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内,秋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地面上,光影斑驳,映出一片宁静。书案上堆满了奏折与书籍,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太子赵治身着明黄色常服,端坐在书案前,手里拿着一卷书,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韦睿(小尾)身着一袭青衫,恭敬地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叠书籍,静静地等待着太子的吩咐。窗外,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为这庄重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生气。
太子抬起头,目光落在韦睿身上,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放下书卷,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韦睿,你近来跟随冉性大师习剑,可有进展?”韦睿连忙躬身回道:“回殿下,韦睿初学剑法,虽尚不熟练,但大师教导用心,韦睿不敢懈怠。”他的声音谦逊,透着几分感激。
太子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剑法乃外功之基,固然重要,但内功才是根本。孤近日与皇姐商议,欲让你拜见国师苗长生,学习道家内功‘太上感应心经’,你意下如何?”韦睿闻言,心中一震,忙道:“殿下,韦睿何德何能,能得国师指点?”太子微笑道:“苗长生乃当世高人,他的内功心法独步天下。你既有心习武,内外兼修方能有所成,孤已为你写好名帖,明日便可前往。”
韦睿接过太子递来的名帖与拜帖,恭声道:“谢殿下栽培,韦睿定不负期望。”太子摆手道:“不必多礼,孤已命人备好车马,你明日一早出发,去鹿鸣山湛云观拜见国师。”韦睿行礼退下,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暗想,前日才随冉性大师习剑,今日又得此机缘,真是天大的恩赐。
回到住所,韦睿小心翼翼地将名帖与拜帖放在案上,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月色,满心欢喜。他想着明日就要去拜见国师,不禁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不一会儿,韦睿躺下,却久久难以入睡。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湛云观的样子,以及国师的容貌。他想着,国师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会不会很严厉?自己能否顺利学到内功?
辗转反侧间,夜渐渐深了,韦睿终于在疲惫中沉沉睡去。梦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湛云观中修炼,感受到了那股强大的内功力量在体内流动。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韦睿身着青衫,带着名帖与拜帖及一并行李,登上太子安排的车马,前往鹿鸣山。车马缓缓驶出东宫,穿过喧闹的街道,渐入郊外。韦睿坐在车内,望着窗外田野,心中思绪翻涌。他回想自己在东宫的日子,从寒门子弟到如今得太子青睐,又有机缘习武修道,实属不易。
车马行至鹿鸣山脚下,韦睿下车抬头望去,只见山势巍峨,林木葱郁,一条石阶小径蜿蜒而上, 不知神秘湛云观隐藏于云深何处。山风吹来,夹杂着松涛之声,他深吸一口气,沿着石阶缓步而上。沿途景色清幽,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韦睿心中不禁感叹:“此地果然是修道圣地,难怪国师在此隐居。”
走至半山腰,他停下脚步,远眺群山,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暗道:“若能习得内功,日后必能更好地报答殿下与公主。”他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湛云观门前。观门古朴厚重,门前一块石碑上刻着“湛云观”三字,笔力苍劲。
他站在门前,心中有些紧张,又满怀期待。这扇门后,或许就是他修道之路的起点。他整理好思绪,抬起手,叩响了门环。
门环扣击门板,清脆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不多时,门缝微开,一个身着道袍的小道童探出头,目光落在韦睿身上,问道:“来者何人?”韦睿恭敬行礼道:“在下韦睿,奉太子之命,特来拜见国师苗长生,烦请小道长通传。”他从怀中取出拜帖与太子名帖,双手递上。
道童接过名帖,扫了一眼,点头道:“原来是太子殿下派来的,请稍候。”说罢,他关上门,进去通传。韦睿站在门前,环顾四周,只见院内古树参天,隐约可见亭台楼阁,透着一股清幽之气。他心中暗生敬意,忖道:“国师居于此地,果然非凡。”
片刻后,观门再次打开,道童走出来,微笑道:“韦公子,国师有请,请随我入内。”韦睿点头,跟随道童穿过前院,步入观内。沿途青石小径干净整洁,两侧花草修剪得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他心中愈发恭敬,脚步也放得更轻。
道童领着韦睿穿过一道月洞门,进入一个静谧的小院。小院中有一棵古柏,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者。道童停在一间雅致的殿堂前,轻声道:“国师正在殿内等您,请随我来。”
韦睿随道童走进此间殿堂内,殿内香烟袅袅,一名中年男子端坐蒲团之上,双目微闭,似在冥想。他身着道袍,面容枯荣,皮肤微黄泛白,宛如干枯树干,却透着一股超凡气质,正是国师苗长生。道童轻声道:“国师,韦公子到了。”苗长生缓缓睁眼,目光落在韦睿身上,微微点头道:“你便是韦睿?”
韦睿连忙上前跪拜:“在下韦睿,见过国师。”苗长生摆手道:“不必多礼,起来吧。”韦睿起身,恭敬站立一旁。苗长生打量他片刻,问道:“太子信中说,你欲习道家内功,可有此事?”韦睿恭声道:“回国师,正是。韦睿蒙太子栽培,得以前来拜见,恳请国师赐教。”
苗长生点了点头,道:“你既有此心,我便给你机会。只是内功非同小可,需恒心与毅力,你可有此准备?”韦睿坚定道:“国师,韦睿愿全力以赴,绝不懈怠。”苗长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缓缓起身道:“好,跟我来。”
苗长生领韦睿穿过殿堂,来到一处静室。室内陈设简单,仅有一张木桌与几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透着几分清雅。苗长生坐下,示意韦睿也坐。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韦睿,问道:“你可愿修炼道家内功‘太上感应心经’?”
