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
日军旗舰出云号上,加藤定吉和他的参谋们翘首以盼的重巡舰队还没有到达,这都与预计的时间、超过两个多小时了。
“将军阁下!军令部急电!”舰队参谋长急匆匆跑来喊道,也也不等主任参谋过来,直接把电报递给了加藤定吉,显然这封电报很重要。
日军重巡洋舰队、在排水量吨的筑波号铁甲巡洋舰率领下,浩浩荡荡冲向渤海,上午十点,日本舰队准备通过渤海海峡进入渤海时,被十一二艘多国联合舰队拦住了去路。
这些军舰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最多的却是英国的,排水量最大的也是英国的香农号,这是一艘三桅风帆装甲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为5670吨。
西方列强的军舰不论是总吨位、火力、现代化程度等,都远不如日本海军这支专门来向中国示威的重巡舰队,可一向对中国骄横跋扈的日军,却不敢对这支远弱小于他们的列强舰队动武,舰队司令把这个情况电告日本海军军令部,军令部也不敢让日舰开火,于是去找日本外交部。
军令部次长到了外交部才知道,西方列强联合发出照会、抗议日军侵略中国,军令部次长赶紧解释说没准备入侵中国、只是帮张作霖“抵抗”定威军的进攻而已,气的外交部长大骂:
“八嘎!你们海、陆军介入中国内战、有向内阁汇报过吗?你们考虑过后果么?
绝对不能再升级事态,尽快通过谈判结束这次军事行动!”
日本海军没想到西方列强会对这次规模并不大的中国内部军事冲突,反应如此强烈、如此迅速,只得电令重巡舰队撤回朝鲜母港,让加藤定吉负责与中方交涉、体面的结束这次军事行动。
英美等国情报网、比中国要先知道日军准备干涉中国内争的情报,虽然英国还是日本的“准盟国”,可也不会坐视,西方外交使团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一致认为:
决不能坐视日本介入这次直奉之间的军事冲突,要马上派军舰前往渤海威慑日本,同时电令各国驻日本东京的领事、像日本提出抗议。
欧美列强表面上冠冕堂皇的“主持公道”,其实,他们这么么做的真实原因是:
假如日本人胜了,中国东北可能彻底变成日本殖民地,欧美列强就再也没有染指东北的机会了,这样日本就会更加强大,要不了多少年就能比肩英美,这是他们绝对不愿看到的。
假如定威军胜了,中国就很可能诞生一个具备武力统一中国的军事集团,一个统一的中国、可就不再像现在这样可以随意欺凌了,再想从中国攫取资源、暴利也不那么容易了。
无论以上两个结果、哪种情况出现,都是美英法等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由若干实力相当的军阀割据势力互相制衡,做欧美列强的代言人、傀儡,才最符合欧美列强的利益。
这才是英美列强积极干预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日本重巡舰队退走后,列强的代理人美国传教士雅格理、英国传教士麦都恩乘坐英国坷尔留号军舰,前往绥中港“调停”。
雅格理、麦都恩的到来,让日军舰队司令加藤定吉就像捞到一根救命稻草,假如再与中国军队僵持到天黑,陆地上的三股日军可就危险了,虽然他们被消灭后,日军舰炮可以毫无顾忌的炮击中国军队,可一下被中国军队全歼一个日本步兵联队、两个海军陆战队大队,加藤定吉回去铁定会被解除现役、回家养老了。
加藤定吉命令布上照一立刻派人举着白旗去找中国军队,让他们不要炮击即将抵达绥中港码头的英国军舰,英美两国派来了调停代表。
高岭镇。
任道远收到了总统黎元洪秉承外国使团之意、发来的急电,让定威军马上停止进攻日军、并与日军展开谈判,决不能把日本人逼急了,中国打不过日本,别再惹来灭国之灾。
任道远已经制定好了夜战计划,一心利用夜色掩护全歼登陆日军,所以他把电报丢到一边去了,前线来电说有英美代表要来调停战事,任道远当然不愿见他们,于是告诉打来电话的林典荣、让他接待他们,就说联系不上自己。
