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听到了一些有关战争的小道消息,那就是二十二号发生了很特别的战事,某军改换了阵营,直接跑对家阵营里去了,导致战事发生了质的变化。这让明慧有点摸不着头脑,而老百姓似乎不关心这个。生活的齿轮缓慢得继续转动。
黄氏接到了一封新的家信,是远在南方的大儿子来要钱的信,说是有个急事要求给他寄两千块钱。这可是让黄氏有些为难,有急事?什么急事啊?两千块也不是小数目。黄氏上一次给他寄过一只机械腕表,本来明慧送了她一只机械女式腕表,但黄氏拒绝了,她要了一只男士表给自己的长子寄去了。而且每个月都给老大寄三十块钱生活费。等明慧下课回家黄氏拿出信来给她看想听听明慧的意见。明慧缓缓得看了一遍之后又仔细看了看落款,“这个是上个月的发出的信了。”明慧说,许是战事的原因耽搁了时间。不过霍家院子安装了电话的事,在这里安电话的第一个月就去写信告诉“大哥”了。所以是什么急事呢?如果真是急事不是打电话快些吗?
“我看不如叫二哥回来一起参详一下。”明慧说。钱倒不是大事,就是黄氏估计是担心有危险。大哥上的是军校,这个是以前霍老爷的主意,主要是姐夫陆将军极力推荐。要按黄氏自己可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去打仗,还有姐姐陆夫人劝了她说是以后多半不太平,不如进军队博个前程,日后好支撑门户。
“你说得是”黄氏点头说。叫刘勇去给霍永诚打电话叫他回家。
霍永诚最近算是比较乖,没有天天搞失踪,一听说母亲叫他就马上回家来了。听母亲说完原委又看了信,“大哥不会出事吧?”他抓了抓头说。他没上过新式学堂,不是很了解军校,大哥的急事是什么也猜不出来。
“要不我去一趟南方看看大哥去!”霍永诚说。其实他想出去见识见识,广里他还没去过呢!
“我看大哥出不了事,军队自己有枪又都是壮小伙能出什么事?多半是缺钱用了。我让葛掌柜汇笔钱给他就行了!”明慧说。
黄氏也不放心让二儿子单独跑到千里之外去 。“这个学校有电话没有?长途电话?或者打个电报呢?”明慧说,这个急事都小一个月了急也急不到哪儿去。
“我明天去给大哥打电报约个时间让他等着我给他打电话!”霍永诚说,电报费用很贵是论字收费的,不适合长篇大论,约个通话时间,还是长途电话更能说明白。
“那就先这么办!”黄氏说。
“明年大哥就要毕业了吧?”明慧说,她记得那个日后着名的某浦军校好像有好几届毕业生都没上足四年而是提前毕业了,加入战争的行列。“要不要考虑让大哥回来?”明慧说。黄氏的意见自然是让老大回燕京来,她可不想让儿子留在南方。她还想最近给二儿子相亲,但霍永诚不肯去。
明慧最近下了课都是去“静漪园”看进度,最近白楼内部的水泥铺地已经完成了,先铺得四楼地面水泥已经干了,开始铺木地板。各层都是有暖气设置的,这个暖气是电热的,设备都是现代采购的,幸亏民国已经有电力公司和电工。这回发电机也用了现代采购的大功率发电机。明慧要争取让工人们加快家进度,最好十一月就能入住。
明慧给那个崔九带的小孩“七宝”买了十多只小鸭子让他喂着,看看长大了可以放在湖里也算是一道风景。看看能不能定一艘花坊到明年春天游湖用。崔九也让他先在门卫室发光发热。退伍的老韩看后门,崔九看女子职业学校和‘静漪园’之间的门,他还可以一边看门一边教“七宝”识字念书。
骆五爷从郊区返回来又开始继续在内城安装机械水泵。经历了前一段没有水车送水,这个机械水泵的安装生意还更红火了。就是各个胡同的公共井台附近各地商会都赞助了给装上水泵。生意预约到三十天后了。
邻居房大奶奶最近又给黄氏介绍了一个个针线上人也就是大家院子里刺绣裁剪的丫头。这个丫头叫金铃已经十八岁了,在大宅门里待了五年,今年才从主家出来,她家里妹子挺多,父亲已经没了,母亲还在,但她母亲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可挣不上什么钱养不活五六个孩子。她女红最拿手,在大宅门里也学到了不少裁剪的功夫,她自己不愿意再和原来的主家续约,出来以后可以找一家待遇丰厚的主家干活。这个再找一个针线上的人还是明慧的建议。黄氏前一段时间做了十个干粮袋,还花了三天时间。黄氏一贯养尊处优,缝纫功夫算不上精,其实她的大丫鬟锦兰绣花很不错,但她会打算盘,也会记账管理小丫鬟,但丽景建筑太需要她了,不能天天陪着天天在家里。墨菊、墨香岁数太小了,再说这两个本来就是学得灶上功夫。对其他业务不精通。所以托房大奶奶介绍个在缝纫上得力的。这金铃鹅蛋脸大眼睛容貌俏丽,就是皮肤有点黑黄,梳一条黑油油的大辫子。穿一件蓝色斜襟大褂,下身是一条绣花的阔腿裤子,脚上踏着石榴石的绣花鞋。收拾得很是干净利落。黄氏给了她一些布料和图案,让她绣个帕子试试,她就手脚麻利现场裁成正方,细心用丝线包了边,又取了石榴多子多福的口彩,绣了一副石榴图。黄氏一看她的绣工就知道她是个能干的,就算是通过了面试。和她说好在霍家至少要干六年,现在每月二十块钱,试用期三个月。三个月后给每月三十块钱,以后根据工作情况还会继续涨工资。问她是不是同意,如果同意就要签一个协议。金铃来得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她家里离这里也不远,霍家也是良善人家,工资待遇也不错就立刻同意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