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低头把每个菜都仔细尝了尝,又抬头看了看水牌。
墨菊正吃了一口她点的‘毛豆腐’,看小姐若有所思忍不住问:“小姐觉得这菜还合口吗?”
明慧看了她一眼问:“你们都说说,他家的菜如何?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嗯,对我来说有硬菜就好,这个鱼咸了一点,但味道我喜欢,虽然闻起来确实有些味儿。”韩青低着头吃,好不容易腾出一张嘴说话。
“我是觉得菜好,就是这价钱挺贵的……”墨菊压低声音说。
“这家是老店,菜做得挺地道,这老客也多,店家服务也很周到了,价格就没办法,这燕京城的冬天,万物滕贵,见绿都难……”李德胜说。
“这冬天吃鱼、吃肉,这蔬菜除了白菜、萝卜还有些什么吃的?”明慧看着水牌问。明显配菜里都是干菜,用的荷叶什么的也是夏天留下来重新泡发的。水牌上有的除了白菜、萝卜、窝瓜之类的就是木耳、蘑菇、虾米、海带、火腿之类的干货。
“也就豆芽之类的能自己发着吃,以前王府的庄子上还有能发韭黄的,不过在屋里的大炕给保温,花费可不小。”李德胜说。
“嗯,苗芽菜,也不错了!”明慧说,她刚才在想着“二哥”的涮肉馆子难道就不需要点青菜吗?全是肉,会不会腻得慌啊!
“这冬天能吃口新鲜菜,那当然好,就是这不是逆天时吗?”李德胜心想。
韩青是知道明慧在‘静漪园’有个菜棚,但产量不大,而且确实要烧煤保暖,但他素来不喜欢蔬菜,就一直不在意。冬天如果能吃一季的肉多好。
墨菊家里穷,在她心里想的就是能吃饱了饭就不错,这菜等到春夏再吃也不迟。
李德胜却心中一动:“二少爷那个涮肉馆也可以配些小菜,这个天气也清清口,也算是个特色!”他家里有个小几岁的弟弟,正想着求明慧让他进来谋个差事,如果二少爷的生意好,大概还要再用伙计。本来他老娘听他说开车好,是想着让他兄弟也学一下开车,跟着车队跑运输能多挣钱来着。不过这个兄弟岁数不大,现在车队跑关外,风餐露宿得不仅辛苦,还危险,他老娘又有点舍不得。再说这学车也得一笔钱,拿出来也肉痛。李德胜说看看有什么合适得差事,一定去替兄弟打听安排,这才安抚了老娘。
“嗯,这倒是个办法!”明慧说,不过她这‘静漪园’里的温室产量不行啊,说不得还得回到现代去买菜,菜这东西不易保存,自己年底也忙得很,未必能兼顾得上。不如先让“二哥”自己发挥一下,看看他这个生意到底捣鼓得怎么样。
几个人一边说,一边吃,这就吃得差不多了,大厅的上座率还挺高的,起码上了八成人。还有些上了楼上去了,楼上还有雅间。不过一楼确实没几个女客,单身女客更是一个没有。大概要是有女客也都要上楼找清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