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20日10时20分。
“轰!”、“轰!”、“轰!”……
日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在了兴城河南岸、定威军的防御阵地上,兴城河防线的正面并不是很宽,密集的炮弹像雨点儿般砸在定威军阵地上。
原来,为了一举突破定威军兴城防线,日军今天并没有一大早发动进攻,而是等第3师团赶到后,集中两个师团各种口径的火炮,对定威军防线进行毁灭性的轰炸。
10时45分。
对定威军阵地进行了25分钟密集炮火准备之后,日军全线发起了集团式冲锋。
“哒哒哒!”、“啪、啪、啪!”……
定威军官兵在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开始开枪射击,但是,日军猛烈、密集炮火,给阵地上的定威军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在能拿起武器反击的官兵还不足一线阵地守军的三分之一,准备前来增援的定威军官兵,被日军延伸射击的弹幕挡在远处、冲不上来。
有限的的兵力、不够密集的射击,根本阻挡不住日军的集团冲锋,日军距离守军阵地越来越近:
600米……500米……400米……300米……200米……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已经开始涉渡半干涸的兴城西河了……
河道里乱石漫布,再加上定威军的阻击,前面的日军前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后面的日军继续蜂拥而至,日军的队形越来越密集了。
距离定威军兴城西河最前沿阵地足有12公里的应茂山山顶上,定威军炮兵总指挥张林毅,正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前线的战事,他见日军队形越来越密集,冷笑了一下后,下达了作战命令:
“一号区域、全火力覆盖!”
“一号区域、全火力覆盖!”
随着传令兵对着电话复述田维勤的命令,应茂山后山坡、以及远处猪头山后山坡上,突然传来轰隆隆的炮声,早就设定好射击诸元的大炮,将一发发炮弹射向了日寇的进攻队伍中。
“轰!”、“轰!”、“轰!”……
炮弹落在了无处逃避的日军人群中,一时间血肉横飞……
看清这些炮弹的弹着点后,距离最前沿五六公里处的大炮也陆续开炮了,兴城西河北岸顿时笼罩在弹雨中,整个北岸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成片的日军被炸上了天……
河道里的日本兵既不敢往回跑、也不敢往前冲了,一个个心存侥幸的趴在地上,他们成了定威军官兵比赛枪法的“标靶”,总算可以好好给伤亡的弟兄们报仇了。
“轰!”、“轰!”、“轰!”……
日军的大炮再次轰鸣起来,对定威军炮兵阵地进行压制射击,但是,日军虽然浪费了不少155mm榴弹炮的炮弹,应茂山、猪头山后山坡上的定威军炮兵阵地毫发未损,因为田维勤根据炮弹的抛物线飞行轨迹发现,日军的炮弹打不到后山的炮兵阵地。
可惜的是,定威军第一炮兵旅射程超过10公里的大炮只有四分之一,其他大炮不得不靠前部署,这就会笼罩在日军炮火威胁下,田维勤不得不让他们分散设立单炮炮兵阵地、还必须有1-2个可以转移的备用阵地,如此复杂,也给指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可能给每个炮兵阵地都配一部电话,于是,张林毅想出来用“指挥炮”炮弹弹着点、给其他炮兵指明射击目标的“笨办法”。
日军第一轮进攻,定威军一线阵地上伤亡接近三分之二,赵聚武不得不把这个团撤下来、换上另外一个团。
损失更大的是日军。
日军见识过肖尊邦的第27师炮火火力,以为兴城西河阵地上定威军也不过尔尔,他们哪儿想的到,肖尊邦几乎把全军的炮兵都部署在了第二道防线上,所以,日军才会采取密集的集团式冲锋,企图一举突破兴城西河防线。