林典荣还是太缺乏政治、外交经验,又偷偷给任道远打来电话,任道远告诉他,就一个字“拖”,等到天黑就万事大吉了。
挂上电话,任道远就准备开始调兵遣将、为今晚的夜战做准备了。
“报告!急电!”一名联络副官匆忙走了过来,把一封好几页的电报递给了任道远,他看完后陷入了沉思。
这是吴佩孚从洛阳发来的急电,他非常深入的给任道远分析了日本国的情况,以及全歼绥中港日军后,日本政府、军方最可能的反应,其中一个就是日本海军用舰炮轰炸天津、上海、广州等滨海大城市,不仅会死伤大量无辜百姓,这些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会毁于战火、让羸弱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任道远接连抽了好几支烟,他当然知道、日本人做得出来这种兽行,也知道中国目前军力不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良久,任道远下定了决心,他口授了几封电报:
第一封给林典荣,让他拿给雅格理、麦都恩看,他们既然要调停,那就请他们去找吴佩孚谈,定威军“无权”与日本人直接谈,这是一种迷惑各方的手段。
第二封是给萧山令的密电,让他给一天没有吃喝的被围日军送点儿水和食物,特别说明“饿不死他们就行”,第25是第二独立旅也调到绥中港来、加大围困这些日本兵的力度,谈判完成前、不许放跑一个日本兵。
第三封是给姚忠琪的,让他千万不要因为开始谈判就放松警惕,不仅如此,还要做出继续向北进兵的态势来。
第四封是给吴佩孚的,提出了定威军停战的四个条件:
1. 奉军完全退回东三省、包括撤走热河驻军,榆关必须由直军驻守,榆关以北20公里内奉军不得驻军。
2. 被围日军必须等和平协议签订后才能释放,我军已经给予其必要之人道主义援助,假如今夜12时前,直奉两军未能签署和平协议,直军将对入侵中华民国之日军予以全歼。
3. 日本人必须就干涉中国内争致歉、保证今后不再犯,这个主要是为难一下张作霖,日本人怎么会听他的呢。
4. 奉军赔偿定威军军费、及关内民众损失2000万元,允许降至1000万元,钱不给、不签约,反正围着日军呢,张作霖再不愿意、也得认。
任道远他们之所以决定将与奉军的谈判权交给吴佩孚,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定威军实力还很弱小,依附在直军团体中,至少张作霖轻易不敢对热河用兵。
安排完这一切,任道远把新发现的军事人才乔寿山找来密谈,他把自己的一个设想告诉了乔寿山,询问他敢不敢做,乔寿山表现的有些拘谨,毕竟他只带过一个营的兵,任道远的战略构思又过于天马行空、过于庞大。
乔寿山虽然有一定军事天分,但他毕竟只是一个营长,任道远压给他的担子太重,他怕自己承受不起,于是婉拒了。
天津。
《太公报》刊载绥中港夜战的号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国内媒体纷纷转载,毕竟定威军面对的是强大的日军,并用岸炮击沉两艘日军驱逐舰,这对治愈“恐日症”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儿“疗效”的。
虽然任道远依旧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小军阀,但形象要比绝大多数军阀好很多,因为那些军阀身后都有列强的影子。
洛阳。
吴佩孚与张作霖的停战谈判,以电报往来的方式在进行。
吴佩孚对定威军的做法感到很满意,这让他对保定方面说话的底气更足了,在他的坚决反对下,曹锟用武力赶走黎元洪、自己当总统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了。
