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听了这话后,不禁愣住了,然后缓缓地转过头去,目光紧紧锁定在了那个看似普通的箱子上。他微微皱起眉头,开始仔细地打量起来,嘴里还喃喃自语道:“不就是个箱子嘛,看起来确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啊……”
站在一旁的张希安则显得有些急切和好奇,他一会儿瞅瞅这边,一会儿又瞧瞧那边,似乎想要从这个平凡无奇的箱子身上发现一些端倪。突然,像是灵光一闪一般,张希安眼睛一亮,迅速将手伸进箱子里,把里面的金饼全都一股脑儿地拿了出来。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箱子倒扣过来,举起右手,用手指关节轻轻地敲击着箱子的底部。只听见“咚咚咚”几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张希安兴奋地喊道:“是空的!这里面肯定有古怪!”
然而此时的张希安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运足力气,猛地挥出一拳,狠狠地砸向了那只木箱。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箱子瞬间被砸得四分五裂。果然不出所料,在破碎的木板中间,赫然躺着几张泛黄的信筏。
父子二人见状,急忙凑上前去,两颗脑袋紧紧挨在一起,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神秘的信筏。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张,仔细阅读起来。渐渐地,两人脸上都浮现出惊讶之色,因为这竟然是山匪们在过去三年内与一个姓崔之人往来的通信记录。张志远疑惑地嘟囔道:“姓崔?这人会是谁呢......”张希安略有疑惑,县令姓张啊。也不管这些,四五张信件很快读完,张志远不愧是读书人,按照自己理解,再根据信纸的陈旧程度,将信纸依次排列。
第一封大抵是在安抚山匪“大兄莫急,待我站稳跟脚,就着手处理你的事。阅后即焚。”第二封“大兄,还望见谅,那些人并非蠢虫,我尽快安排。阅后即焚。”第三封“大兄,你的事安排妥当,还望小心行事,不可大张旗鼓。阅后即焚。”第四封“大兄,你如此反复,我崔某大不了玉石俱焚,你我二人黄泉路上作伴!”第五封“大兄何苦如此逼我?我已尽力而为,奈何事与愿违,等时机到了,我自会帮你,阅后即焚。”
五封信,很明显看得出来,这姓崔的有把柄落在大当家手上,不然态度不会如此低声下气。但是反过来想,这姓崔的定然有些本事,不然大当家也不至于一直写信要他帮忙。
就在此刻,张希安犹如被架在了熊熊燃烧的火炭之上,左右为难。他紧紧握着手中那沉甸甸的五封信,心中不断地纠结着:究竟该不该将这些信件呈交给王县丞呢?若不交出,自己的良心将会备受煎熬;可若是交出去,又该如何向王县丞解释这些信件的来历呢?要知道,王县丞可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的角色!
一旁的张志远见儿子如此苦恼,忍不住开口劝说道:“儿啊,俗话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就此作罢吧!有时候,当个傻乎乎的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里面牵涉甚广,而且那大当家都已经命丧黄泉了,如今更是死无对证啊!咱们要是不小心卷入其中,恐怕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呀!”说完,张志远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张希安听了父亲的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确实非同小可,就连王县丞恐怕也难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后果。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他无奈地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好吧,那就……算了吧。”然而,尽管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完全释然。
张希安愣在原地。是啊,若是真出事了,现在的张家肯定就没了。张希安蹲在地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他有一种无力感压抑在心里,很是难受。张父上前拍拍儿子“习惯就好了,习惯就好了,小时候你总要长大,其实长大了,并不快乐。”
“爹”张希安说,“我记得当初你说过离老木头远一点,为啥?”“怎么突然问这个?”张志远有些疑惑,“还能因为什么,你别看他老,他可是皇城司的人,要是被他抓到把柄,他可是六亲不认的!皇城司抄家灭门的事可是常做。。。。。儿啊,你莫不是。。。。?”张父说着说着,就惊呆了。
张希安点点头,看向张父“爹,我想赌一把,你跟娘,还有黄姑娘先走,我去!”“去不得,去不得啊,儿啊,你疯啦,当初我们张家被人诬陷,几十年的心血直接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你爹我装疯卖傻,你娘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保住张家跟你啊,你这一去,九死一生啊,去不得去不得。”此时张希安已经听不进去父亲的话,他觉得自己理应如此去做,“爹,成不与不成,就看天意了。若是事成,我便去寻你们,若是不成,你们千万不要回来。”
说罢,张希安把五封信揣进怀里,离开密室,走出家门,张父拉扯不住,只得在原地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