日军轻敌的结果、还创造了一个战场奇迹:
日军在这轮进攻中,战死1100余人,伤不足400人。
日军的攻击队形太密集了。
“轰!”、“轰!”、“轰!”……
日军的第二轮炮击开始了。
20分钟的炮火准备完成后,日军的波次冲锋开始了,这次进攻的兵力、仅有上一轮进攻的一半,而且也不再是密集的冲锋队形,而是分散的、像是波浪一样一点点儿的向前“涌动”。
分散的日军,让炮兵的威慑力大大下降。
日军的这种战术给定威军造成不小的压力,定威军第28师编成较晚,也没有参加前面两次抗击日寇的战役,重机枪数量仅有第27师的三分之二,一个团的重机枪在前线一排开,就难免有一些射击死角。
日军都是老兵,很快发现了这些个缺口,纷纷涌向这里。
论步兵单兵的军事素质,日军要普遍高于定威军士兵,有些中国新兵战斗到现在、也没打过100发实弹,而日本兵必须在打完200发子弹,取得“良”以上的成绩、才能正式入伍。
同时,日军都是新式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比定威军的各种步枪都要远上200-300米,你打不到他、他能打死你,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中国军队对付日军进攻的“法宝”只有一个,一人殉国、另一人马上补充到他的战位……
战争是残酷的,新上来这个团,在付出近一半伤亡代价后,打退了日军的第二轮猛烈进攻。
赵聚武不得不再换上一个团,但是,按照这种打法,定威军第九师都坚持不到天黑,赵聚武决定行使自己东线战场副总指挥的权利,打电话调驻防绥中的定威军第29师那个旅前来增援。
兴城西河战场已经成了血肉磨坊,定威军必须用自己的血肉、在这里筑起一座扞卫国家和民众的血肉长城!
就在赵聚武刚拨通电话时,任道远的电报到了:
逐次后撤,让日军占领定威军却依旧存在战壕,近距离与日军对峙,让日军的炮兵威胁降到最少……
三把火火车站。
任道远给正在追击日军的姚忠琪发去急电,命令他们追歼战的终点是四家子镇,并给他们做出了解释:
朝阳有日军一个大队驻防、此时必然已经做好迎战准备,日军第2师团缓过神来后,也必将加入防御作战,定威军是攻不下朝阳城的,反而会挫了定威军的锐气。
就算日寇惊魂未定的逃离了朝阳,以现有兵力也无法固守,得而复失,会对整个全民抗战造成极大地负面影响。
赤峰是日军必争之地,日军很快就会对赤峰发起反扑,在朝阳至赤峰沿线,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几道防线,阻挡日寇进攻赤峰的铁蹄,极大地歼灭日寇的有生力量,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日军一个骑兵旅团、一个战车联队陷入定威军的重重包围,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不允许他们自行突围,所以,日寇的的反攻随时可能到来,必须未雨绸缪的提前做好大战、恶战的所有准备。
今天的战斗,仅仅是赤峰战役的序曲,接下来的战斗会更艰苦,切不要贪功冒进。
姚忠琪很了解任道远,也是一员虎将,再说这一路上日军仓皇逃窜,丢盔弃甲的扔掉了很多东西,不要白不要,所以他率部一直追到四家子镇镇东头,这才意犹未尽的停止了追击。
任道远这封电报是在行进过程中拍发的,因为他上午收到了朝鲜背廆营乔寿山发来的急电,他们虽然对铁路网进行了全面破坏,但日军又重新登船、走海路前往东北来了,虽说会比走陆路慢一些,但最多也就是耽误一两天时间。
最快的一支日军部队,预计明天早上就会抵达营口,辽宁的铁路网很密集、也没受到破坏,最快明天中午,日本援军就会赶到朝阳,而定威军兵力有限,不在朝阳城外建立牢固的城防工事,仅凭一座孤城、那是根本守不住的,所以他当即决定放弃原定计划,暂时不收复朝阳。
任道远骑在马上、一直尾随在姚忠琪的大部队后面,唯一的一辆轿车、他让给了电报员,现在的东北烽烟四起,任道远必须随时了解战场的动态。