韦睿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拜道:“韦睿愿意!”苗长生微微一笑,道:“你的心意,我已知晓,只是有一事,仍需你下定决心。此心经乃道家至尊,不轻易外传。你若要学,需入我道门,成为道家弟子,且遵守诸般戒律,你可愿?”韦睿毫不犹豫道:“韦睿愿入道门,诚心修习,遵守教律。”
苗长生点头,语气转为严肃:“既如此,你需知晓,道家戒律严明。若你日后胡作非为,危害一方,轻则废除武功,重则格杀。你可明白?”韦睿恭声道:“韦睿明白,愿诚心守戒,绝不违背。”苗长生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静室内,苗长生端坐蒲团,目光如炬地看着韦睿。他缓缓开口道:“道家戒律,不仅仅是束缚,更是一种修行。你若心存杂念,便难有所成。你既愿守戒,我便放心。”韦睿恭敬点头,心中暗记。
苗长生继续道:“此心经传授之后,能否习成,皆看缘分。你若有缘,快则数日便可入门;若无缘,便是苦修无果。你可有疑虑?”韦睿摇头道:“回国师,韦睿无疑虑,只求一试。”苗长生微微颔首,道:“好,既无阻碍,便随我来。”
他起身走向后院,韦睿紧随其后。两人穿过回廊,来到道观内后院的园林。道观占地面积甚大,园林内有湖泊,此处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湖心有一座精致小亭,名为观鹤亭。苗长生缓步随着青石板步道,走向湖心处的亭子,韦睿跟在身后,心中充满期待。他暗想:“此地如此清幽,必是修行佳所。”
观鹤亭中,湖风轻拂,水面泛起涟漪,几只白鹤在远处嬉戏,景色宁静而美好。苗长生站在亭中,转身对韦睿道:“此亭名为观鹤亭,内设阵法,可助修行。你日后便在此打坐。”韦睿恭声道:“谢国师指点。”
苗长生点头道:“我今传你‘太上感应心经’初篇,名为‘无极之始,万物本源’。此篇可纯净气机,感应天地灵气,吸纳入体。”他声音低沉,开始口述心经内容。韦睿洗耳恭听,将数百字心经一字不漏地记下,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传完心经,苗长生道:“你可在此亭修行。阵法助你事半功倍,快则三五日,慢则一旬,便可感应灵气。若感微风拂面,排浊纳新,便是初成。”韦睿拜谢道:“韦睿遵师嘱,定用心修行。”苗长生微微点头,转身离去。
韦睿独自站在观鹤亭中,环顾四周,湖水环绕,微风拂过,带来丝丝清凉。他深吸一口气,盘膝坐下,按照心经默念,开始修行。起初,他心神不宁,难以专注,但想起苗长生的话,他强迫自己静心,专注于呼吸。
时间缓缓流逝,韦睿渐渐入定,身体似轻盈许多。突然,一股微风拂过面颊,他心中一喜,暗道:“莫非这就是灵气?” 他继续修行,试图捕捉那感觉,但微风很快消散。他睁开眼,望着湖面,心中有些焦急,却知急不得。
他调整呼吸,再次闭目,默念心经。湖风吹过,亭中阵法似有灵性,助他心神合一。他暗下决心:“无论多久,我定要感应灵气,不负国师教导。” 阳光洒下,映出他专注的身影。
韦睿即以受命学习内功,这几日便不需离开,道观内衣食住行,都安排妥当。每日用饭时机,小道童均会提着吃食饭盒,送饭于亭中,供小尾享用。晚间韦睿便离开湖心亭,住在道观客房。每日天明,韦睿便早早起身,又往湖心亭打坐修行。
端的是勤修不缀,苦苦修炼。刚开始修炼,只能感应到偶尔的微风,断断续续,不得要领。但是随着专注力提升,小尾逐渐稳定的感受到天地灵气,微风拂面的感觉频频出现。韦睿心有感应,知道这就是苗长生所说的气机感应的玄妙之处。
于是韦睿更加认真的修炼,他想要做到,打坐随即入定,便要感受到天地灵气。
数日后,韦睿如往常一样再次来到观鹤亭,坐在熟悉的石凳上。他望着湖面,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深知,这几日的修炼只是开端,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韦睿开始调整呼吸,闭上眼睛,再次进入修炼状态。这一次,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专注。他感受到周围的灵气在缓缓流动,仿佛像一条条丝带,轻柔地拂过他的身体。
突然,他感觉到一股强大的灵气在身边汇聚。这股灵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明显,更加真实。他心中一喜,暗道:“这一次,我一定要抓住机会,让灵气进入我的体内。”
他按照心经所述,引导灵气进入自己的丹田。起初,丹田处只有一丝微弱的气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气流逐渐变强,最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灵气旋涡。
韦睿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修炼内功的重要一步。
就在这时,苗长生出现在亭外,微笑着看着韦睿。他看到韦睿专注的神情,以及周围微微波动的灵气,心中十分欣慰。
苗长生轻轻走进亭子,站在韦睿身后,静静地观察着他的修炼。他看到韦睿体内的灵气旋涡,心中暗自点头,知道韦睿已经初步掌握了“太上感应心经”的修炼方法。
苗长生轻声道:“韦睿,你修行几日,可有感应?”韦睿睁眼,恭敬道:“回国师,韦睿似有所感,曾觉微风拂面,身体轻盈,但不敢确定。”
苗长生道:“说来听听。”韦睿道:“修行时,我感到一股清风,似与天地相连。”苗长生眼中闪过欣喜,道:“好,你已初步感应灵气。继续努力,巩固此感。”韦睿大喜道:“谢国师指点!”
苗长生道:“若你能稳定感应,便可正式拜我为师,举行收徒之礼。若无缘,也不可强求,你可自便离去。”韦睿坚定道:“国师,韦睿愿全力修行,争取早日达标。”苗长生点头离去,韦睿闭目继续修行,心中充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