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战役结束后,日军被完全分割在奉天、辽中、辽阳、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几座城市中,以及辽东半岛的瓦房店、大连、旅顺三座城内。
定威军铁甲旅也正式成军了,说是铁甲旅,其实只是一个有4个连、16辆坦克的营,但给他配属了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辎重营、一个炮兵营。
任道远让铁甲旅每天巡视各城,借以威慑日军。
日军不是缴获了奉天边防军一个旅的装甲车、坦克么,怎么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原来,坦克是上次欧战才出现的新式武器,日本也是刚刚引进、装备的,会开坦克的技术兵都在赤峰被消灭了,日本虽然在国内紧急培养了一批速成坦克手,但是,东北战场的战局、很快就被中国人扭转了,这些日本坦克手想到本溪、也去不了了。
新民也要马上断粮了。
东京。
御前会议上死气沉沉。
裕仁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绿、一会儿发黑,他知道中国东北战局已经不可挽回了,但是总不能由他嘴里说出“停战谈判”这种话吧,坐他在对面的首相田中义一、陆军大臣山梨半造、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外相山本权兵卫也不愿承担骂名,所以一个个的都垂着头、不看裕仁的脸色。
裕仁闷坐了两个小时后,无奈的用腹语说道:
“池塘清浅水无波,草虾吞噬青鱼卵。”
裕仁就差把“下克上”说出来了,可下面这些人依旧不吭声,因为侵略战争打到这么不堪的局面,拿石原莞尔出来做下克上的替罪羊、已经无法服众,更无法向全世界宣布了,可侵略战争的指挥官武藤信义是裕仁钦点的,他们不敢提出让武藤信义当“背锅侠”的奏议。
裕仁气的把茶杯在茶几上拍了一下,怒视着对面的几个人。
外相山本权兵卫头垂的更低了,原本就是反对现在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他是主张把日本军队扩充到40个师团后、再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发声,他怕裕仁怀疑他在幸灾乐祸。
陆军大臣山梨半造、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都是积极的主战派,现在战事不利,他们还想再赌的更大一点儿,所以也不愿出声。
首相田中义一知道不能再拖下去,硬着头皮说道:
“微臣以为,应该先进行秘密外交接触,请英国出面进行调停,体面的结束战争。”
“太子殿下!现在我们还有一战之力,切不可轻言和谈呀!”山梨半造磕着头说道。
“我们完全可以兵锋直指中国关内,逼迫定威军撤围,我军就能在东北发动反攻,之前只是我军轻敌、用兵分散所致。”加藤友三郎也在磕了个头后说道。
“列强会坐视我们出兵关内么?”山本权兵卫知道日本不具备全面侵华的实力,但还是委婉的借更强大的欧美来说事儿。
“我们的国库已经不允许战事继续扩大了,太子殿下既然已经做出圣断,那就尽快的、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然后积蓄国力、以利再战。
当务之急是尽快结束战争,至于‘下克上’……总会有合适人选的。”田中义一说道。
裕仁没再说话,算是默许了田中义一的讲话,山本权兵卫叩首、表示领受了和谈的圣谕,这次御前会议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和谈一开始就不顺利。
英国传教士麦都恩领受英国驻华大使馆的任务后,以为还跟直奉谈判一样,于是兴冲冲来到东北,谁知道任道远根本不见他,让李济臣把他打发走了,都1924年了,随随便便来个洋人就想调停中日战争?
英国又派驻华大使馆参赞海灵顿勋爵前来东北,但这个海灵顿极度傲慢,趾高气昂的样子、让人十分讨厌,任道远听到下面的人汇报后,干脆离开了指挥部,把海灵顿晾在了那里。
德国驻华大使再次出手,让艾莉娜去探任道远的口风,正在萧山令军部喝茶的任道远,干脆把国内外记者都找来,开了一个记者茶话会。
各国记者都习惯了官样文章的“记者招待会”,对这个在第七军军部作战室召开的茶话会、都感觉到很新鲜,首先是人手一杯热茶,瓜子、花生、松子儿、红枣铺满了整张大长桌,想吃还有冻梨、烤红薯“随便造”,皮、核随意丢地上,也没人说你不礼貌、不文明,气氛相当的融洽。
一切都以谈话的方式在进行,任道远轻松的就把自己的意图亮明了,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要和谈、也得是跟北洋政府谈,调停国、也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就行,得是中日都认可的、有权威的大国,“比如说”是美国。
任道远的话、再直白不过,记者们都是蜕了毛的水晶猴,那都是一点就通的主,艾莉娜当晚就把情况汇报给了德国大使。
有好事者,将任道远“调停国、也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就行”的原话、登载到了报纸上,气的海灵顿勋爵哮喘发作、住进了医院,英国大使向北洋政府提抗议,可北洋政府又管不了定威军,这事儿、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最尴尬的莫过于北洋政府外交部,任道远让美国人来调停中日战争,可任道远会听外交部、陆军部的么,他急眼了、连大总统曹锟都敢骂,外交部还不敢推诿这件事儿,毕竟任道远这是在尊重政府的权威不是?
