名将,曾在苏熙武手下任职。
皇甫嵩曾北地太守,因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被皇甫规引荐给苏熙武,苏熙武对皇甫嵩的才能也十分赏识,经过一番考察,举荐他担任中郎将一职。
曹节见又有大臣帮腔,更加气急败坏,他手指着苏熙武等人,骂道:
“你们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竟敢公然违抗陛下的旨意。莫不是你们就是党人的同谋,故意在此阻挠查案。”
苏熙武听到曹节如此说,大声说道:
“曹节,你休要在这里无理取闹。我苏家世代忠良,也是你能污蔑的?”
苏熙武怒目死死地盯着曹节,那眼神仿佛要将曹节生吞活剥。这让曹节不禁打了个寒颤,一股寒意从脊梁骨直蹿脑门。
他心中一凛,尽管当下仗着对刘宏的牢牢掌控,又有宫廷护卫在侧,若狠下心来确有能力取苏熙武性命,但他却不敢轻举妄动。
苏家在世家大族中树大根深,威望极高,犹如一棵参天巨树,庇佑着无数士子。在民间,苏家更是被百姓们传颂为忠义的楷模,声名远扬。
一旦他贸然对苏熙武下手,无疑是向整个士大夫阶层宣战,到时候,朝堂内外定会群起而攻之,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更何况,云梧苏家手握勤王之权,这是光武帝赐予苏家荣耀与重任。苏熙武身为苏家在朝堂的重要布置,若惨遭横祸,苏家必定会以“清君侧”之名,率领勤王之师浩浩荡荡地杀进京城。
到那时,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根本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想到这里,曹节尽管满心怨恨,却也只能强压下心头的杀意,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眼神闪烁,不敢再与苏熙武对视。
刘宏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苏熙武与曹节剑拔弩张的这一幕,只觉一股无名火在心头乱蹿,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烦闷不已。
朝堂之上的紧张气氛如同一团乱麻,让他本就不怎么清明的头脑愈发混乱。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站在朝臣之列的司徒袁隗,眼神在苏熙武和曹节之间来回游移,似在权衡着什么。
只见他轻轻吸了一口气,缓缓迈出步子,双手整理了一下官服的袖口,而后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
袁隗向来秉持着两边都不得罪的处世之道,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小心翼翼掌舵的船夫,只求安稳。
在这波谲云诡、混乱不堪的朝局里,他心心念念的就是保全袁家,让家族能够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中平稳度过。
所以,他常常在朝堂纷争中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就像一位耐心的调解员,试图抚平各方的矛盾和冲突,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与平衡。
此刻,他站出来,心中盘算着如何用巧妙的言辞化解这剑拔弩张的局面。
袁隗拱手说道:
“陛下,如今此事确实需要谨慎处理。定国公等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若一味地大规模搜捕,恐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臣以为,可先从朱雀阙书写文字一事入手,仔细排查线索,找出真正的幕后之人。至于这些太学生,可先将他们释放,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定论。”
刘宏听了袁隗的话,沉思片刻后说道:
“袁爱卿所言有理。那就先按你说的办,停止大规模搜捕,将太学生们释放,待查明真相再行处置。”
曹节原本微微仰着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笃定。此前他在朝堂上极力进言,妄图说服刘宏继续对太学生和士人进行打压,自认为凭借着平日里在刘宏面前的话语权,皇帝会顺着他的意思做出决策。
然而,当听到刘宏说出这番话时,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强忍着心中翻涌的怨气,缓缓低下头,做出一副恭敬的样子说道:
“陛下圣明,臣遵旨。”
在低头的瞬间,曹节心中已然明白,如今刘宏还没有完全被他掌控,像今天这样违背他意愿的情况,绝不能再次发生。
他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必须加大对刘宏的掌控力度,绝对不能让到手的权力有一丝旁落。
此事之后,京城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原本紧闭的牢狱大门打开,那些被关押的太学生们一脸疲惫却又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相互搀扶着走出牢狱。
而曹节回到自己的居所后,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身边的亲信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曹节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哼,苏熙武坏我好事,此仇不报非君子。”
但话虽如此,他也清楚,若再次贸然大规模抓捕士人,定会引起众怒。况且苏熙武那日朝堂之上显露出来的杀意和苏家背后的势力,让他不得不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