张作霖为了不继续扩大战事,避免日军借口绥中港损失惨重,从朝鲜增兵东北,顺带控制整个东北,那他就不再拥有对东三省的绝对控制权了,所以,他现在比谁都急于停战,除了不肯在榆关问题上让步以外,可以说几乎答应了吴佩孚的全部条件。
在日本人的逼迫下,张作霖从大和银行得到了2000万无息贷款,他扣下五百万,只答应给定威军、关内百姓1500万元战争赔款。
吴佩孚的日子一直也不宽裕,但他还是没好意思独吞,扣下700万用作自己的军费,答应将剩下的800万给定威军。
加上从榆关搞到的武器弹药、军用物资和大笔资金,不仅定威军的“经济危机”解决了,兵力、军力也都成了民国不容忽视的一股小势力。
高岭镇。
停战协定虽然还没有签署,但双方都遵照执行,军事行动已经完全停止,定威军即将撤走,在等战争赔款到账这两天时间,定威军内部进行了较大调整。
第25师的两个独立旅、补充了一部分官兵,扩编为定威军独立师,兵力为人,肖尊邦任师长。
第24师、第25师、第26师扩编为三旅制、外加一个炮兵团的加强师,各师总兵力均达到多人。
俘获的战马和骑兵、组建了一个骑兵团,和150重炮团一起配属给第十七混成旅,加上骑兵团和重炮团的附属辎重部队、步兵营,混成旅的总兵力达到了人。
定威军特务团番号不变,总兵力5600余人。
另有7000余人不想加入定威军,任道远决定遣散他们,但定威军的钱都用在支付帮修筑工事的青壮上了,榆关那边解款过来要一些时间,所以,临时建了一座遣散营安置他们。
任道远这边正在忙碌,吴佩孚发来一封电报。
吴佩孚为了进一步笼络定威军,特向黎元洪建议,任命任道远为热绥察巡阅使,授中将衔,黎元洪自然照准。
吴佩孚为了进一步笼络定威军,又给了任道远几个殊荣:
首先是请大总统黎元洪亲自给任道远颁授中将军衔,授予“威远将军”名号;
其次是给定威军六名少将军衔,由任道远提名、陆军部核准,吴佩孚亲自给他们授衔;
第三是定威军上校以下军衔由任道远自行任命;
第四是任道远可以带一个旅赴京、驻北苑军营,陆军部举行阅兵式,邀请各国大使馆武官参加。
虽然吴佩孚给了任道远不小的殊荣,但他害怕定威军发展的过快、过大,明知道定威军又俘虏了两万多奉军官兵,这次却没再给任道远哪怕是个混成旅的番号。
而且少将名额只给了六个,也不排除吴佩孚有意分化定威军内部的团结。
任道远一开始还觉得不好分配,没想到林典荣首先找到他,请辞第26师师长一职,他觉得在绥中港一战中,就是因为他的轻敌、一次战斗就给26师增加了两千多伤亡。
任道远看出林典荣是很真诚的请辞,他考虑了一下后,他把自己一个还没告诉其他人的、只与乔寿山提过的计划,一个并不是很成熟、很完善战略设想,又与林典荣密商了一番。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军事行动计划,听的林典荣异常激动,但这也是个极其复杂、困难的军事部署,完全要靠林典荣自己独立完成,他心里没底、有些犹豫。
任道远考虑了一会儿后,又把乔寿山也找了过来,将原来的计划一分为二,让林典荣、乔寿山分别承担一部分行动计划,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望着任道远,十分郑重的点了一下头。
当晚,乔寿山营、以及一千多轻伤员趁着夜色,带着刚拿到的现款,秘密去了遣散营,在他和林典荣的带领下,当夜遣散营的奉军官兵也一起离开了那片独立的营地,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第二天早上,定威军在参谋长李济臣的率领下,定威军严密监视绥中港的日军撤回军舰上,不死心的布上照一恶狠狠的瞪了一眼陆地上的定威军,转身走进了舱房。
日舰驶离后,任道远下令,定威军各部从狗河铁路桥、绥中港、榆关分别出发,向热河、察哈尔、绥远进发。
定威军特务团临时使用独立旅的番号,乘火车与任道远一行共同前往北京受阅,当天下午入驻北苑军营,任道远等将领则入城参加吴佩孚举办的欢迎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