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明慧看墨菊从文太太家回来了问她:“文先生可在家吗?”
“文先生还没回来,只有文太太、孩子和那个看孩子的老妈子在。”墨菊回答。
“你再拿一碗饺子去给高家送去!”明慧说。
“是曾静姐姐家,我这就去一趟”墨菊说。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个老风俗,但同时也是一个考验。别说是肉,就是白面也不是谁家能天天吃的东西。日常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面俗称棒子面,还有红薯面、红薯干,连小米、大米都比较贵。有得人家是一年割一次肉的,如果自己家连根葱也种不得那吃白菜、萝卜也得花钱,有人家就舍不得。餐桌上能见到的估计就只有一碗棒子面粥加一个红薯,或者一个棒子面窝头。有的家庭主妇能挖野菜能吃点野菜团子,就是这个也是不管饱的,一人一份,家里的壮劳力多吃,老人孩子少吃。所以并没有人挑剔食物不好吃,但凡不是没有得吃都得谢天谢地。
赵家今天也吃饺子,今天一早芝芝妈去割了一条两指宽的一条猪肉,下午洗了一颗白菜剁馅包饺子。今天家里的孩子下午都有课,但也是差不多三点半就下课了。赵芝芝、赵倩倩、赵婉婉、赵琪琪放学回来都帮着擀面皮、烧火做饭。这个赵倩倩和赵琪琪是赵秀才姨太太生的女儿。赵芝芝的妈生了三个女儿,除了赵芝芝之外还有赵婉婉、赵蔓蔓,小女儿赵蔓蔓还没上学。姨太太生了两个女儿是赵倩倩和赵琪琪,还有赵家的唯一一个男孩赵盛宗,这孩子五岁半,可是赵家的宝贝疙瘩,赵老太太的心尖子。
这一天晚上的饺子吃了,但都没吃安生。因为肉和白菜不多,馅里还加了些挖得野菜,把粮食袋子里的白面都用了,包得饺子也就不到七十个,这里得单给赵秀才留下二十个,他是家里唯一挣钱的人得保证他吃饱了。赵老太太十个饺子,孩子们不论大小都是五个饺子。一共六个孩子,这就是三十个饺子,剩下的饺子就不够分了,还不到十个饺子,还得分两份。姨太太徐丽做饭的时候根本没帮手,她可不爱看老太太的脸色。虽然她生了赵家唯一的孙子,但她不爱做家务也不伺候老太太,赵老太太依旧看不上她。赵老太太心疼孙子把自己一份饺子拨了一半给自己的孙子吃。
赵秀才下班回家来带来一包卤猪头肉,一包花生米直接去姨太太徐丽的西屋,他日常要每天喝一杯小酒,让姨太太给他烫酒。老太太日常唠唠叨叨,赵秀才也不想去堂屋吃饭,这一帮孩子都是讨债的,哪一个不得花钱,看着就头疼。小女儿赵蔓蔓也快要到上学的年龄,又是一笔学费。后边还得给儿子准备学费。前一段时间传言打仗,各处关门闭户的,粮食又天天涨价,这市面萧条得很,要不是女儿的同学接济了粮食,这十口人就得挨饿。他每个月八十块大洋,但家里人口多,吃穿就不是个小数目。他太太高氏跟他说想着把大女儿嫁了,他倒不急,尤其是这个暑假赵芝芝挣了一百多块钱,把女儿嫁了收一笔聘礼也不过几百块钱,所以他想着大女儿也快毕业了,如果每月都能挣到这个数,家里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赵秀才看见徐丽的份例只有三个饺子不由得心头火起,要去找高氏理论。徐丽拉住了他,“大太太那里也没有富裕的,我等会儿喝一碗粥垫吧垫吧就行。”她儿子肯定能吃饱了,她这里赵秀才不会看着她饿着。
赵秀才坐下把猪头肉和花生米往对面推了推,“去拿酒来,咱们一起喝一杯!”
堂屋的赵芝芝也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往她妈妈的碗里拨了三个。高氏不让:“你自己吃吧,我喝一碗粥就饱了。”这两个月粮食蔬菜都在涨价,每个月二十块钱伙食费已经要撑不住了。这里边徐丽还基本是自己单独吃饭。徐丽早上起不来所以不和大家吃早饭,晚饭一般是和赵秀才一起吃。她只有中饭自己开火,西屋自己有个小厨房的灶头。高氏想着赵芝芝明年就要毕业,她继续在碧云轩店里卖衣服挣得也不少,就算是熬出来了。小女儿明年就七岁了也该送学校去念书了。她买了几斤棉花还有一匹花布准备给赵婉婉、赵蔓蔓做新棉衣。赵芝芝碧云轩店里给做了统一的新棉袍制服,她就省了一笔钱。赵芝芝每周末休息都去碧云轩店里上班,平时下午没课也经常去帮忙卖货。
高氏还想着得问赵秀才要钱,因为他们家里这一冬天烧得煤和劈柴还没有买呢!
霍家院子的一众人今天都吃了个饱,不限量,只要你能吃得下。吃到一半霍二少爷也来了,墨菊招呼他,又给他扑打灰尘,让他进堂屋去。石竺给端上一盘肉馅饺子一盘韭菜鸡蛋馅的饺子。
最近明慧给他派了个任务,让霍永诚和赵英兰把十万件军大衣从西什库库房给段老头送去。赵英兰手下有几辆卡车,几个教练还有学了一个半月的学员,他们也上过多次车,这次让他们跟师傅一起送货。霍永诚最近也一直和赵英兰学车,明慧想着他在碧云轩领生活费不能天天让他太轻松了。他们四辆卡车运送了好几天才把货送完,这几天饭都是带了干粮带着水壶在路上吃,也让学员提前体验了一下卡车司机的生活。这次带的学员也只带了想留下当货车司机的这一部分人,几个只是想学会了就去追求美丽姑娘的公子哥都没带。墨菊年纪太小也没让她去。
霍永诚跟了这几天车下来就歇了两天,他才发现这货车司机的工作也不是好干的,太辛苦了。他学开车的本意是觉得这个真帅,包括以前的一些朋友买了新车意气风发,漂亮的小姐们看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