一场三国四方的谈判就这么开始了,明面上是在北京谈判,事实上,外交部不得不把任道远提出的和平条件拿到了谈判桌上,就连美国大使都觉得任道远提的条件太苛刻。
这样的条件,日本根本不可能接受,但任道远偏要这么提、态度还很坚决,谈判注定会陷入僵局,可日本人不敢拖呀,扩大战争、还没做好准备,谈判僵持,每天说不定就能饿死几百、上千日本兵。
山本权兵卫一到北京,赶忙去拜会美国驻华大使,巧言令色的替日本辩白,求美国大使去跟任道远面谈,一定帮日本要到一个可以体面结束战争的条件。
榆关。
任道远亲自到榆关火车站迎接美国大使,还有扭秧歌的欢迎队伍,反正是给足了美国大使面子,两人原本因为钨砂贸易就关系不错,所以,自然是相见甚欢。
任道远邀请美国大使登上了榆关城墙、参观了长城入海的老龙头,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头一天就是没谈正事儿。
第二天一早开始,任道远与美国大使进行了一整天的闭门会谈,等候在外面的记者们,都以为任道远盲目自大、是在逼着日本扩大战争,其实任道远一句话就结束了关于和谈的议题。
只有被邀请作为定威军一方翻译的柳玉茱才知道,任道远对停止这场战争的唯一条件是:
“日军必须放下武器、净身离开中国,定威军不以战俘对待放下武器的日军官兵。”
这句话里没提关东军、但肯定包括关东军,美国大使认可了任道远的这个唯一结束战争的条件,他想不到的是,任道远狮子大开口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与他见一面、“谈谈生意”。
任道远提出了一个东北工业化的庞大计划,邀请美国人前来投资建厂,甚至还有一个石油勘探计划,美国是个商业帝国,有钱赚、当然十分感兴趣,所以美国大使才会跟任道远谈了一整天,因为任道远现在几乎是实际控制了东三省和热绥察这六个省份,并且从目前情况看、他也有能力牢牢控制这些底盘,美国人的投资、不至于打了水漂。
东京。
御前会议一扫之前沉闷的气氛,御书房内吵得不可开交,山梨半造、加藤友三郎坚决反对放下武器,田中义一、大藏大臣则主张接受这个停战条件,毕竟中国没提收回南满铁路,仅仅是护路军关东军必须撤走,陆军损失的装备、南满铁路很快就能赚回来。
他们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争吵,是因为裕仁内心充满矛盾、左右摇摆,他同样心疼那十几个师团的装备,最后,裕仁还是用他的腹语结束了这次御前会议:
天下本无事,
何处惹尘埃,
皇道极乐土,
恩泽惠万民。
田中义一知道这是裕仁批准签约了,赶忙叩首、领了这个口谕,山梨半造、加藤友三郎则是哭哭啼啼的叩首离去。
北京。
北洋政府外交部接到任道远的电报,可算是如释重负,任道远同意日本军官带着象征“武士道”的军刀离开中国,他不屑在这种“面子问题”上与日本人纠缠。
奉天城。
武藤信义接到陆军部电报后,这才突然想起来吉林城内还有个东条旅团,他派一名参谋举着白旗出城与定威军交涉,要求对东条旅团一视同仁,中方自然答应。
吉林城。
东条英机也接到电报了,可他能带出城,到定威军指定地方吃饭的、已经不足千人了,结果又撑死十来个。
1924年11月26日。
第一列装满不带武器的日军列车,从奉天驶往朝鲜,日本海军从旅顺港接走了辽东半岛上的日军。
东京。
在这天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做出了暂停战列舰建造计划,争取在一年半时间内,从新编练30个师团,然后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决策。
几天后,这份御前会议纪要,就被前田一夫搞到,让许炳忠发给了任道远,这让他非常高兴,中华民国至少有一年的和平发展时期了。
东北基本稳定了,任道远又想找点儿其他事儿做了。