李济臣是坚决反对任道远这时候出行的,日军掉队的伤兵、郭成范叛军的散兵游勇,随时都可能从路边的某个旮旯里伸出黑洞洞的枪口来,可任道远对接下来的战斗不放心,不亲自找到一个有利地形、构筑防御阵地,他不放心。
任道远一马当先的在前面“观山景”, 李济臣紧张的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东张西望。
也不怪李济臣担心,他们在路上就真遇到了从郭成范叛军队伍里逃出来的一小股部队,幸亏他们只是想回家、没想着落草为匪,用他们的武器跟任道远他们换了些盘缠钱,人各有志,任道远也没强留他们,这才算有惊无险的“渡过一劫”。
一路上也有一些可以作为防御阵地的有利地形,但任道远都认为不太合适,所以他们一直向东前行,直到在转山子村遇到白志峰所部,李济臣那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回肚子里。
白志峰见面后也埋怨任道远过于冒险,就十来个人、还有一大半是参谋人员,任道远只是笑笑没说话、他还要继续前行,白志峰要把卡车让给任道远坐,他说坐在那里面还怎么看地形?
白志峰无奈,只好在一辆卡车车厢里摆上桌椅,他要亲自陪任道远前行,另有一台车、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护送他们。
一路来到四家子镇镇东头,发现姚忠琪、陈青山还意犹未尽的盯着日军逃走的方向,见是任道远亲自来了,姚忠琪还以为是来教训他的,等听说任道远还要继续往东走,姚忠琪立马来了精神,他派了一个团在前面“带路”。
姚忠琪、陈青山也爬上了卡车,听说任道远要建一条防御工事,于是陈青山主动请缨,任道远爽快地答应了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上午的激战,第24师的一个旅伤亡过半,另外哪个旅一样损失惨重,陈青山的第26师基本完整,其他部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到,防御工事早一分钟建好,就能减少一些伤亡。
行至一个叫做老虎山村的小村落,任道远突然眼前一亮,这里的地形太好了!
老虎山村南面就是一座形似卧虎的老虎山,村东面一条老虎山河蜿蜒向南流过,老虎山河虽然现在没有多宽、水流也不大、河床也不深,但由于这里是一片平原,夏季的山洪,把老虎山河两侧冲出来两百多米宽的河床,这样一来,在老虎山河西修筑一道野战工事,阵地对面足足有八百多米的开阔地,射界极佳。
随行的都是行家,一名参谋就高兴的说道:
“以老虎山为依托,沿着老虎山河西岸向南北延伸,来多少鬼子也不怕!”
“您觉得呢?”李济臣看着任道远问道。
“老话说: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头卧虎伏在这里,恰似虎卧平阳。
我把这里交给你,东瀛恶犬来了、你这么办?”任道远扭头看着陈青山问道。
“我把他们全宰了、炖狗肉吃!”陈青山大大咧咧的说道。
“那好,我现在任命你为老虎山防线前敌总指挥,炮兵旅的一个团也暂时配属给你,随后我再给你补充预备队,你现在就开始勘察地形、构筑工事,把你的阵地分布地图绘制出来、派人送给我。”任道远看着陈青山严肃的说道。
“是!”陈青山一改玩世不恭的模样,非常认真的答道。
“总指挥!我、我呢?”今天从头至尾没轮上开一枪的白志峰急了,先叫了一声“总指挥”套近乎,也想留在老虎山前线。
“你?混成旅是这场战役的总预备队。”任道远说完转身就走。
“总指挥!”白志峰心有不甘的喊道。
“从朝阳到赤峰一共有三条路,赶紧走,那两条路、一南一北,离这儿都不近。”任道远边说边爬上卡车。
陈青山带领手下立正、敬礼,目送任道远他们走远后,他立即命令后面的部队全开上来,连夜构筑野战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